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这些“举动”,正逐步毁掉孩子的自信

作者:宝贝方舟 06-20阅读:798次

前段时间,朋友婷婷女儿的冉冉的幼儿园举办一场活动,其中有一场表演是要找两个小朋友一起唱歌,老师就找到婷婷,说:“冉冉唱歌很好听,让她和另一个小朋友一起上台演出吧。”

婷婷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便答应让冉冉上台,可是告诉冉冉的时候,冉冉说什么也不同意,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婷婷追问女儿原因,冉冉哭着摇头,说:“我不去,我不要去,我唱的不好听。”

婷婷和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叹了口气:

“冉冉什么都好,就是太没有自信了,明明自己做的挺好的,可就是不积极,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畏手畏脚的。”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家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因为有了自信,孩子才愿意去学习心得技能,面对新的挑战,可是,现实中有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信。

网上曾有一个热帖,叫做:“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感受?”

围绕这个帖子,网友们给出了不同的感受——

说话声音很小,不敢看人的脸;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出丑;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秀;

从来不或者很少拒绝别人;

路上看见熟人走过来,习惯避开,绝不上前打招呼;

心里一直在渴望成为那个大家都喜欢的人;

......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的自信与大人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生活中的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摧毁孩子的自信。

过度的保护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什么事都帮孩子办的妥妥的,总觉得孩子还小,做什么事都不放心。但是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对父母产生依赖性不利于孩子成长。

父母的过度保护还会扼杀掉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了,那么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生活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

“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几乎是每个孩子童年的噩梦。

曾有机构公布了一份假期年轻人与父母沟通情况的网络调查,其中“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被网友票选为与父母沟通过程中最让年轻人感觉尴尬的一句话。

很多家长试图用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以此来激励孩子。

但是,家总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这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还会让孩子柔柔的内心变得不堪一击,只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中国式谦虚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几个家长为了体现自己的谦虚,争相说自家孩子笨。

“我家孩子不行,学习成绩马马虎虎,看你们家孩子多聪明啊!”

“我们家的怎么教都不会,笨死了!”

“我们家孩子也是,根本不长记性,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

家长自谦似的贬低自己的孩子,想要以此激励孩子更加女里,但是,大部分会适得其反,更多的时候只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妈妈说我笨,我是不是真的很笨。”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人前教子

如果想要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很,很简单,当着外人的面直接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会成功。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严厉批评孩子长不了记性,但是家长必须要明白的是,即使再小的孩子,也会非常敏感。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将导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无情地扼杀,自然而然的,孩子只会越来越没有自信,或是变得粗鲁、自大、没有礼貌。

有条件的爱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

“你快点做XX,你在做不好,我就不爱你了”;

“你要是考试考不到100分,我就不爱你”;

“你要是不听话,我就不爱你”

……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父母的爱和回应,是孩子自信的起点。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罗曼·罗兰所说:“人能在一生之中取得成功,必定只有一个源头,而这个源头唯有自信。”

父母爱孩子,接纳孩子的完美与不完美,不管他能不能给你挣面子、不管他能不能让你高兴、不管他能否活成你想要的样子,你都会爱他。

无条件的爱与坚持原则并不冲突。每个孩子,背后有爱与原则支撑,心灵都将是富足的,不管未来遇到了什么,都可以自信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