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孩子最好的状态
有许多网友留言提问说:孩子在学校时,能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摆放好鞋子,也能自己去上厕所。
但回到家之后,如果想要孩子去拿某样东西时,便会听到孩子的抱怨。当孩子想去厕所时,也会坚持要求家长陪同,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需要家长喂饭才愿意吃。
所以家长们都会有这样的烦恼: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学校时比在家里时要更听话?
其实答案很简单:你的孩子在挑战你的底线,因为他知道不管怎样你都是最爱他的。
针对这一现象,加起来有90年经验的五位幼儿教师从独立、合作和训练方式这三个要点,给家长们总结了20条小建议。
促进独立
近几年参加亲子节目的星二代们,平均年龄大多都在3-5岁间。
但他们都表现得非常自主和独立,因此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虽然3岁和4岁的孩子仍然需要父母的帮助,但学前教育专家认为:孩子通常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有能力。
那家长们该怎样鼓励孩子呢?来看看以下几点:
1.多一点期待
其实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已经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学校里,老师们希望孩子能自己吃饭、收拾餐盘、叠好衣服,于是他们都做到了。
可当孩子们离开学校后,就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所以,有时家长们需要对孩子们适当提高一些要求,他们才会努力尝试去适应它。
2.不要为孩子做他自己能做到事
这样可能会更快更容易,但并不能使你的孩子变得更加独立。
其实自豪感对孩子来说是有吸引力的。
在学校里,当老师们想让孩子穿衣、吃饭、或坐到椅子上时,都会问孩子:你想自己完成还是我来帮你完成?
而孩子们通常都会想自己来完成这件事。
3.不要重复做孩子做过的事情
如果孩子自己收拾好了床铺,家长们就不要再去做一些后续的整理,例如:抚平毛毯或是被单。
如果孩子穿的衣服是黄色配紫色,那就赞美她独特的审美观。
除非是不得已的情况下,否则不要轻易去改变孩子做过的事情,因为孩子发现后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4.让孩子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如果家长们看见孩子在自己组装一些玩具或者尝试自己爬上凳子去拿书架上的书。
在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先观察一会儿,不要急着去帮忙。
给孩子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个时间就是塑造孩子性格的时候。
想让一切都很完美是肯定的,可如果家长替孩子完成了某件事,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那这和欺骗孩子没有分别。
5.分配一个苦差事
给孩子分配一个常规的简单任务,这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与能力。
一个被嘱咐给植物浇水和自己整理床铺的孩子,也会尝试自己穿衣服或者吃饭。
家长们只要确定布置下来的任务是可以控制的,并且是真正可操作的,不是一味的忙来忙去。
因为就算只是幼儿也明白这两者的区别。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能力的家庭贡献者。
赢得合作
几乎在所有的学前班里,都能看到孩子们安静地围坐在一起,排成整齐的队伍、举手发言、分发纸巾和零食。
可离开学校后,孩子们就会变得不愿意合作。
许多家长都感到很好奇:老师们是如何做到的?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合作呢?
老师们是这样回答的:
6.表扬是关键
特别是在孩子不愿意合作的时候。
试着去捕捉并表扬孩子的好,因为孩子会重复那些能够引起你注意的行为。
7.进行一些可预测的日常工作
孩子在学校里会合作,是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
孩子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过程,所以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应该做什么,一段时间后,几乎不用再去提醒他们。
虽然家里和学校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管理,但家长主动设定一些规则并且坚持下去,孩子也会更愿意合作。
例如:在吃早餐前要换好衣服。进餐前要先洗手。换好睡衣了才有睡前故事听。
最终,遵循这些“家庭规则”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天性。
8.不要太严厉
如果孩子拒绝做某件事,那就试着把它变成游戏。
幽默和游戏是父母们经常会忘记的两个工具。
例如:睡前孩子不愿意刷牙时,家长可以说:“现在让我们来玩‘猜猜你今天吃了什么’的游戏”。孩子便会自愿张开嘴巴。
9.变换告知的方式
当家长们想要停止或开始某件事时,通常都会让孩子感到不乐意。
例如:关掉电视、停止游戏或是离开朋友家。
这都是因为家长没有提前告知孩子,所以孩子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来接受这一改变。
家长们今后不妨试试提前一点告诉孩子。
例如:家长们需要在8:30分出门,那么在8:15分就要告诉孩子,他只有5分钟玩耍的时间了,5分钟后就必须停下来去门口穿鞋。
10.正确的使用贴纸和奖励
如果孩子总是为奖励或者回报而去工作,那么他就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最好的做法是:为努力完成有限的任务而准备奖励。
例如:如厕训练。不要为日常行为提供奖励。例如:自己穿衣服、刷牙、吃饭等。
11.给予定制的选择
例如:给孩子两个选择:坐在餐桌旁吃甜点或者选择离开放弃这份甜点。
一开始,孩子可能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最终他会做到的。
因为他会看到错误的选择并不能让他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12.没有如果
不要用假设的语气提出合作的请求。
例如:如果你把玩具收拾好,我们就去公园。
试试其他的语气吧!
例如:等你把玩具收拾好,我们就去公园。
13.玩耍优先
老师们总说现在的孩子太缺乏想象力,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着被监督的活动。
解决的办法是对孩子说:“去玩吧!”毕竟你的工作并不是一天24小时看着孩子。
给孩子一些能发挥想象力的玩具,让他自己玩耍,例如:积木,绘画等。
14.伴随点音乐
做一件事情时,如果有音乐的话,就会变得更有趣了。
例如:对孩子说:“你可以在这首歌播完以前穿好衣服吗?”
15.鼓励团队合作
当两个孩子因为同一个玩具争吵时,家长可以设定一个计时器,先让其中一个孩子玩,并告诉他,等闹钟响起的时候,就该轮到另一个孩子玩了。
16.让孩子解决小的争吵
家长们不要为了快速解决问题而介入孩子之间的争吵。
应该站在一旁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除非他们互相攻击)。
家长们不可能总是守在孩子身边帮他解决问题。
有效的训练
除了带孩子的方法外,家长们最关心的都是:哪哪的补习班比较好、哪哪的学习机特有用。
几乎没有不占用孩子休息时间的家长。
其实在孩子学习的前期阶段,就要培养他们一些正确的训练方式。
到了后期,孩子们便会知道什么方式最适合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们去参加各种补习班。
所以接下来,看看老师们对于训练策略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家长们吧!
17.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沙发上或抓着玩具跳来跳去,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问孩子想不想一起画画或者是阅读。
18.预防离别时的崩溃
如果孩子在分别时感到紧张且情绪激动,家长们可以给他一些有形的东西来让他想起你。
比如你的照片或是你做的折纸,放在他的口袋里。
这样做能减少孩子的焦虑,也能防止孩子突然发脾气。
19.让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
例如:家长发现墙上有孩子乱涂画的痕迹,就让孩子自己清理。
或是孩子不小心推倒另一玩伴搭的积木,就让孩子自己重新搭一个。
20.恪守纪律
当孩子的犯错时,家长应立刻指出并令其改正。
很多时候会听到父母说:“等到家在收拾你……”。可到家后,孩子基本已经忘记这件事了。
同理,因为周四的错误而取消周六的外出活动,也并不能阻止孩子在周五继续犯错。
这样做既没有传递给孩子正确的做法,反而还会伤害了孩子。
在读完这20条贴心仔细的小建议后
家长们是不是收获颇丰呢?
教会小朋友要懂得分享的家长们
快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