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不起”和“输得起”的孩子,差距竟然这么大

作者:喵姐早教说 06-21阅读:840次

每个输不起的孩子,都有一颗极度渴望赢的玻璃心。为了避免玻璃心“啪叽”一声摔得粉碎,最好把自己缩在壳里。


别说孩子,老母亲如我,同样有颗玻璃心。为了避免心碎,我通常拒绝参赛——不跟你玩就绝不会输!或者挑战最难任务——反正完不成肯定是因为太难了,你懂的。

心理学家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

我们都渴望成功,证明我们自己是优秀的、有价值的。


输不起的其实不是比赛,而是自尊。输不起不可耻,可孩子玻璃心、输不起,因此裹足不前、怯于尝试,那就要了亲命了。


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咱得先明确一件事:玻璃心不是先天自带,纯属后天养成。让我们先来捋一捋孩子的玻璃心是怎么被造出来的。


过度赞美

宫斗、宅斗片里对待死敌的儿子惯用一招——捧杀。具体操作是无上限地吹捧他、满足他,吹到他找不着北,自觉天上有、地上无,直到某一天他踢到铁板,被人坑死。


这么坑的招数谁也不想用到自家娃身上。可真相是,当我们用错方法、对孩子过度赞美的时候,其效果也类似捧杀。

比如和孩子玩游戏,故意输给他,并卖力夸他:宝贝,你真棒!或者孩子随便做点小事,就不停给予表扬……

这些赞美100%出自真心,却一不小心给孩子建立了一个虚假幻象:他很棒。久而久之,孩子就对自己有了超乎现实的期待,终于有一天,幻想被现实戳破,所以呢?要么他逃避现实,拒绝接受失败;要么他重塑对自我的认知。前者更常见。


那些输不起的孩子,有一大波就是这么造出来的。


赞美就像糖果,吃多了会蛀牙。偶尔给一颗,甜甜嘴巴才是上策。有效的赞美要夸事实而不是人格,夸具体的细节而不是全部。用人话来说,就是不要笼统地夸他聪明、夸他棒,而要更多地赞美他的努力,具体到有了什么样的进步。


不让孩子体验失败

当孩子在游戏或比赛中输了,有一件事绝对不能做:让孩子逃避失败的挫折感。


昨儿傍晚在小区广场溜娃,边上一波大孩子在玩飞车游戏,儿子迫不及待要加入,结果第一次玩,怎么都搞不定,气的要哭,噘着嘴扑我怀里,说不玩了,一点都不好玩。


小样儿,明明自己输不起,倒怪上游戏了。


这样的场景熟悉吧?一般大人这会儿会特别照顾孩子情绪,安抚他:不想玩就不玩了,咱玩别的去。好的,孩子高高兴兴跟你玩别的去了,刚才的挫败感被一扫而空,然后呢?他未来很可能就习惯性地遇到难题就躲避。

人人都想赢,但赢的永远是少数,输才是常态。

不要阻拦孩子体验挫败感,经验过挫败,才能产生抗体,至少不会脆弱到一点挫折就离家出走或者跳楼自杀,对吧!


当孩子遭遇失败而倍感失落的时候,别急着去安抚他,给他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情绪,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再来解决问题。


输不起的孩子背后,都是输不起的爹妈

美剧《千谎百计》里有一集,讲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参加美少女选美比赛,妈妈对女儿抱着极大的期望,确实女儿折桂的呼声很高,但最终却只得了个银奖,女儿在台上维持着完美但虚假的微笑,台下的妈妈却直接甩脸离场。女儿整个就崩溃了,绝望到要跳楼,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太过重要。输不起的特质,100%是从爹妈那复制来的。

可从来没对孩子说过一定要赢,孩子也输不起、特玻璃心是搞哪样?那就得看你是不是心口如一了,嘴上大道理一串,告诉孩子输赢无所谓,开心最重要,但当孩子赢的时候,你的反应,和孩子输的时候,你的行为表现,都是一样的吗?


再放宽点,你在看到别人比赛输了和赢了时,都是什么反应?


别小看了孩子,他们贼着呢,你满嘴大话瞒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所以说,爸妈是个技术活。不论孩子输赢,或者我们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谁输谁赢,我们得端得住,对孩子的态度始终如一,这样孩子才能切实感受到,爸妈不会因为输赢改变对我的评价!


别妄想孩子四大皆空、看穿输赢好吗?在乎输赢没什么大不了。输不起至少说明孩子是真的想赢!他只是欠缺方法、需要帮助而已。


体会赢的激动、败的失落、奋起的热血,让孩子无惧失败,痛快享受过程、勇敢挑战自我,这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宝贵的体验。

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失败,都会有做不到、做不好的时刻,他会沮丧、会伤心,一大堆负面情绪堆积在身上,这个时候,我们父母对于孩子负面情绪的回应,就尤其重要,影响着孩子对输赢的态度和看法。

父母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1.父母得先放平心态

想孩子对输赢看得开,父母首先要摆平心态,不要事事都用输赢来评定孩子。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对他的进步或者努力的行为进行夸奖;


当孩子输了时候,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让他相信,无论怎样父母都爱他,赢了我们为你开心,输了我们还会给你加油。


这样孩子就不会事事都想争第一了,自然也不会输不起了。

2.真实的告诉孩子竞争的规则很重要

规则一:

有比赛就有输赢,而你不会一直赢。


比如,和孩子跑步的时候,没必要每次都让孩子赢。偶尔妈妈赢一次,赢了之后告诉孩子说: “每次你都赢了妈妈,但是妈妈没有放弃,不断努力终于跑在前面了。”


然后下一次就让孩子赢,一次次的输和赢,

就能让孩子明白自己不会永远第一,想要得第一必须靠自己不断的努力。


规则二:

全力以赴为的是自我进步而不是超越别人。


父母可以对孩子经常说: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并且你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步。


让孩子不要跟别人比较, 而是和自己以前的成绩比较,这样孩子就不会一直想超越别人,好胜心也自然没那么重了。


规则三:

第一虽然很重要,但是也要懂得尊重他人。


父母要告诉孩子:当你得第一名时,不要觉得别人很差,说不定别人一努力就可以超过你。当你没得第一名时,不要嫉妒别人的好,说不定你一努力也能做到那个位置,到时候你肯定是不希望别人嫉妒你的。


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很好,你也一样,妈妈相信只要你努力,下一次展示的就是你。

3.帮畏难的孩子逐步建立自信

面对挑战不太自信的孩子,我们可以试着把大挑战拆解成一个个易于实现的小挑战。难度降低了,孩子就不那么畏惧了。最好能直接把挑战变成一项“打怪升级”的游戏,让孩子乐此不疲。


等孩子完成一项挑战,一定要及时给他反馈,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让他感觉他:“我是可以的,爸爸妈妈都很重视我。”品尝到成功的甜头,你就再也止不住他前进的脚步。


还可以跟老师多沟通,结成同盟,一步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失败后退缩了,不敢再尝试了,我们就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去参加竞争性质的游戏、比赛,让他真切地明白,失败如此平常,人人都会经历。尤其是看问题相对消极的孩子。

篮球飞人迈克尔﹒乔丹说:“我起码有9000次投球不中,我输过不下300场比赛,有26次人们期待我投入制胜一球而我却失误了。我的一生中失败一个接着一个,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够成功。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没有尝试。”

鲁迅说过: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输了成绩、输了比赛,并不代表输了人生。


不怕输的孩子,才有机会赢。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捧着玻璃心、缩在乌龟壳、不敢越出舒适区一步的你我以及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