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认为你虚伪?!父母无法摆脱的误区,态度比语言更重要

作者:育儿经的秘密 06-26阅读:4561次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太调皮,把他们折腾的精疲力竭,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相反,很多家长是否有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一个问题,你有没有了解过和尊重过孩子的内心感受呢?

一位宝妈曾加入过一个主题为《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的讲座。完毕后,宝妈还是以自己关注孩子的感受为荣,不像别的妈妈一样对孩子的感受直接忽视。可是,等他仔细回想与孩子的相处的过程中,自己也无法摆脱很多妈妈走过的误区。我们来跟着这位宝妈回忆育儿细节:

孩子说,“妈妈,我困了。”

宝妈说,“你不是刚睡醒吗?怎么可能困呢?”

孩子声音提高了一些,继续说,“我困了!”

妈妈回应,“你不是困了,只是有些犯困了,去洗把脸就好了!”

孩子开始不乐意了,哭闹说,“我就是困了,我不洗脸,我想睡觉!妈妈,我想躺床上睡觉!”

宝妈,“你不能睡,来,坐沙发上跟妈妈一起看电视!”(怕孩子白天睡觉,晚上折腾人)

孩子,“我不看电视,我不坐沙发。”

宝妈,“我说过了,现在不能睡觉。”

孩子,“我不想看电视,我想睡觉!”

孩子话锋一转,“我想喝奶。”

宝妈,“不行,你现在不能喝奶。”

孩子,“妈妈,我饿了!我想喝牛奶!”

宝妈,“不行,不让喝牛奶,一会要吃饭了!”

……

通过上面的对话,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吗?这样一来一去,孩子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困了,想睡觉;饿了想喝牛奶。这样对话下来,两方谈话始终无法保持同频,最后会因为相互不理解,引起争吵。宝妈也一再强调让宝宝不要顾及自己的感受,要听从父母的判断。

宝妈意识到这些细节问题后,决定先从自身做出调整。但是,并不知道该从哪一些环节入手。后来询问并得到专家的帮助:“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孩子。”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那个说累、困的人是自己,或者孩子寻求最需要关心他的人提供帮助时,而对方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结果会怎么样?”

接下来的日子里,宝妈试图耐心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态度和说话方式也改变了很多。还会用一些说话的技巧,打开内心去倾听孩子的感受,“虽然你刚刚睡醒,还是感受困,那就多睡一会儿。”或“你不想看电视,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你想喝牛奶,妈妈给你冲牛奶去,你要在这里乖乖的等着妈妈,好不好?”母子之间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感知系统,没有对与错的分别。随着宝妈的育儿方式的改变,与孩子争吵和分歧的次数少了很多。

假如,家长能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和感受,与他的幼小的心灵产生共鸣,将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家长也不是天生就具备与孩子产生共鸣的教育方式的,需要宝妈不断的提高阅历和加强训练。其实,我们很多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出现过被否定的现象。想要说出接纳孩子的语言技巧,需要平时不断地加强学习和锻炼。家长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孩子的感受需要父母去尊重和接纳。

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安静专注地聆听;用简洁的词汇回应孩子的感受,如“哦”、“嗯”“原来是这样”;“……”说出孩子的感受:“这件事情让你特别灰心!”或用幻想的方式帮助孩子实现他们的愿望:“真期望妈妈能变成一根火肠给你吃!”

孩子绝大多数的感受都是被父母所接纳的,但是,某些特殊的行为必须做出限制。如,孩子之间有些分歧引起不满时,经验丰富的宝妈会这样说,“看出来你很生小星的气,聪明的孩子会用言语告诉他,你接下来将如何做?而不是用你的拳头。”

孩子为何认为你虚伪?!父母无法摆脱的误区,态度比语言更重要

事实上,父母的态度比语言技巧更重要。如果父母没有与孩子形成共鸣,我们不管怎么做,都不会被孩子所接纳,在他们眼里反而认为父母是虚伪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操控他,而不是在帮助他。所以,只有与孩子产生共鸣,才能真正打动孩子的内心。

可馨育儿说

对于很多父母来讲,能耐心、认真倾听孩子的情绪发泄,说出他们内心的感受,也许是最难做到的。这就需要父母在生活中不断的演练,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孩子的只言 片语中获取孩子的真实感受。在必要的时候,父母则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适当协助孩子解决一些问题。

你对倾听孩子的感受有何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可馨育儿,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喜欢我们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分享哦。图片来源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