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无论工作还是交友,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很少有时间去慢慢了解一个人。外向活泼的人更善于表现自己,快速让别人了解自己,所以更能满足这种快餐文化的需求,比内向的人更受欢迎。于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也受到了影响。其实家长忧虑的不是孩子性格内向,而是能力问题,担心内向性格会影响孩子成长。
每个内向孩子的父母心中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总是能自然而然的叫着叔叔阿姨好;身边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热热闹闹;周末喜欢跟着父母外出去别人家做客......
于是努力地改造着自己的孩子:
“你要活泼一点,这样扭扭捏捏像什么样子”
“你就不能像XXX一样喊个阿姨好吗,怎么这么没礼貌”
“我现在都不爱带你出来,就不能大大方方的去和小朋友玩一会,一直粘着我干嘛”......
当你这么说时,就太不了解自己这位内向的小天使,其实,我们对内向性格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
关于“内向”的误区
误区1:内向=不善交际、孤僻
的确,很多内向性格的人表现为不善交际、为人孤僻,但这并不是内向性格者的必然个性特征。其实很多内向性格的人只是喜静、不爱交际,但并不等于不善交际。相反,有些性格内向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掌握了高超的交际艺术,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交际的能力。
误区2:内向=胆小、自卑
生活中,胆小、自卑也常被归为内向的人的性格品质,其实这也是一种性格偏见。自卑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
个体在幼年时期面对陌生复杂的外界环境和强大的成人力量时,都会感到自卑。但在成长过程中,内向性格的人通过专注于内心丰富的世界获得自我成长,而外向性格的人则通过获得外界环境的认同获得自信。因此,内心丰富的内向性格者不会自卑,甚至有大智大勇。
毛泽东主席的女儿评价父亲是“衣着朴素、性格内向、喜欢独来独往”的人,而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回忆“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正是这两位性格内向的领导人带着我们建立起了民族的自信心。而真正自卑的人是那些没有获得丰富内心和自我发展的内向性格者,以及长期得不到外界认可的外向性格者。
误区3:内向=不利于个人走向成功
在许多人眼里,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取得事业的成功,因为他们活泼、爱交际、人缘好,而内向性格的人因为不善交际、不易被他人接纳,因此会阻碍他们走向成功。
其实,内向的人如果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是更有可能走向成功的。因为成就事业不仅需要人际的协作,还需要专业的头脑、周密的计划、坚持不懈的努力。内向性格的人沉稳踏实、做事专一、爱思考、注重细节等优点,使他们在专业领域中能有更大的成就。即便是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沉稳的性格、积极的倾听、经过深思熟虑的表达也会获得大家的信任,成为带领团队前进的核心力量。
大名鼎鼎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苏珊·凯恩(Susan Cain)说道:“越给内向的孩子自由让他们做自己,他们就越能想出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
内向性格的特点及优势
文化习惯把外向的人想象为乐观、开朗、热情、自信、进取,把内向者联想为保守、压抑、退缩、不安、胆怯、不合群。差不多会识字的人都会说外向是社会欢迎的,内向却不那么好。当然,内向的人很自我,内省,另类,不按常规出牌,自然难得文化的喜欢。外向的人不坚持己见,从众,随同,喜欢分享,依赖规则,服从环境,追求社会认同,自然容易成为文化价值导向下的可爱一族。
区别内向与外向的一个简单可信的依据是问问自己的快乐从哪里来。内向把心理能量指向自己,因此快乐也主要由心而生,不那么依靠外部世界的认同与赞许;外向把心理能量指向外部世界,喜欢人际接触,好奇,富于冒险精神,对主流文化比较认同。内向为主的人比较有意志、理想、个性追求,特色的美感、兴趣、爱学习、没事偷着乐,外界不管有多大的变化、干扰、甚至打击妨碍不了他生活的目的与信念。为了一个梦想或观点常常会独自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外向为主的人比较灵活、顺从、不跟别人和跟自己找麻烦,审势度势,喜欢顺水推舟,不好逆水行船。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性格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较少向别人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社交场合容易害羞;性格外向的人,爱社交、活跃、适应性强,但不愿深入思考。
很多人陷入社交的烦恼,害怕人际关系,胆怯,退缩,自认为是内向的。其实他正好缺少内在的精神指向,内心根本就没有快乐,期待被别人喜欢认同来快乐,这样的人恰好是外向的,也恰好缺乏内向的心理能力。
人的一生两种个性力量是同时存在的,不夸张地说内向的个性能力是获得外向个性能力的前提。正如埃里克森在《同一性危机》中说的,自我认同是一种精神朝内的灌注。其实,人的个性是复杂的,不可能像文化标定那样是单一的。社会是个舞台,只要喜欢人可以表演出不同的个性色彩。如果真能单一的话,我猜单一的内向还是比单一的外向好。很多科学家,哲学家,伟人,艺术家,创业者都因为发展了很好的内向能力而让自己能在浮躁的社会里沉静下来,独立思考,富于创意,最终获得成就。
世界知名魔术师刘谦尽管在舞台上能说会道,但其实非常内向。面对媒体的每次提问都十分低调,总是来去匆匆,就连候场时化妆间门口也有专人把守,不愿记者“打扰”。不少人猜测,他这样做是为了保持魔术师的神秘。刘谦却说自己是个孤僻的人,不喜欢热闹。“我是独生子,喜欢一个人做事。魔术也是一个人研究,只在台上表演时,我才会表现出外向的一面。”他在采访时说道“我习惯表演前先封闭自己,给自己时间面对自己。我需要先面对自己,才能再面对观众。”
每种性格都有其优劣。而且纯粹的内向或外向的人是没有的,只是特定场合下,某一性格占优势。性格内向并不影响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例如,李白具有较明显的外向性,杜甫则较明显的内向性,但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伟大诗人。
被文化描述的个性其实是人的社会性格,而非人内心本质的心理性格。要让偏内向的人喜欢自己,就要思考我们的文化定义给内向人带来的观念困境。如果社会把内向与外向等同起来看,并给不同性格的人相同的笑脸,那么内向的人可能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存在的方式。强迫内向的人按照文化导向的外向模式去生活可能产生很大的不适应。
好好照顾内向的孩子
面对内向孩子,爸妈们最应该做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接纳自己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学会连接内心与外界,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展的特定时间表,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发展节奏,不宜过早对其能力下定论。
内向孩子的父母该怎么做?
性格是生活的投影,如果父母想让看似内向的孩子更具社交能力,
首先就应给他多提供一些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同学聚会,约小朋友到家里玩等,让他从小接触更多的人。
如果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老师就成为孩子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老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宝贝人格特征的形成过程。因此,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非常必要。
可以定期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自己的孩子比较内向,比外向的孩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环境;宝贝要充分做好心理准备后才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请老师能够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理解孩子。
其次,父母给孩子起示范作用尤其重要。在带他玩的过程中自己也要投入进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与人交往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主动模仿。
此外,内向的孩子一般心思比较细腻、敏感,他们需要慢慢融入环境。在他与别人交往时,父母不要急于替孩子自我介绍,要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说。
内向型的人一般说话办事都比较谨慎,他们常常要经过仔细的思考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才会采取行动。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这种行为风格,不要总是急于打断孩子的话。
最后,不要把“我们家孩子比较内向”作为口头禅,因为性格内向的孩子敏感,更易受暗示,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而不要让孩子因为不善社交背负压力。
在孩子和小朋友交往时,要尊重孩子的社交习惯,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带小朋友玩什么样的游戏或活动,要充分考虑宝宝的意见和兴趣。
当孩子在人群中显得不太合群,而你确定这是因为他属于内向型气质的话,下面3句话可以帮助你用自信的方式去应对外界压力和你内在的焦虑:
1.“孩子在观察,他需要更多的时间。”
2.“孩子有自己的节奏,让他慢慢来。”
3.“没关系的,他搞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