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特长,教你三招分辨“伪严格”老师

作者:尹建莉父母学堂 05-10阅读:1079次


文︱尹建莉父母学堂辅导员 壹


寒假里的一天,我带孩子去体育馆打羽毛球。隔壁场地有一个教练带着4个孩子在上课。孩子们看起来从6岁到10岁不等,男孩女孩都有。教练全程负能量爆棚,孩子们都很怕他。


我看到,孩子们已经很努力了,但不客气地说,教练就像个贪婪的怪兽,孩子们必须一直用努力来“喂养”它。所以,感觉孩子们并不是为了自己在努力,而是为了不让教练发怒而在努力。


在我们打球的一小时中,他一直持续不断地对孩子们使用语言暴力。


孩子动作不标准。

“手腕!手腕!!手腕!!!说了多少遍了?你是没脑子还是没耳朵?”


对墙练习的孩子没听到他喊换人。

“你们没长耳朵吗?是聋子听不见啊?”


最大的女孩大约10岁,不知道之前怎么惹到他了,他一直对女孩横挑鼻子竖挑眼。

“你不是能吗?你不是什么都会吗?怎么来不了了?”


……


场边有两位奶奶级家长若无其事地看着教练对孩子恶语相加,似乎并没有觉得不妥。


我知道,有很多家长都认为教练这是对孩子严格,是为孩子好。甚至有的父母,因为处理不好跟孩子的关系,觉得自己管不了孩子,担心孩子因此缺了管教无法无天,巴不得有“狠角色”替自己管管孩子,就更不会质疑这样的老师或教练。


暴躁=严格??


在文体界,尤其是那些确实需要刻苦训练、流汗流泪的项目,人们更容易混淆严格与暴躁的区别。


我曾经旁观过几节针对4岁左右女孩的舞蹈课,围观家长和暴躁老师的配合度高得令我吃惊。老师用吼叫、强摁、羞辱、贬低的方式“激励”孩子达到要求,家长在一旁看着孩子屈辱地哭……


无论有多么高尚的理由,这上刑一般的感受对孩子来说都是百分百真实的。难道在美好的目标指向中,孩子的感受就可以忽略不计?


这么小的孩子是不是应该接受如此严苛的“专业”训练是另一个话题,此处不讨论。当时画面给我的冲击让我疑惑——是不是要做到专业,除了这种贬低式的精神折磨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是不是体力上的苦,必须搭配精神上的酷刑才能过关升级?这一切语言及行为上的暴力,到底是专业的必经之路,还是以“严格”之名行“暴躁”之实?


其实家长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然后诚实回答——如果是自己需要找一个老师教自己羽毛球或者跳舞或者任何需要反复训练的文体项目,会不会主动找这种“严格”的老师?


我想,只要是正常人,都会选择耐心的而不是易怒的教练。那么为什么到了孩子身上,我们就觉得粗鲁暴躁是严格,是为孩子好呢?


类似的情形总让我想起金庸笔下郭靖的几个师傅。他们之间的对比很能说明问题。同样一个看似笨拙的郭靖,脾气暴躁的柯镇恶教不会,耐心的哲别和洪七公却教得会。为什么?


郭靖可算是典型的“笨孩子”代表了。孩子学不会,到底是孩子太笨、学得不认真,还是师傅一根筋、除了发脾气着急,想不出好方法?


老师是占据话语权的一方,教不会可以随意指责孩子笨。

孩子是弱势方,学不会却无法指责教的人不懂方法。


但凡可以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形容的功夫,哪一样不是要反复出错、反复练习的?如果一个教练认为自己已经给孩子交代过多次了,孩子就不应该再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而是应该如自己所料地顺利进入下一阶段,那哪里还需要什么“十年功”呢?


不光文体类项目如此,学习也是同理。暴脾气的老师最常被引爆的问题就是——这题都讲过多少遍了?怎么还错?


为什么同样会犯错的大人就可以随意指责犯错的孩子呢?莫非就凭我们多活了一些年头,更懂得“聪明地”隐藏自己的错误?


严格的老师长什么样?


好老师不是只有和蔼可亲这一种类型,好老师也可以是严格要求的。但严格和暴躁不是一回事。差别到底在哪儿?我用自己和孩子的亲身经历说明。


1、标准的宽度


数学是很多师生之间,乃至父子、母子之间“引爆”的“热点”。


我的孩子曾经遇到过严格的数学老师,也遇到过暴躁的数学老师。从高要求这一点来说,他们确实看起来很像。


很多家长分不清严格和暴躁的区别,也是因为不管是严格的老师还是暴躁的老师,都是对孩子高要求的老师。


他们的重大区别在于对孩子犯错的标准范围划分不同。


暴躁的老师对孩子的错误缺乏耐心,心里有一条难以变通的“标准线”。一旦孩子的错误数量超过他们心里这条线,他们就容易失去耐心。


严格的老师对孩子的心智发育水平有充分的认识。他们心里的标准不是一条线,而是一片范围更广的区间。他们虽然也对孩子提出高要求,但“容错率”高,不会在孩子做不到时大发雷霆。


2、给孩子提供帮助的广度


我的两个孩子先后接触过三种乐器,也遇到过很多不同风格的老师。文体类项目的老师几乎没有要求不高的,但据我观察,同样高要求的老师们,因为给孩子提供帮助的广度不同,拉开了非常大的差距。


暴躁的老师心里已经提前预设了一条或几条通向成功的路径,是他们认为最好最快的路径。虽然他们并不会这样宣称,但他们实际的做法就是无视孩子的个性特点,让孩子削足适履,遵循自己设计的规则。一旦孩子偏离这些预设,他们就容易原地爆炸。


严格的老师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一条路走不通就换一条。他们不断想办法帮孩子突破困境,让困难不但成为孩子学的突破点,也变成自己教的突破点。教学相长,享受和孩子一起战胜困难的成就感,不因为孩子被困低谷而抓狂。

3、与孩子关系的深度


回忆我自己小时候的老师们,有暴躁的,也有严格的。


因为成绩不让老师操心,那些暴躁的老师们基本都没有直接对我使用过语言暴力。但他们对其他同学使用的暴力我也看在眼里,那些对我的“优待”并没有让我感觉跟他们关系更亲近,反而对他们敬而远之。


严格的老师虽然有高要求,但高要求并不是糟糕关系的借口。他们在高要求的同时提供了高回应的支持,与我有高质量的互动联结。无论是彼时还是今日,我对他们都心存敬爱,常念师恩。


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孩子怕的老师,就都是严格的老师。那是对严格的误解。


请看一个真正严格有爱的好老师如何面对孩子崩溃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