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背诗词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吗?终于找到科学研究!

作者:滴嗒阅读 05-23阅读:2331次

该让学龄前的孩子背诗歌吗?

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曾有过的疑问,开始今天的话题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研究实验:

2017年,英国心理学家Guillaume Thierry有一项研究:通过被试者,要求他们听一些语言完全听不懂的句子,这些句子中有些是不带韵律的,而有些则是有押韵和韵律感的,比如威尔士诗歌。

最后研究发现,当人听到有韵律感的语言时,即使不懂意思,大脑也会发出特别的脑电波,他们大脑的阅读区域和音乐区域同时得到刺激,被试者反映说“很好听”;而当人听到那些没有韵律感的语言时,他们的大脑则没有这种反应。简言之,即使不知道什么意思,人的大脑也能无意识地处理诗歌,这背后就是韵律在起作用。

这个论证不免让小滴嗒想起了那些从小背诵诗词的名人:

3岁背诵无数唐诗宋词的钱学森,

3岁常常口诵诗文的郭沫若,

6岁能熟读《论语》的徐悲鸿……

因为《中国诗词大会》人气爆棚的董卿,小时候也背诵了不少诗词,被人赞誉“气质如兰”;还有从小喜爱诗词、也因为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走红的武亦姝等小女孩们,大家从她们身上获得的最大感受是聪慧。

美国一位语言的狂热学习者Tim Doner,他不仅学会了世界上20多种语言,他还学会了中国的文言文。他曾经分享过当初在学习陌生的希伯来语时,他是通过希伯来语的绕舌歌开始接触的,刚开始不懂意义,更不懂语法,只靠背,但很快地,语感便惊喜而至。他的经验,对我们父母该不该让孩子背那些完全听不懂的诗词,有个很好的借鉴。

除此之外,学龄前孩子背诵诗词,还带来其他两种好处:

1

背诵诗词,能训练记忆力

相比起其他语言,诗词容易流传,诗词也容易被人记住。为什么?大脑对诗歌的记忆,回想效果会比没有意义的零散语言记忆得更好。

一方面,诗词在被背诵时,因为韵律而容易被大脑记住;另一方面,当孩子回忆时,韵律又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想起来。从而有助于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这便是为什么当孩子在背诵诗词时,比如孩子在背诵《登鹳雀楼》,当他念到了“白日”,便很容易回忆起“依山尽”,这便是韵律带来的记忆效果。

记得在19世纪,曾经有一位名叫威廉·艾伦的人到尼日尔河探险,听到了一种特别的非洲鼓声——在落后的交通环境下,当地人们用这种鼓声表达信息。当一段鼓声从始发地响起后,不够一个小时,消息便能传到百里之外的村寨。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鼓声非常特别,被人称为“会说话的鼓声”,比如当人想传达“太阳”,鼓声会说“那温暖如春天的太阳”,当地人认为,这种高度诗歌化的鼓声,容易让人记住并传达。

2

诗词跟音乐一样,能安抚孩子情绪

当一个小婴儿在婴儿床上啼哭,如果妈妈在旁边轻轻地唱着欢快的童谣或歌曲,小婴儿很可能便会安静下来,因为歌声带悦耳的韵律感。同样地,跟音乐相似的诗词,其和谐性的语言特质也同样带有韵律感,遇上愉悦情绪的诗词,也能帮助安抚小婴儿的烦躁情绪。

当然,带其他情绪特质的诗词,也给孩子带来其他相应的情绪感受。所以,背诗词能收获音乐般的美感。

温馨提示:别把背诗词当成“学语文”

当我们的父母让孩子背诵诗词时,如果与“学语文”挂钩,难免会功利,尤其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倘若再加上强迫,就会扼杀了诗词给孩子带来的美好感受。不要太功利,不要强迫,更不要妄想孩子变成诗词神童。即使是孩子爱吃的蛋炒饭,一旦被强迫了就索然无味;即使是孩子爱玩的玩具机器人,一旦被强制一定要玩时,就会被孩子避之不及。

当孩子爱背时就多背几首,当孩子不想再背诵时,父母也不要强迫,只要保留孩子对诗词的美好印象,什么时候再继续也没问题。倘若孩子因为学习诗词后,对诗产生美感和兴趣,那便是美好的收获,孩子再也不用父母提醒,自己也会背诵。

诗词是艺术的语言,能在孩子大脑种下美,滋养智力。请你也把这份美,送给自己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