孩子尖叫、打人、发脾气,父母4个角度和孩子互动,是最好的教材

作者:Carrie萌 04-22阅读:2777次

2、3岁的孩子,正是最难带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觉得自己每天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确实是这样,这个年纪的孩子,又粘人、又想自主,不断地在依赖和独立之间徘徊,自己也很矛盾。

再加上2、3岁的孩子,他们现在已经什么都能听得懂,但又不是什么都能说得出。所以他们经常情绪不好,着急大哭。这还算轻的,很多孩子甚至会做出更激烈的行为,比如尖叫、打人、咬人……

这些行为当然不能放任,但我们也要明白,这是孩子的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孩子的表达、情绪调节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并不能用更合理的、成人更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需求,他们还需要学习这样的能力。

对孩子和家长来说,学习好这样的能力,都很不容易,不可否认,即便是我们成年人,也很难说自己情绪调节的能力就很好了。

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做到的事情。爸爸妈妈都有经验,你跟这个时期的孩子苦口婆心讲道理,通常没什么用。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爸爸妈妈的互动交流中,慢慢体验,才能明白。

那么,爸爸妈妈可以怎么陪伴小朋友,才能发展出好情绪、好行为、好脑力呢?

下面有四个维度的发展重点和策略,可以给爸爸妈妈提供几点参考。

大肢体动作:

之前我发过文章 希望2-6岁孩子体能更棒、身体更健康,你需要知道这些,讨论过如何引导孩子参与体能运动。学龄前的孩子,如果每天有1-2个小时进行大肢体活动的话,不仅能提升孩子的体能、感统能力,还能促进孩子的专注力、学习效率,同时,对发展孩子的正向情绪,也非常有帮助。

大肢体动作发展建议,可收藏后慢慢观看↑↑

这些游戏中,有些是成人也可以参与,和孩子一起玩的。这时候,大人的示范和参与,最能激发孩子兴趣。

所以,我们的目光别总是盯着孩子,看他参与了没?看他学会了没?看他玩得好不好……这样会让孩子压力山大,一点游戏的乐趣都没有了。

我们得关心一下自己,我这个当爹当妈的,我这个超龄大儿童,我自己玩得开不开心?

家长都玩得很开心,孩子一定会收到感染,他会更加开心。

有时候,因为孩子刚学走路,因为怕孩子跌倒,很多家长就不太敢让孩子在户外走。但其实,在孩子摇摇晃晃学走路的时候,户外的行走经验,更能促进孩子的平衡控制能力。

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发展建议,可收藏后慢慢观看↑↑

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也就是说,感知和动作是他们获得信息的直接又有限的手段。所以他们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按一按、玩一玩、舔一舔……这是孩子用各种感官去认识世界的方式。所以,爸爸妈妈注意玩具安全和清洁也很重要。

此外,电子产品因为是虚拟产品,会阻碍孩子对真实世界的认知,所以,2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不建议使用任何电子产品,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酌情选择优秀的动画片,但每次观看不要超过20分钟。

情绪/社交

有时候孩子在家玩的时候挺专心的,但出去玩,旁边还有别的小朋友的时候,孩子就有点容易“分心”,其实这并不是孩子不专注,这是孩子在模仿学习,虽然你的孩子没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他通过看别的孩子,来扩充自己的游戏方式。

这就是“平行游戏”,是孩子社交的一个阶段,孩子们会相互模仿,但相互间没有任何联系,各玩各的,也没有一起玩的倾向。

那作为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这个特点:多扩充、少主导

比如,孩子玩沙的时候,我们大人就少指导他,别再唠叨什么:“堆高一点啊、挖个坑吧、用铲子啊!”

越给孩子提要求、下指令,孩子反而可能越叛逆。这时候,如果孩子做不到、不想做,或者觉得你的建议不如他的意,他又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跟你抗议,就只好尖叫、发脾气了。

所以,更好的引导方法是,我们不如蹲在孩子旁边,自己弄出一些新玩法,操作一些新的玩沙工具来吸引孩子,他们自己自然会模仿学习你的新方法的。

不仅如此,孩子还会觉得:哇!爸爸妈妈好厉害!好有趣!好会玩!

你们亲子间的关系就更亲密了!

认知能力

认知发展建议,请收藏慢慢观看↑↑

孩子的认知发展,取决于孩子实际的体验和操作经验。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希望孩子能扩充出更多的新玩法,还是那句话:多扩充、少主导。

多给孩子示范新鲜有趣的玩法和工具,用有趣的游戏时自然而然地吸引你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