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Harry Harlow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恒河猴代母实验”:给刚出生的小猴子两个代理妈妈,一个妈妈是铁丝网+纸盒脑袋+奶瓶;另一个是铁丝网外裹了一层绒毛布,外加一个猴妈妈样子的脑袋。他要观察小猴子会选择哪一个做它们的妈妈。
图片来源:网络 恒河猴代母实验
实验结果:小猴子想也不想,马上跳到绒毛妈妈的身上扒着不放。当实验者故意给它一些惊吓,它会立刻飞奔到绒毛妈妈身边寻求保护。而那个铁丝网奶妈,除了肚子饿的时候不得���去光顾一下,小猴子压根不搭理它。
这个实验也说明了安全感可能不仅仅来自于生物本能的那部分需要如何被满足,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情感上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著名演员马伊琍在微博分享过自己的育儿经,她认为那些育儿理念从小训练儿童阿、延迟满足阿、挫折教育阿,生完两个女儿回头看全是胡扯,分明越是满足依赖感越是从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真正独立!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孩子缺乏自信,比较“害羞”
一个孩子看起来非常开朗、活跃,去到公园也能和不认识的小朋友玩得很多,适应性很强。但当回到幼儿园上课,他就判若两人了,每次老师叫到他出去游戏互动时,声音就特别小,而且表现有点拘束,放不开。
当在幼儿园尝试到不会时,若老师指出错误时,他会对当时的任何事物产生戒备,抵触的心理,从而将这种心理也反应在了行动力,如突然间表达“我不想上幼儿园”“我不喜欢上英文课”,这也证明了其内心的敏感和脆弱。
妈妈在时或不在时,孩子的表现差别很大
现在许多职场父母因为工作忙碌,基本上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来照顾,虽然说在物质上不缺什么,父母不在家,他们会好好吃饭,情绪也很好,吃饭睡觉都算比较规律。但当妈妈回到家时,就会抱着妈妈,粘着妈妈不放,即使要吃饭了,也要妈妈抱着,放下她立马大哭抗议。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
父母教育战线不统一
孩子哭闹不止,很多爸爸都会觉得孩子动不动就哭,便会训斥孩子不许哭。一般妈妈都会忍受不了,出来阻止并责备爸爸,然后言语不和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孩子在打骂环境中无法建立安全感,更无法变成爸爸希望的“男子汉”。
被溺爱和没有规则的孩子
之前在朋友家,看过朋友给孩子喂药,说喝完了就奖励一颗糖,然后就看到小朋友在跟朋友讨价还价,你先给我糖,我才喝药,不然我就不喝。
还有就是父母童年时有吃过苦的,当自己有孩子时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过得舒服些,不要那么苦。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太自我为中心,一旦出到真实的社会,遇到挫折时,就容易挫败,容易变得焦虑。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陪伴: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陪伴,是那种全身心的陪伴,也许我们需要工作,但当回到家时,走进家门,请放下工作,带着孩子一起玩,一起做家务,一起做他想做的,让他的需求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得到爱的满足,直到他可以独立自己做想做的事。
美国教育专家帕蒂·惠芙乐建议要有一个专门时间去倾听孩子,专门和孩子玩,注意孩子的表现,包括孩子的讲话、表情、语调、姿势、动作等,权当自己完全不了解孩子。在这个时间里,让孩子做主,放下大人的架子,任孩子支配,表现出对孩子的欣赏,不去指导孩子的行为,甚至扮演弱势的角色。
关注:不要吝啬对孩子表达喜欢,每天说句“宝宝,妈妈爱你”“妈妈好喜欢你”,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是爱我的,自己是被关注的,慢慢的宝宝就会在被关爱的熏染下变得自信,独立和建立安全感。
如果回到家,孩子抱着你不放,或者拉着你玩,就让他抱着你吧。这说明他觉得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满足他情感上的需求,让他感觉到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妈妈都是和他在一起的,让他觉得世界是安全的。
回应:当孩子有需求时,我们要及时的给予回应,不是那种嘴上应付“你说吧,我在听”,而是真的停下手中的工作或家务,和孩子面对面回应他的需求。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被忽略,他才会说出真实的感受,展现真实的自我,并且内心觉得踏实。
不要总是对孩子大声喝止,例如当孩子正在做一些比较危险的事,如爬饭桌,你可以一边抱他下来,一边和他说桌子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爬的,而不是大声喊“不可以爬桌子”。
不要轻意的给孩子贴标签,如“坏孩子” “我家孩子很胆小”“我家孩子也怕生人”“ 爱发脾气”…孩子都是有自尊的,而且内心比较敏感,听多了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
不要威胁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老人家很容易就回应说“你再这样,你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或是“你再这样,我不跟你玩了哈”之类的话,其实这对宝宝的安全感也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