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好的孩子,都被这几样东西满足!(下)

作者:鱼心理 04-25阅读:3362次

父母训练营第四期——《幼儿自控力的培养直播课》由杨瑶老师来分享。

孩子的自控力,虽说主要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但由于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首先要从父母的改变开始。

其次,才从孩子的行为习惯、情绪控制等自控能力做起。

上一期我们讲述父母需要如何改变,这一期我们具体讲一下“延迟满足”和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方法。

1

棉花糖实验

“棉花糖”实验,主要是看延迟满足对孩子的影响。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延迟满足不是说刻意的不给孩子吃什么东西,或者不给他什么东西。

而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为什么会慢一点给到你,在慢一点的过程当中你后面还会获得什么。

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个习惯的锻炼,可以让孩子通过等待,以及规则的建立,以及完成这个规则的过程当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

案例分享

杨老师:棉花糖实验曾发生在我和我女儿的身上。她今年刚入小学,进小学以后,老师为了鼓励孩子积极举手发言等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会自己准备一些糖果和巧克力,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积极举手的小朋友。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发现书桌上躺着一颗小小的巧克力,我当时没有在意,就问谁放在这里的巧克力。

一会儿女儿来了,很自豪的问我,“妈妈你知道这个巧克力怎么来的吗?”

我就知道这个巧克力和她有关,但是我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说,“我不知道呀!你能告诉我这个巧克力怎么回事吗?”

她非常自豪的告诉我,“妈妈,这颗巧克力是我上课表现好,老师奖励给我的,还奖励了XXX,他们拿到巧克力马上就吃掉了,我看到他们吃巧克力的时候,我也很想吃,但是我忍住了,我没有让自己吃,我要把巧克力带回家给妈妈看,告诉妈妈这是我奖励的来的巧克力。”

我听完以后,非常感动。因为一个六岁半的孩子她能控制住对吃巧克力的强力欲望,把它拿回来告诉我,来获得一个更大的内心满足。

这时我及时肯定了她的行为,我告诉她,宝宝你真棒。你能够抵抗住这么爱吃巧克力的诱惑,把这颗巧克力带回家,告诉妈妈这个巧克力你是怎么获得的,而且让我看到了,妈妈对于你的行为妈妈要给予奖励,妈妈再送你一颗巧克力。

说完后,女儿非常的开心,她很兴奋的告诉我说,“妈妈,我好开心啊!我竟然获得了两颗巧克力。”

通过这样一个延迟满足的行为训练,可以锻炼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这个案例中,我作为家长,当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及时给孩子一个认可和鼓励,这种好的行为在以后会不断复制。

2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除了延迟满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第一个方法——给予爱和尊重

高晓松曾说过,孩子都是带着剧本来的,父母不要太多的去打扰他,唯有用爱与尊重来喂养你的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羽翼丰满,总有一天他们会飞向他们心中的理想所在。

孩子想得到的是爱和积极的情感

孩子成长的路是比较长的,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有各种各样的现象会呈现出来,我们要用爱和尊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在跟孩子沟通的当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去理解孩子的感受。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当时发生这件事的感受,让孩子感觉被接纳和理解。

当孩子的安全感建立起来了之后,他自然会去调整他的行为和呈现出来的方式。就算父母的规则建立的再好,或者认为今天制定的规则多么对孩子有帮助,都不如你对他的及时认可来的重要。

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克莱尔科尔普做过一个研究,在孩子自我发展当中,特别强调父母爱的重要性。他曾这样说,控制来自哪里,来自他想成为社会群体当中一部分的愿望,他想要得到爱和积极情感的愿望,孩子不会因为你定的规则好就遵守这个规则,孩子不喜欢那样,他们想得到的是爱和积极的情感。

如果他们遵守这个规则之后得到了这些,因此他就能得到爱和积极强化。

因此,我们在给孩子定规则约束他们的同时,不能缺少积极的关爱和支持,管教之中需要智慧的爱来陪伴,规则之中需要有适度的自由去并行。这样管教孩子,才能得到孩子自发的尊重,那么这样的规则孩子也会自觉遵守。

第二个方法——了解孩子成长阶段的特点,因势引导,共同完成

首先,家长要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不一样的。拿三岁孩子的要求去要求刚出生的宝宝,用六岁孩子的要求去要求三岁的宝宝,都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年龄段以及他生长的特点,在他身上发现他能够提高和训练起来的东西。

其次,言教不如身教,在要求孩子的同时,要自己先做到。

比如,吃饭不看电视,如果家长一边跟孩子说不要看电视,一边自己在看,那如何去要求孩子吃饭时专心致志;和孩子说你要好好做作业,快把它做完,但当孩子转过身,却看到爸爸妈妈抱着手机刷微信,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又是怎样的呢?

所以说,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达到你心目中想要的样子,那么,就要从自身做起,只要你做到了你希望的那个样子,你的孩子会跟着你一起去学习,一起去模仿。

最后,想要告诉家长,沟通是桥梁。

我们任何的好的想法和好的方法,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沟通方式,不能及时的传递出来,不能用孩子理解的语言让孩子去理解,那么再好的方式都只是变成了我们的焦虑和我们情绪的一些元素。

我们要设法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这么做,那么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后,他会主动的去完成你们对他的一些要求跟希望。

3

还有几点,对发展自控力也很重要

陪伴

很多父母很忙,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孩子有时候会交给老人帮忙带。但在隔代教育中,会产生许多分歧,当父母不能教育理念达到一致时,孩子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判断和稳定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自控力的培养也是一个不太稳定的因素。

所以我们建议能自己带孩子就自己带,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是很重要的。

坚定的说“不”

该说不的时候要坚定,当宝宝有冲动行为、伤害性行为、不好的语言出现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去制止。要说不的时候,不要有心理退让,不然当孩子哭了、撒娇了,家长把这个规则退让了,孩子就会觉得有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因此规则也就被破坏了,那么对孩子自控力的培养,是个不太好的因素。

重视心理培养

重视心理的培养,比物质的给予更重要。它像一片春雨,滋润孩子的心田。

家长的语言、拥抱和每一个及时的回应,都是孩子自控力形成的营养和成长的元素,当孩子能感受到爱、关爱以及及时的回应,自控力无形当中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我们说养育孩子是父母的终身事业,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心灵的陪伴,父母不能当一个要求者,我们要当一个引导者。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不如培养孩子的习惯和适度的上进心,就如我们自己,当我们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是喜欢做的工作的时候,我们就会集中注意力全情投入,孩子也一样。

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在做他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坐上大半天或者一天不挪动。因此,自控力的培养,从孩子的兴趣着手,从孩子的信心着手,相信自控力培养起来不会太困难。

培养孩子,是一个非常需要用心以及耐心的事业,我们做一个最好的父母,不需要去用更多的物质的、外在的东西去填补,而是要做好心灵的陪伴。用我们的耐心,去发现孩子、观察孩子、引导孩子,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会具备你今天想要达到的自控力培养的潜力。

最后,诗人黛安·伦曼斯的一首诗送给大家。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我会先建立自尊,再决定盖房子。

我会多用手指来画图,少用手指来指。

我会少教训,多沟通。

我会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会注意少知道一点,但知道多关心一些。

我不再扮演严肃的角色,而是认真的玩。

我会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多拥抱,少拉扯。

我会经常看长着橡实的橡树。

我不会那么固执,会更加坚定。

我不再追求对权力的爱,

我会效法爱的力量。

家长提问:

问题一:@童心未泯 孩子今年十岁了,现在还能解决情绪管理的问题吗?如何解决呢?

杨老师:这位家长,你好!孩子现在十岁,是可以解决情绪管理的问题的。

孩子成长的路上,情绪管理是伴随他一生的。那么十岁这个年龄段也是孩子一个情绪起伏比较明显的一个年龄段,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业量陡然增加,孩子会面临一个学习的困难度,还有家长对孩子要求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当中,情绪的管理,不仅是从孩子的自身做起,作为家长也可以一起陪伴孩子完成情绪管理过程。

首先我们可以想象看,当孩子产生情绪的时候,我们有哪些反应,我们是用什么方式去对待孩子的情绪?如果说孩子的情绪比较激烈,可以用冷静的处理态度,等孩子平静之后再和孩子讨论是什么事情引起了情绪的波动,这个事情是不是能够共同解决。如果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可以单独详细的聊。

当然我们说10岁孩子的情绪是可以去管理的,而且这个时候的孩子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二:@Janny 四岁女娃,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哭,有很多时候也不跟我说为什么发脾气,突然几天发脾气,不说话,自己一个人去到一个地方。然后我找她,她看到我就开始哭,有的时候会哭很久很久,我问她不说,我抱不让抱,看着她哭,她就一直哭,发脾气的时候会乱扔东西,不会打别人,但是在家里会打弟弟,要怎么办会好一些?

杨老师:Janny,你好!如果说四岁的姐姐是从有了弟弟以后突然发生了情绪的改变,我建议你去关注一下姐姐爱的缺失和对爱的需求的表达。宝宝还小,不知道向你表达她内心的需求,于是她用了发脾气来吸引你们的关注,希望你们更多的去爱他。甚至对弟弟的出生宝宝会有一定的不理解,她会以为是弟弟的出生让她失去了妈妈的关注,当然更多的情况希望你平时去做更多的了解,然后去沟通。

如果是二宝的家庭,大宝很容易在前期出现情绪波动,需要家长多关注大宝的心情变化。

问题三:@艾伦 现在孩子3岁4个月,最近一两个月脾气有点急躁,一旦不同意他的要求,就大哭或者不高兴,以前都不太会这样,最近突然像爆发了一样。

杨老师:艾伦,你好!宝宝这个年龄,自我意识刚刚建立,也是对各种需求产生模棱两可的状态,什么是他确定想要,什么是他不想要,宝宝也不确定。宝宝如果跟长辈在一起的生活时间偏多,那么,在宝宝的成长过程当中,长辈是不是很容易去满足他的需求,而到了爸爸妈妈这边,又有一些规则的要求,不能及时给到宝宝回应和满足,因此宝宝就用这种发脾气的方式来达到他所想要的满足。

问题四:@$.$ 如何让孩子学会告别?让他能接受爸爸妈妈去上班?孩子19个月,每次我上班他就舍不得我,开始狂哭。他很粘他妈,他妈在他就不要别人抱。我想看了解下如何正确对待离别?

杨老师:你好!你的宝宝19个月,正处于分离焦虑的过程。在分离期的孩子,是对妈妈最依赖的时候,做好分离焦虑在当下很关键。

首先,正确的面对分离焦虑。妈妈不要跟着宝宝一起着急,宝宝哭了或者不让你走的时候,你也会产生焦虑和不舍。但我们不管宝宝是否听得懂,他其实听得懂,你要告诉他,妈妈要去上班,妈妈要在六点钟太阳下山的时候,或者孩子爱看动画片,就和他说六点钟你看小猪佩奇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妈妈只是去上班,妈妈永远都爱你。

给孩子做好心理建设,让宝宝知道妈妈去干什么,妈妈什么时候会回来,遵守你和孩子的约定,让孩子感受到、看到每天都这样子坚持下来的时候,这样分离焦虑在一周或者两周后就会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