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假期,小朋友在家免不了来一场“动画盛宴”。火星哥哥建议星爸星妈们能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纠正错误思想,取精华、去糟粕。
动画里其实有很多扩大视野、培养创造力的场景,引导对了,才是成长。
动画片,在孩子的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喜欢并模仿动画中的人物,是孩子的天性。
对孩子的模仿行为,很多家长一笑置之。
但有些模仿行为却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
例如,近日这两则新闻:
4月15日,芜湖某小区内,年仅6岁的女孩受动画片影响,撑着一把小花伞从13楼跳下。
而另一位有此同举的男孩,就没那么幸运了。
陕西省一名6岁男孩,在父母外出将其一人留在家中看动画片时,误将雨伞当降落伞,从19楼跳下当场死亡。
生活中,因模仿而造成的悲剧,远不止这两例。
一幕幕悲剧,不仅暴露出孩子安全常识的缺乏,更是对家长的警醒!
悲剧的发生,一方面与媒体呈现的内容不无关系,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父母教给孩子的安全常识太少。
受限于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孩子对动画片中呈现的人物,往往真假难辨。
且孩子的安全意识远不如大人,又因好奇心重,爱模仿,因此易引发悲剧。
那么,我们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悲剧呢?
第一,警惕孩子的“英雄”“超人”情结。
以下这样的话,我们经常从孩子的口中听到:
不少孩子有“超人”情结,时不时模仿“超人”。
当孩子出现类似的言行举止时,爸爸妈妈不能一味地夸赞支持,而是要引导孩子区分现实与动画片,告诉孩子这些超人能够飞檐走壁的能力是虚假的!
警惕孩子的“英雄”情结还必须告诉孩子:一定要等自己长大了才能去做,小孩子最大的任务就是保护好自己。
第二,引导孩子区分动画片与现实生活。
年龄越低的孩子,越容易将动画人物与现实生活弄混淆。
如果说这种小打小闹似的模仿,家长还能忍受,那么这则曾经在知乎上引起热议的新闻,绝对让人忍无可忍。
一个120多斤重的小男孩在大人不注意的情况下,从背后推倒孕妇,原因只是“电视剧里孕妇倒了会流产,我就是想看一看。”
孩子的模仿行为,是孩子内心认知和三观的一种外现。
第三,杜绝模仿危险动作,保护自己最重要。
我们无法杜绝孩子看动画片,但我们可以预防孩子从动画片模仿危险动作。
比如,看动画片,和孩子做一个“危险动作不能学”的约定。
第四,取精华去糟粕,动画片也能让人成长。
对于动画片,我们不能用“一棍子打死的”态度,但也绝对不能放任不管。
曾经在广场上看到一个练习滑板的小女孩,在一次又一次跌倒后,她大念一句“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狗狗!”,便又一次站起来练习。
这句来自《汪汪队》里的台词,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可见,动画片是否能够给与孩子正面的鼓励和支持,更多取决于家长的引导和对动画片的筛选。
除了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动画片中的人物和情节外,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防范意识。
不要独自留孩子在家看电视或动画片
父母在家,孩子会相对收敛或询问父母意见,从而避免做“傻事”。
将家中的危险物品放在高处
生活中,大人要将平时使用的菜刀、锯子、锥子等危险物品放到孩子不易触碰的地方,并且教导孩子不要去触碰它们。
药品或危险食品藏起来
曾有网络报道,90后妈妈因个人喜食辣条,便在家屯了一箱。2岁的孩子误食大量辣条后中毒,造成肠胃受损严重。
让孩子远离插座、电器用品
安全教育不是只针对某一件事而去进行,而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的引导与提醒。
告诉孩子:警察叔叔是帮助我们的好人
动画片或电视剧中,警察叔叔通常扮演抓坏人的角色。
很多父母因此经常对孩子说:“你不听话,我就让警察叔叔来抓你了”。
殊不知,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对警察叔叔由爱生怕。
别让你的一语之差,造成孩子一生的悲剧。
安全无小事,警钟应长鸣!
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人父母再怎么小心翼翼都不为过。
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看动画片的权利,但同时也请一定告诉孩子,现实跟动画片是两回事;我们无法排除孩子生命中可能遇到的危险,但我们可以降低危险情况出现的频率,并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让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