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儿,叫阿鸣。他说他每天最烦妈妈唠叨,他本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学校认真听课,写作业,回家帮妈妈拖地,洗碗。可是被妈妈一嘱咐做这些事,自己本来愿意做的,也不想做了。到后来连作业都懒得写。 有时,晚上妈妈下班很晚还要检查他的作业,他干脆撒谎说作业落在学校了,要么说写完交给老师了。他们亲子关系陷入极其糟糕的状态:老师给孩子告状,妈妈就“审问”孩子,不信任孩子,因为他撒谎打他。
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很没有自我……
久而久之,这种心态就会形成惯性,影响越来越大,很容易使孩子堕落。 在填鸭式的教育环境下,孩子没有自己学习的意识,很多孩子认为学习是在给爸爸妈妈学习,写作业是在为老师写。一件自己不愿意做,对自己来说,短时间内看不到“利益”的事情,谁愿意认真对待呢?所以孩子会磨磨蹭蹭,在父母百般催促下才情愿完成,或是应付了事,只要我写完就可以,至于写的质量和正确率如何,就不关我的事了。
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孩子心理的成长,更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自发地学习呢?
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外因:家庭方面: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育态度、方式,父母的情绪状态等。学校:师生关系、老师教学水平、同学关系、班风等。社会:评价人方式、方向等。
内因:孩子的情绪、学习动机、方法、智商、抗挫能力等。要看你的孩子问题出在哪里,不能一味的责怪孩子。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自发地学习呢?
要让孩子爱学习,就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将来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现在认真学习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一些家长滥用“物质刺激”,把孩子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与物质奖励联系起来。过分重视物质奖励,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未必是好事。一些物质奖励仅仅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孩子只是做了一些分内的事情就要给出奖励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学会讨价还价。
还有一点很为重要,那就是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要让孩子爱学习,就要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应有意识加强自己的智力,有时不妨和孩子共同开展智力活动。比如,家长爱读书、看报,是一种很好的智力活动。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对于不爱读书的孩子,家长可以先为孩子做个示范,晚饭后把电视关掉,一家人各人读自己的书。在读书、看报过程中,不断把新的信息传达给家里人,有时要谈自己的认识。长久地熏陶,孩子也会喜欢读书、看报。当生活中有些知识不明白时,应该查资料、查工具书,获得正确答案。家长跟孩子一起做这些事情,有利于孩子增长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如果家长再适时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效果会更好。
除了这些以外,相信不同的父母也会有自己的方法教育孩子学习。
看到这里,顺手点个赞鼓励一下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