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到10岁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构建内部规则的关键期。也就是说,这是爸爸妈妈影响孩子的黄金期,是最容易的阶段。在之后,要想改变孩子的习惯就已经很难了。因此,在幼升小前,请让你的孩子慢慢培养这8个将让他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幼升小前,孩子必备8个好习惯
1耐心倾听他人讲话
这里的“他人”不仅是老师,而是周围所有的人。
老师上课的时候,许多话不是由老师,而是孩子的同学说出的。比如老师问:五加三等于几?有的同学说7,有的同学说8。老师就会问为什么会是8呢?这个同学就会把他演算的办法说出来,如果孩子只听老师,却从来不听同学的。那么其他同学的经验他就没能听到。语文课上也是如此,比如课文的段落大意之类,老师请同学回答之后,可能就不再重复了。 所以,养成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
2集中注意力地做一件事
家长需要问问自己,你会经常去打扰孩子吗?有的家长说,我怎么会可能去打扰他们?
但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你会不会拿上一杯水让孩子喝,端出一盘水果让他吃,或者问孩子会不会冷,需不需要穿件衣服?孩子在玩的时候,可能玩得有点乱,你会不会说,怎么玩得那么乱,地上弄得一塌糊涂?应该这样玩......
其实有时候,我们的家长就是这样无意中打扰到孩子。所以当孩子很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去打扰,正是在培养他集中注意力。
3能够合理安排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孩子能够很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事物。
比如放学回来首先要干什么,其次干什么,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当然你可以和他探讨一下。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第一件事回家洗手,快点洗手!洗完手吃水果,吃完水果画画,画完画吃晚饭......什么事都是你去指定的而不是由他自己来安排。
看上去两种结果是一样,但中间的区别很大。一个是由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另外一个是家长来管理孩子。
4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面把耐心倾听放在第一条,因为有时候倾听比表达更重要。
但是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你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有逻辑地告诉别人吗?你感到开心不开心,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吗?你有困难能够求助吗?当然也涉及到和同伴是否能友好相处,这些都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关。
5热爱锻炼
你知道吗?有些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连续跳绳两次都做不到,这是感统的问题。感统和大脑前统发育是有关系的,如果大脑前统出问题,孩子的左右脑发展就会不平衡不协调,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练羽毛球,羽毛球可以培养孩子三方面能力:第一是力量,第二爆发力,还有是协调性。原本不协调的姿势和动作,一旦经过练习熟练后,左右脑的协调也会同步发展。所以孩子如果肢体不是很协调,家长一定要让他做一些协调性的训练;如果孩子很协调,你也可以让他去练体能,加强力量和爆发力。
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并不是说一定要让他成为世界冠军,或是让他在这个方面有所成就。最重要的一点是,锻炼让孩子有强壮的身体进行未来的学业学习。
6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好像只喜欢这个东西嘛,好像他兴趣不是很广泛。这算爱学习吗?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在一个兴趣点上有研究深度,他就可以由这个点扩展到其他方面。
幼儿园阶段,家长可以很广泛的让孩子去接触各式各样的课程,确定孩子的兴趣,有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某一些方面更多的兴趣。有的小女孩一听到音乐就会翩翩起舞,她就可能把舞跳得很好;有的孩子一出手画的线条就特别饱满;有的孩子听力特别好,对节奏的韵律感觉很准。世界上的智能多种多样,家长就是要为孩子打开一扇扇了解世界的窗。而不是局限于,隔壁家的孩子学钢琴那么我们也学钢琴。
7乐观自信的态度
其实情绪是不分好坏的。
有的孩子很容易发脾气就要打人,家长就会觉得怎么可以随便愤怒呢?愤怒不好,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情要平稳。但是愤怒对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好的一种情绪。如果不愤怒,孩子可能缺乏动力。
比如一个男孩他遇到一道难题,很生气就把笔扔掉,他气死了因为做不出来,他对自己愤怒。如果家长允许孩子愤怒,你可以告诉他,你很生气,你做不出来,你很愤怒。拿一面小镜子放到孩子的面前让他知道愤怒是什么样的,然后告诉他,我看到你背后有一个小野牛或者小怪兽出现了,他在控制你。你想对这个小怪物说什么呢?
孩子肯定会觉得愤怒是不好的,那你再告诉他,其实可能它是想帮你,想给你力量。只是愤怒不知道这个力量应该给多少,好像给得太多了,是吗?所以我们还是要谢谢这个愤怒。
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看到负面情绪里有积极的正向情绪。
8喜爱阅读
现在家长很多都有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意识。幼儿园的孩子是通过那些非常感性的图片,从艺术家的角度去感受绘本世界的美好。不过,女孩子喜欢看的书男孩子未必喜欢看,男孩子爱的书女孩子可能也不喜欢。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去购买书。我记得有一个著名的作家说过:“为孩子买书,哪怕这个孩子只看了这本书的封面,也是有意义的。”
所以家长不要急着为孩子在网上买书回家,而是应该多带孩子去书店。不要小瞧孩子一点一点触摸、接触这些书的过程,其实每一个封面设计、每一个字里行间,可能都蕴含着艺术设计和人文情怀。
父母的培养技巧
1自由地学,严格地玩
家庭教育不在于教育了什么,而在于潜移默化。我们在孩子玩的时候会批评他玩的不好吗?他在玩的时候你会教导他怎么玩吗?未必。如果我们把玩改成学习呢?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你会批评他学的不好吗?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你会教导他怎么学习吗?一定会。
所以我们可以在玩上面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他疯玩的时候告诉他必须怎么做:玩平板电脑时,你告诉他读写姿势应该怎么样,一拳、一尺、一寸。而在他一开始写字的时候随便他怎么写。趴着写、坐着写都可以,你要让他在学习的时候有绝对好的感受,而让他在玩的时候约束他。学习的时候,你再同他一起,他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在孩子还没有正式开始学习之前,从玩引申到学习,可以运用这个反过来的方法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不要在学习上使劲,而要在学习外面使劲。将孩子玩乐的时候建立的规则过渡到学习上,而不要在学习的时候不断地告诉他读写姿势,让他对学习有所厌恶。
2温柔的坚持
很多家长会讲道理,讲道理就是教育吗?
我们会发现往往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会有不听话的孩子,你道理讲的越多越深孩子越不听话。所以讲道理未必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家长会说那么小的孩子不讲道理,难道要打吗?
其实这是两回事,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讲的,他还不知道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好和不好是家长和社会建构出来的,所以孩子只要遵守规则就好。
现在许多孩子遵守规则的时候都会问:
“为什么我不可以吃冷饮?”
“天冷了不可以吃。”
“为什么天冷了我就不可以吃啊?”
“因为吃了要拉肚子。”
“为什么会拉肚子啊?”
“......"
孩子会一个劲问下去,家长就不高兴解释了。其实只要告诉他没有为什么就是不可以吃。你一定要遵守,我知道你很想吃,但是现在不可以。一个行为你反反复复拒绝他几次,基本上九到十二次孩子就没有下文了。这就是所谓的“温柔的坚持”。
作为家长有的时候我们只要温柔的坚持规则就好了,并不需要拼命的讲道理或者是另外一个极端冲过去打孩子让他屈服。
这是因为孩子的左脑还没有完整的结构,他的善辩能力没有形成,道理其实都是左脑的东西,孩子根本没有办法接受。所以讲道理是下下策。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相信他这个年龄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愿意遵守规则。
3把握孩子的心理
其实我们家长有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开心。
他如果不愿意做一件事,你告诉他:你这样做妈妈会开心。可能孩子就愿意为了你甘愿去做。你还可以说:今天妈妈很开心,你愿不愿意和妈妈一起开心呢?他可能是会愿意的。
有时候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幽默,理解孩子带给我们的快乐,也许他们希望我们快乐远远要超过我们希望他们快乐。
西西妈:一枚80后不安分媒体人,有一个三岁女宝,爱幻想、爱自由、爱折腾、爱分享、爱唠叨,愿陪你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