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可小1
来源:爸爸帮(papa-bang)
上个月出差,在酒店餐厅遇到一位奇葩妈妈。
当时,我和同事已经用完早餐准备离开,一位穿着深蓝色雪纺长裙,顶着精致大波浪卷发的妈妈,带着一个很可爱的女儿走进餐厅。
一对辣妈萌娃,很容易吸引大家的目光。不过没多久,就听到了那个小女孩哭闹着要喝牛奶,音量虽然不大,但在安静的餐厅里听着特别分明。
原来这家酒店在上午九点之后,便不再提供自助早餐服务。这对母女进餐厅的时候,已经过了用餐时间。
可是女孩一直坚持只喝牛奶,而且是立刻!马上!现在就要喝!哭着哭着就开始胡闹起来。辣妈非但没有向女儿解释或者进行安抚,反而理所当然的要求服务员提供新的牛奶。
当得知已过早餐时间,厨房已经在为中午的大型宴会备餐的时候,辣妈斥责服务员的音量就逐渐升高了。
“你难道不知道孩子早餐必须喝牛奶吗?”
“你们一家五星酒店,就没有多备牛奶吗?”
“如果你没有办法提供,叫你们餐厅经理出来,或者叫你们总经理出来处理!”
一句接着一句的质问,从这位辣妈的嘴里突突突的蹦出,快得就像冲锋枪扫射一般,咄咄逼人。小女孩也跟在一边哭吼,根本没人再听服务员的解释。
她们似乎毫不在意,没有新的餐点提供,是因为自己的迟到。
要么本着“我弱我有理”的想法,强调孩子还小,而且已经很饿了,必须喝牛奶。
要么就是仗着“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指责酒店没有人情味,没有以人为本。
当我和同事离开时,已看到服务员无奈地为这对母女重新整理杯碟器皿,并开始准备新的牛奶饮料。
对于增加服务员工作量这件事,这位辣妈没有表示过丝毫抱歉或是感谢,反而满是一派取胜的骄傲,还与女儿互相比了比胜利的手势。
她望向女儿时,满眼的宠溺,看了不禁让人忧心。
无独有偶,前两天的视频资讯里,居然也看到一个类似的事件。只不过地点换成了动物园。
视频里,一群孩子追着动物园里一只白色的孔雀狂奔。那只可怜的孔雀显然被吓慌了,跑着跑着似乎还崴了脚。孩子们趁着孔雀慢了下来,拼命地,或用手拽,或用脚踩它的尾羽。
镜头一转,旁边的家长非但没有阻止孩子们的劣行,甚至有的人拍手喝彩,有的人手里挥舞着已经被拔下来的白孔雀毛助威。
大家一致兴高采烈的画面,让人彻底无语,这都是一群什么样的家长啊?
如果说,在酒店餐厅和动物园里,家长的表现还只是教养问题,那么后来这条,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家长纵容孩子们乱扔,象征遇难者骸骨的鹅卵石的新闻,就让人感到愤怒。
这个纪念馆,在中国意味着什么?无须赘述。
观展后,别说是中国人,但凡是个人,都会对那些侵略者的暴行义愤填膺。那种又悲又痛的感受,长久于心无法释怀。
而这些无知、蒙昧又麻木不仁的家长,竟然把纪念馆前的空地和水池,当成溜娃公园。孩子们用已被附加了沉痛意义的鹅卵石打水漂的时候,家长们居然是站成一排,拍着手称赞:好棒!
真正让人忧虑的也许不是那群嘻嘻哈哈捣蛋的熊孩子,而是这群自身就缺乏是非对错之心,我行我素,不管不顾,用着宠溺和纵容的爱,一手养大小霸王们的“熊家长”吧。
曾经看过一个思细级恐的小故事:
霸王追杀韩信,韩信在一个树荫下休息,被一个小孩儿在树上用尿滋醒了。
韩信笑呵呵的给了小孩儿几个铜板,然后走了,一会霸王追上来了,坐下休息。
小孩儿心想美滋滋,又尿霸王一身~然后这熊孩子就没然后了~
到底是谁杀了这个小孩儿?
熊家长和韩信最大的区别就是,出发点不同。
前者一切行为,以爱为名。对于孩子的种种劣行,或者视而不见,不管制,不劝阻,不疏导,一切都放其自然。或者不以为然,我孩子就是这么天真烂漫,无拘无束,我们从不约束他自由的天性。
而韩信的做法,就是明知会造成负面的结果,还是故意为之。
但是不管什么初心,对错误的行为不加制止,最后的结果都是一致的,就是这个孩子“没有然后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善意的熊家长和恶意的韩信,其实是一样的。
年龄小,并不是胡作非为的理由。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同样也能遇上年龄更小,但是更有礼貌教养的孩子。
父母的有效引导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关键。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一切都还未定型,还没有失控的时候,告诉他,什么是仁义礼智信?什么是温良恭俭让?什么是我们该坚守的底线?什么是我们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有教养的灵魂,将让孩子收益终身。而一味放纵溺爱,到头来,对他只有伤害。
你家生的娃,没有义务全世界都宠着他。
还记得那个在公交上,挑衅别人被过肩摔的孩子吗?
或者更早之前,驾车肇事杀人的药家鑫。
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你欠下的教育,到最后都会由生活和社会来补上,而且手段也许更加残忍,结果可能更加血腥。
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背后都能引申出我们为人父母在教育上的借鉴。
当孩子在行为上出现了偏差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1、 育人先育己
不要指望一个自身就缺乏是非观的家长,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是非!曲直!善恶!父母心里应该有一把明确的丈尺。有了准则,自己知道遇人遇事该怎么处理,才能教导孩子。
否则,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你自己都发现不了,还谈什么纠正?
一位三观正向,品德优秀的家长,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是能引导他前进的榜样。
所以,育人先育己,不想养出“熊孩子”,自己先不能做“熊家长”!
2、 疏而不堵,是上策
如果已经发现孩子有了不当的行为,冲上去劈头盖脸的一顿责骂或者胖揍,效果的确是立竿见影。孩子们基本都能立刻停止劣行,但是他们的内心真的接受了吗?
在心理学上,人总是更乐于接受理性的疏导,而不是生硬的命令。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他真的做错了,耐心的告诉他,错在哪里,而对的方式,又是怎样的。
让他能从内心上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同时自愿的改正。珍惜和利用每一次犯错的机会,将它们变成生动的课堂。身在其中的学习,收获的效果更加显著。
3、 让孩子成为小督导
如果总是陷在小孩犯错,家长纠正的循环中,容易养成孩子依附的思想。觉得不管做了什么,只要不对,家长总会来告诉我。
要改正这种状态,让孩子由被动变为主动,那么就应该让他养成,在行为之前先考虑,我这样做,是否合适的积极心态。
不但自己这样做,同时也让他纠正父母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处处留心,时时思考,成为生活行为上的小督导。
“熊孩子”并非天生就是这样的,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那些“熊家长”。
钱文忠教授说过:“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惯子如杀子!不要到了无可挽回时才悔不当初。
来源:爸爸帮”(ID:papa-bang)“爸爸帮”:全球华人精英父母共同创作与互帮互助平台。原文标题:《确认过眼神,你就是养出“熊孩子”的人》。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