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裳
来源:积木育儿
近日,西安一个9岁男孩离奇地失踪死亡。
那天,男孩在同一栋楼的托管班补完功课之后独自回家,当时家里没人,父母晚上十点多回家没见到孩子,于是赶紧寻找。
虐心的是,孩子在单元楼顶上被找到时,竟然是裸体,全身是灰,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前天,案件被告破,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抓获。令家长没想到的是,两名嫌疑人,一个是托管班的“胖叔叔”,一个是他的妻侄。
虽然案件已经没有太多悬念,但我的心却仍然吊在嗓子眼儿上。
这个9岁男孩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成绩很好,懂事,有上进心,独立生活的能力也非常强。
而他的父母给他报的托管班,就和自己家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栋楼,只不过楼层不同。也就是说,孩子从上完托管班到自己回家,可以不用出单元门。
加上托管班的老师也是同小区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看上去也很放心。
于是,他的父母放心地让他每天晚上托管班结束后,自己独自回家去。
然而,他的父母万万没想到,就因为自己太过放心,将孩子送到了饿狼手里。
作为一个母亲,我不断地问自己,到底要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才能让他安全长大?
Part
1
男孩并不比女孩更安全。
我们总是以为,好孩子、男孩子很少会受到性侵犯。
- 好孩子因为听话、懂事,不会大晚上的出去乱玩,他们会听父母的话,让父母更加放心;
- 因为我们经常听到的性侵事件,很多都发生在女孩身上,嫌疑犯也大多是男性,所以就误以为男孩子不会遭受性侵。
然而,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性侵者的目标。
孩子之所以会受到性侵犯,并不是因为她(他)“学习差”“调皮捣乱”“性格缺陷”或者有“品行问题”……
男孩也并不比女孩更少受到性侵犯。
去年,林肯公园Linkin Park主唱Chester Bennington在加州洛杉矶的住宅内上吊自杀,年仅41岁。Chaz童年时曾被人X虐待过,他承认这让自己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并以酒精和Drug疗伤。”
中科院保护儿童及家庭研究服务中心主任、首席专家龙迪博士说:
- 有一种恋童癖患者,专门猥亵男童,偶尔猥亵女童,多使用暴力。
- 性侵犯男童一点儿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习惯或蓄谋已久。
- 他不是同性恋者,甚至很抗拒同性恋。
- 有研究发现,这种人在童年可能受到性侵犯,长大后就用同样方式侵犯其他儿童。
- 这种人治愈的概率比较小。无论是否接受治疗,再犯机会都比一般侵犯女童者高很多倍。
而且有调查数据显示,男孩遭受性侵的案例甚至比女孩还多。
2005年,中国广东省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做了《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抽样调查了广东省10-20岁的青少年。报告中指出,“青少年中男生的性危害防范意识较缺乏。无论是高中、职校学生,还是大学生,每100个男生中,就有2~3个有被迫的性行为,是女生的2.2~2.3倍。”
2012年,香港护苗基金对17所中学共5055位学生的调查显示,男童遭受性侵害较女童还要高17% ,遭受性侵的女童多于男童是错觉。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是男孩,就对他的身体安全问题放松警惕。
也正是因为很多男孩父母的疏忽,或者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独自一人在家等原因,如新闻中这个9岁男孩子的父母……才大大增加了男孩遭遇危险的几率。
Part
2
不随便把孩子交给熟人看管,父母应尽到监护人应尽的责任。
很多网友对受害男孩的父母提出了责问。
的确,一个9岁的孩子,他还那么小,很多事情都会无法应对,何况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害?——美国对于性侵犯儿童者的研究表明,儿童性侵犯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动态关系过程。
即便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很强,和成人相比,他仍不过是个不堪一击的孩子。
所以,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我们做父母的都应尽力尽到监护人的责任。
- 不要让孩子独自一个人在家,因为儿童性侵犯有可能发生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包括家里、学校、工地、电梯间、商场等。
- 也千万不随便把孩子交给他人——熟人也不要!
据“女童保护”统计,在2016年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有300起,占总案件的69.28%;陌生人作案的为127起,占比29.33%。其中,有明确表述的熟人关系的300起案件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师生(含辅导班等)27.33%、邻里24.33%、亲戚(含父母朋友)12%、家庭成员10%。
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受害者信任,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优势,使得性侵案件更易发生。
还记得吗?台湾作家林奕含写完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之后自杀,也是因为童年被熟悉的老师性侵。
除此之外,龙迪博士还告诉我们:
① 要留意孩子所处环境是否安全,例如,照看孩子的人、寄宿学校、公园、 公交车、孩子接触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上的信息等。
② 不要让孩子独自在外过夜。
③ 留意与孩子有密切接触的人,无论他 / 她是谁,都要相信你的直觉(例如,不对劲、不舒服、怪怪的等)。
④ 不要让你不了解、不放心的人与你的孩子单独在一起。
⑤ 不要让这样的人单独接触你的孩子(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或家人):
♢有性侵犯儿童的前科;
♢有不寻常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热衷于与孩子谈性话题;
♢经常有意或“无意”地观察或触碰孩子的身体;
♢对孩子过分亲热、特别关注;
♢常看色情书刊 / 音像制品,收集儿童色情图片或视频;
♢经常找借口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Part
3
每个“嫌疑犯”都不会将这三个字写在自己脸上。
在这个案件的采访中,很多和小男孩同小区并认识“胖叔叔”的家长,对记者说:
- “那人胖胖的,看上去还挺斯文。”
- “我至今也无法把一个说话温文尔雅的男人和一个杀人犯联系到一起。”
- “孩子们都叫他胖叔叔,他和孩子们还很亲近。每次孩子们托管结束时,他都会蹲下身子,帮孩子们整理衣服,然后牵着手把孩子送出门外。”
- 一名家长介绍,他家孩子曾明确向她表示,胖叔叔对此次受害的孩子太好了,他很羡慕,“没想到他竟然是这样的人,竟对孩子下这样的狠手。” ……
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嫌疑犯看起来都很邪恶,然而,事实上,一个看似温和的好人也可能成为一个杀人犯。
就连大人都可能很难分辨出来,何况孩子?
所以,要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第一步就是要告诉他,要防范什么样的坏人,尤其是那些已经有了一定独立能力的孩子。
曾经对美国一个叫做How To Tell Your Child的教育机构在2014年做的一套儿童防性侵教材的配套视频,重新做了一个中文版。
《美国儿童防性侵教育视频中文版》
版权归How To Tell Your Child所有
视频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们,坏人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坏蛋不是长得坏,
他们长得和大家一样,
他完全可能长得很好看,
和蔼地微笑,或是很酷的样子,
手里可能还拿着美味的糖果……”
那具体要怎么防范呢?我们也可以参考视频中的建议,告诉孩子五个具体警报。
① 如果有人看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看他的隐私部位,这就叫做“视觉警报”。
② 如果有人讨论你的隐私部位,就叫做“言语警报”。
③ 如果有人试着触碰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要你触碰他的隐私部位,这是“触觉警报”。
④ 单独和陌生人在一起,是“独处警报”。坏人只有在你们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才会伤害你们,记得千万不要接陌生人给你的任何好吃的东西,特别是当你们的父母不在周围的时候。
⑤ 如果有人拥抱、背、亲吻你,叫做“约束警报”。
如果孩子要问为什么这些坏人要做伤害孩子的事情,我们也可以学着这样智慧地做出回答:
有些人有生病和脆弱的心理,他们喜欢伤害别人,而且,他们真的很害怕。如果你们不喜欢别人触碰你们的方式,你们必须说“不”,这是你们的身体,你们应该照顾好自己。同时,也不需要害怕。
如果遭遇到这样的坏事,说“不”永远不会太迟。即使有人对你们做过不好的事情,或者正在做不好的事情,你们都可以现在就开始说“不”。你们必须要勇敢,并告诉你的爸妈或熟悉的人,通过讲述它,你们还可以帮助其他孩子远离那个坏人。
这样的回答很智慧,既没有将坏人说得特别恐怖,导致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又给了孩子们对抗坏人的勇气和力量。
逝者已矣,希望遇害小男孩在天国安康快乐!也希望我们做父母的,尤其是男孩的父母,都能对孩子的人身安全更加重视。
让我们尽职尽责地做好孩子的监护,尽早对孩子做好身体安全教育,将孩子可能遭受的危害降到最低。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安全快乐地长大。
文章来源: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YES 爸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