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这几个“坏习惯”其实是变聪明的表现,千万不要错怪他

作者:会理在线 05-13阅读:3965次

朋友向小编吐槽:我儿子好不容易不吃手,可改撕纸了,玩玩具从来不理人!坏习惯一大堆,太难养了!

看来这养娃真是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啊,不知道宝爸妈会卡在哪一关。如果宝爸妈不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可能将一些正常行为,甚至变聪明的行为认定为“坏习惯”。看到宝宝的这些“坏习惯”,很多家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赶紧制止。

其实,2 岁前的这 4 个“坏习惯”真的不是什么坏习惯,这只是宝宝的大脑发育到新台阶的表现,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扔东西

促进智力发展的好时机,扔东西可以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用这种方式探索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慢慢地认识世界,认知能力在进步,所以扔东西是开发智力的过程。

扔东西是运动技能在增长。宝宝开始扔东西,说明宝宝的上臂力量、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所以扔东西是宝宝成长的表现,应该是一件令爸妈开心的事情。但是,家长也要告诉孩子:哪些能扔,哪些不能扔,以及可以在哪扔。

吃手

吃手,几乎是全世界宝宝的“共同爱好”,2 岁前是宝宝的“口欲期”,吃手反而是一件好事。

宝宝的大脑发育需要很多感觉刺激信息输入,宝宝自主把手放入嘴里,依靠的是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协调配合,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宝宝吃手是一种自我情绪安抚的表现,宝宝用吃手来转移情绪,这有利于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宝宝,建议父母要忽略孩子吃手的行为,要是刻意指出和阻止,无意识吃手变成有意识吃手,就更难消退。

部分孩子 2~3岁间会学到其他自我安慰手段,用语言、食物或者玩具排解压力,吃手行为就会随之消失。

光脚

很多孩子都是“不穿袜子星人”,穿了袜子就要揪掉,家长看着着急,觉得这样容易生病。其实,光脚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促进感官发育双脚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是重要的触觉感受部位。光脚行走时,可以接触不同质地的地面传来的刺激,有助于刺激触觉神经发育,促进感官和大脑建立联系。

当小宝宝光脚走路时,有利于学走路。他会弯曲脚趾抓住地面,脚掌的末梢神经也会感受地面的刺激,更好地感知地面的高低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从而走得更稳、更协调。

认生

婴儿见到陌生人就哭闹,大点儿的宝宝见了陌生人就躲起来,这是宝宝的自然反应。

宝宝从不能区分所有人到逐渐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而且开始对陌生人躲避和抗拒,这代表宝宝的成长发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说明大脑发育到了新阶段。宝宝大约 4 个月开始,就可能有认生的现象了。

宝宝开始知道哪些是熟人,哪些是陌生人,这说明宝宝的大脑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每个宝宝都会经历认生期,这是宝宝成长的自然阶段,但也是宝宝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过程。

宝爸妈不要从负面的角度看待这种反应,其实这是先天的保护本能,对不熟悉的人存有戒心,是完全正常的行为。

不理人

宝宝投入地进行一项活动时,不喜欢被打扰,他/她会抗拒爸爸妈妈的“喊话”。

宝宝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这一点表现得越明显,这不是坏事,它能帮助宝宝避免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被干扰。

从宝爸妈的角度来说,希望宝宝能把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要完成的事情上。比如:顺利地吃饭、学习或外出等。

撕纸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

宝宝手上的动作越复杂,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也就是说,精细动作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进而对智力有所影响。撕纸需要宝宝控制手部的动作,如果没有足够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能力,宝宝根本做不到。

宝爸妈不要因为爱惜书本,放弃锻炼宝宝小肌肉群、协调能力和让宝宝变得更聪明的机会。

自言自语

宝爸妈发现,宝宝在玩游戏时经常自言自语,要知道,这是宝宝的想象力在发展的表现。

比如:过家家时,宝宝把自己想象成妈妈,照顾生病的宝宝(玩具娃娃),一边给它擦眼泪,一边自言自语“宝宝不哭了,妈妈抱抱。”

在做假装游戏中,宝宝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告诉自己将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并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克服障碍,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玩游戏可以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宝爸妈应该多让宝宝玩,在宝宝自言自语时,宝爸妈在一旁微笑着观察就好。

宝宝 3 岁以后,这里说的大部分的“坏习惯”都会自己消失。所以,家长也不用太担心。

作为父母,最好的应对方式是理解和引导孩子,给予宝宝更多的爱,陪伴他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孩子的成长对妈妈而言是一场必须全力以赴的修行。宝宝在慢慢长大,宝爸妈耐心等待加上适当地引导,相信这个静等花开的过程,宝爸妈能体会到更多为人父母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