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想睡觉的心理,宝爸宝妈知多少?

作者:诺妈家有男宝 06-27阅读:5712次

说起孩子的睡觉问题,估计是很多幼儿父母闹心的事儿了:家长忙碌了一整天,眼瞅着到了宝宝该就寝的点了,巴不得孩子早点入眠呢,好腾出一点点时间留自己刷刷手机,看会电视,哪怕翻一页书,也是好。

但是,我们的孩子呢?

“妈妈,我想喝水……妈妈,我要小便!”

“爸爸,我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尽管,他的“最后”已经不止三个了。)

爸爸妈妈使出浑身解数安抚孩子睡觉,心里正盘算着再过十分钟孩子就能进入梦乡了吧?结果倒好,一声清脆的叫唤,立刻让父母崩溃!

宝宝就是不想睡!爸爸妈妈,该拿他怎么办?

有爸爸说:“给他屁股挨上一巴掌,保管他乖乖睡着!”

不少被孩子逼急的家长,估计都这么干过,也迅速见效过,真灵:熄灯睡觉,耐着性子对孩子吧,时间都快过了个把小时,他还吧嗒吧嗒讲得起劲不愿睡;给上一巴掌,不出十分钟,就听到孩子呼呼的鼾声。这孩子,不是犯贱么?

这种方法并不可取!无论孩子还是大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入眠,才能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在“睡觉”这个事儿上,我们可以回顾下大人自己,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宝宝。

忙碌了一整天,终于到了可以睡觉的时候了!当我们扑向卧床的时候,接下去,我们真的就乖乖熄灯睡觉了吗?

不!哪怕眼皮打架,我们也不舍得放下手中的遥控器和手机吧,不断跟自己说:再看十分钟,一定睡觉。那么十分钟以后呢?估计还在刷手机:夜晚如此美好,怎么舍得睡觉?

“舍不得睡觉”

这就是孩子不想睡觉的心理之一,与大人的心理如出一辙!孩子不是故意不听话,也不是他们不困,而源于孩子心理上“舍不得睡觉”!

家长要有同理心,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成因,才不至于被“宝宝就是不想睡”的态度激怒,甚至采取暴力手段进行解决问题。以同理心去接纳孩子的“捣蛋”,我们才能有合适的方法去应对。

要让宝宝乖乖睡觉,抓好睡前“30分钟”!

如果孩子在熄灯前半小时内,还是在快乐地与爸爸嬉戏打闹,或者把一堆玩具铺在床上进行“开疆辟土”,又或者是刚刚看完一集心心念念的动画片,家长立马关灯敦促入眠,孩子的心情处在兴奋状态,多半无法入眠,所以他们会表现出特别想聊天的劲头。

因此,在睡前“30分钟”,要让孩子对一天的内容说再见:该玩的玩好,该看的动画片看好,进房间上床,就是雷打不动的睡前阅读,坚决不能以玩玩具替代睡前阅读。

那么,接下来的30分钟怎么安排,也有讲究。在这里,诺妈跟您的建议是:把三十分钟拆分开来,留十分钟与孩子睡前聊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父母都比较重视孩子的睡觉阅读,会给孩子讲一个又一个故事。当你讲得时间差不多了,出于故事的吸引力,也出于孩子“舍不得睡”的心理,他们会不断提要求,希望爸爸妈妈再念一本。

看孩子如此好学,那就抓紧时间再念一个吧!如果父母出于这样的心理,那么当你给孩子念完故事之后,多半已超时。然后火急火燎赶孩子上床,试图让孩子立刻入睡,为的就是弥补刚才被拖延的时间。但是孩子呢?他还有表达欲,想跟父母聊聊故事中的内容,又或者是想聊聊白天的事儿。结果,一个努力让他睡,一个挣扎不想睡,最后的收场,往往就是孩子在训斥或暴力手段下“闷闷睡去”。

所以,我们既要有睡前仪式,也要建立睡前规矩:约定好读完两本,那就坚定地执行;到了约定的时间,坚定熄灯。多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在熄灯之后和陪孩子聊一聊,在平和的心情下,孩子发泄了表达欲,心理有了“疏通”,才肯安安心心迅速入睡。

“怕黑不敢睡觉”

孩子不愿意睡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怕黑!特别那些需要独自睡觉的孩子。一到晚上,就本能地黏着大人,使出浑身解数不肯关灯睡觉。

怕黑,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专用名词:黑暗恐惧症。主要表现就是怕黑,一旦身处黑暗环境,就会产生恐惧感和紧张情绪,以及无法控制的思想强迫,脑海中不由自主去想一些令自己恐惧的东西。

父母了解孩子不肯睡觉的原因很重要,接纳孩子的恐惧心理也很重要。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父母对孩子这样几种回应:

A“有什么可怕的,胆小鬼!都几岁的孩子了,能不勇敢点吗?”

B“再不睡觉,我让老虎来吃你啦!”

C有些索性给孩子整夜开灯,以此消除孩子对黑暗的恐惧。

以上这些做法,其实都不合适,你会发现,无论你怎么激将孩子、恐吓孩子,又或者是顺着孩子心意不关灯,都无法消除孩子对黑暗的恐惧,甚至是越来越害怕入液睡觉,胆子也越来越小。

同样,家长要有同理心,接纳“宝宝怕黑不想睡”的心情,再对孩子怕黑心理进行疏导。

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怕黑,到底怕的是什么?可以通过与孩子聊天,画出害怕的魔鬼形象,看一看跟黑暗相关的图画书……以此解开孩子的心结,让孩子明白他的这种感受是正常的,爸爸妈妈能理解,这份理解就能削弱孩子害怕的程度。

与此同时,爸爸妈妈也可以陪着孩子去探究一下黑暗的“真实面目”。比如说家长可以在房间配上一个小夜灯,借助微光,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下让他感到害怕的角落,比如窗帘外面,比如门背后……原来什么也没有。如是,慢慢让孩子学会面对黑暗,从而把对黑暗的经验变成一个能掌控的情况。

《小王子》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父母,都是曾经的孩子。用一份同理心去引导孩子,其效果有时候远高于管教。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诺妈家有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