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喵姐早教说从此育儿好轻松
昨天腾讯视频弹出一条新闻:一位父亲把不肯上学的女儿绑在摩托车后座,任凭女儿在后面哭天抢地,父亲毫不动摇。
看完视频,居然有很多网友表示:父亲做的对,孩子不打不成才,上学这事情由不得商量,以后长大了孩子就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我们办公室也炸开了锅,主要声音是感到愤慨和不解:
这都什么年代了,父母还在采取这样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方式管得住孩子的人,也管不住孩子的心啊。
从视频中看,孩子的年纪应该刚刚上小学,不管孩子是什么原因不肯去上学,父母采取这样强硬的措施都不妥吧?
而且这种行为多危险啊!且不说路上来来往往那么多车,很容易发生剐蹭事故,万一剐到孩子怎么办?孩子以非正常的姿态在摩托车后座上,手脚不停地甩动,万一卷进车轮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这么大的孩子已经有自尊心了,被父亲这样绑在后座送到学校,学校的老师同学会怎么看她?如果她在学校里已经遭受到了同学的言语霸凌,或者嬉笑嘲弄,父亲此举又给了同学们一个嘲弄笑话她的理由。
如果你的孩子突然闹着不去上学,怎么也不肯去学校,你该如何做呢?
1
应该先询问原因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的行为都能够找出深层次的原因。
孩子突然不肯去上学,我们首先要问问原因,看看孩子真正的期待是什么?是逃避什么?害怕什么?还是对什么感到了失望?
孩子是身体不舒服?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了?还是有人欺负她?被老师批评了?
也许孩子在学校被霸凌,或者遇到恶性事件,而父母却没有及时问询和察觉,很容易对孩子幼小地心灵造成再一次的伤害。
我们最好仔细回想一下近期孩子的行为有没有反常的举动,有没有透露出什么信号。有时候孩子羞于告诉父母,或者被威胁不敢告诉父母,但总会有蛛丝马迹可寻。
还记得2017年自杀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吗?她曾经在与经历类似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写道:
房思琪也曾试图向母亲坦白。她装作若无其事的口气,说,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母亲却觉得,性教育是给需要性的人的。
她又接着试探母亲,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了。母亲说,谁,小小年纪就这么骚。于是,思琪一瞬间决定这一辈子都不说话了。
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断忽视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进而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这并不是恐吓,而是血淋淋的事实。所以宁可神经敏感一点,因为现在校园霸凌事件实在太多了。
“我怎么问孩子都不肯说。”
“孩子从来不肯讲学校的事。”
那你就该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你说话的方式,跟孩子沟通的方式有问题?是不是平时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
因为父母跟孩子的沟通方式真的很重要。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总问一些太空洞的问题,譬如:
“今天如何?”
“学校好吗?”
“老师批评你了吗?”
“为什么?”
这些提问,会让孩子不自觉地想保护自己。
如果你指挥他、控制他、恐吓他,要他完全听你的,此时孩子完全置身事外,没有一点参与感。这样孩子自然会采取防卫、抗拒,甚至对父母充满敌意。
如果你总是以命令、指挥的态度:
“你去找别的东西玩。”
“把这里收拾干净。”
“不准哭。”
如果你总是警告、恐吓、威胁孩子:
“如果你再来捣蛋,我就打你屁股了。”
“再不收拾玩具,我就全部扔到垃圾桶。”
“你如果成绩再这么差,别想玩游戏了!”
孩子又怎么愿意对你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呢?更严重的是,这些谈话的方式,可能产生下面的后果:
1.致使孩子抗拒父母。
2.孩子觉得父母不顾及他们的需求。
3.刺伤孩子自尊心。
4.致使孩子层层武装自己。
5.激发孩子叛逆的念头。
我们应该尽量采用更合理的沟通方式:真正地去“听”孩子讲话,真正地去尊重你的孩子。
当孩子想跟你说些什么的时候,也许你正在忙碌,觉得不是倾听的好时机,那么你就要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时间,比如“妈妈现在忙,等我把这个菜炒完就听你说。”当然,最好是立即去“听”孩子要说的。因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们后,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要孩子晓得你是真的愿意听。
美国一位P.E.T.督导Meike Lemmens给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
我们倾听的是什么?
是孩子的感受!
对于孩子来说,感受被听到、看到更重要。倾听,不是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倾听孩子那一刻的感受,这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所以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时,我们要是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感受,了解他的真实诉求,也许就不会发生要被绑着去上学的新闻了。
2
让孩子体验一下自然后果
如果任你说破大天孩子也不想去上学,那就实施不上学的方案。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不上学也不能在家看动画片,吃零食,睡懒觉,既然不上学就学着去生活。人总要学一门手艺或者谋生的技能吧?不然怎么在社会上生存呢。
一位泰国妈妈就是这样做的。
Nuttanitcha的5岁儿子有一天突然发脾气不肯去幼儿园,无论爸爸妈妈如何耐心劝说,他都坚持着不去上学。
妈妈心平气和地告诉儿子:
“你可以选择不上学,但必须去工作。”
“一个人不能无所事事。”
儿子选择了工作。于是Nuttanitcha将儿子带到街上,要求他沿路收集垃圾,主要是塑料瓶子和易拉罐。男孩可以把捡来的瓶子卖给爸爸妈妈,按照废品收购的市场价。
男孩第一次“上班”,一共走了2.2公里,捡了2公斤左右的瓶子,总收入是2泰铢(约0.4元人民币)。
男孩开始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好在收工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他问妈妈,可以坐公交车回家吗?
妈妈直接问男孩:“你有足够的钱买车票吗?一张车票要10泰铢。”
只赚了2泰铢的男孩坐不起车,妈妈说:“看来我们必须去捡更多垃圾,才能赚到足够的钱。”
这时,男孩说:“没关系,我可以走路回家。”
走了一段路后,男孩又提出了新要求,这次他想要一个冰淇淋。妈妈再次问他有钱吗,因为一个圆筒冰淇淋要5泰铢。这次男孩没有纠结,直接回答:“不,我不想要了。”
Nuttanitcha说,这段经历对儿子来说是宝贵的教训,让他知道生活的不易。
而另一方面,她也告诉儿子,无论他做出什么选择,或遇到什么困难,爸爸妈妈总会站着他的身后,支持着他。
我觉得这位泰国妈妈的做法很赞,相比无条件溺爱或粗暴责骂,这才是最正确、最有效的家庭教育。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上学,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无条件的爱”和“有条件的规范”。讲的是对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做了好事,会表扬;如果孩子做了错事,会批评;但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不用担心父母会抛弃自己。
自孩子小时,即让孩子很清楚地了解到你是关心他的,是愿意接纳他的。这样孩子也更愿意对你打开心扉。尤其是到了孩子十三四岁青春叛逆期的时候,这个基础简直不要太有用哦!
当孩子跟你无话不谈,什么都愿意跟你讲的时候,很多教育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试着做一个愿意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父母吧。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3岁小暖男给妈妈做烛光晚餐,什么样的家庭会养出情商高的孩子?
1岁半男童半张脸缝了100多针,家长千万要警惕!
这些给力绘本,让宝宝少吃零食,爱上饭菜!
霍思燕&杜江:这两口子又想骗我生儿子了!
毁掉孩子的,是那个从来不会鼓励ta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