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看到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6月20日下午,甘肃一名19岁女孩李某在一栋大楼的8楼轻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百般劝阻却未成功的消防员失声痛哭。
而在此之前,她曾有过被自己班主任猥亵的经历,当时她读高三,因为胃疼在教师公寓休息,班主任吴某以探病为由进入房间,对其亲吻、拥抱,甚至企图撕掉她的衣服,那是她生命里最无助、恐惧和黑暗的时刻。
她曾努力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起诉吴某,只是最后这种抗争并没有成功。吴某的行为被检察院判定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老师没有得到惩罚,而李某回到校园里,却遭受了他人歧视非议的眼光。
作为受害人,她的心理无法承受重大创伤,一次次地自杀想结束生命,前几次都被救回来了,可这次她选择彻底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自己的痛苦。
在控诉书上,可以清楚看到李某的无助和恐惧,这种恐惧一直蔓延到她终结生命之前。
Part 2
有关女孩被猥亵的新闻频频发生,每次看到都让人震惊、愤慨。李某在19岁的年纪尚且用这么决绝的方式来抵抗这种伤害,然而,生活中还有很多被猥亵的孩子,他们年纪小得甚至不知道这是对他们的伤害,只会觉得这样的行为不舒服,也很少与爸妈沟通,自己默默地把被猥亵的经历吞在肚子里不说。
那些不说的理由,也多让人感到心痛:
① 怕爸妈不相信自己,觉得自己在撒谎。
不少被猥亵的事情是发生在熟人之间。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熟人作案超过七成。当孩子们遭遇猥亵的对象是熟人的时候,不少孩子在巨大的震惊和恐惧下,还很害怕自己说的话爸妈不信。
之前,北京的一名家庭男教师利用给学生辅导功课的时间,多次猥亵学生,甚至强行发生关系,因为被家教老师威胁,女孩不敢直接跟父母提,但她曾多次提出要更换家教。父母认为,女孩只是不愿学习,并没有深入了解孩子排斥家教的原因,直到监控把这位家教的行径全记录下来,他们才知晓孩子的遭遇,悔恨不已。
正是因为相熟的人,父母总会有这样的念头:
“怎么可能呢?都认识这么久的人了!”
“那么好的人,怎么会做这样的事?”
所以,父母在孩子要倾诉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质疑,而恰恰是这种质疑,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迫于自我保护,他们也就不敢说了。
② 不懂猥亵是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求救
很多孩子并不知道猥亵是什么,是哪些行为,自我保护的意识也非常薄弱。对于孩子来说,这些行为只是让他们觉得不舒服。而且就算想说出来,他们也无法表达完全,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孩童时代有件事情印象深刻。在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流浪汉,经常亲上学、放学回家的小女孩,逮到哪个就抱怀里亲。那天班上的一位女同学一直哭,老师问她怎么了,她也说不明白,家长来学校也没问出什么来,只是后来她再也不敢一个人上下学,强烈要求父母接送。
后来,她聊起往事的时候,才说当时就是被那个流浪汉猛亲吓哭的,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跟爸妈说,更害怕爸妈的斥责,所以一直藏着这件事。
③ 觉得被猥亵是自己的错,不敢说
“都叫你不要穿得这么短,出去被人摸了怎么办?”
“大晚上的不要随便出去,多危险啊。”
“让你小心点小心点,不要随便跟人走。”
……
这些看似关心的劝慰,对于受到伤害的人来说,其实都是指责。在他们看来,他们会受到伤害就是因为“穿得短”、“晚上出门”、“不小心”。正是因为自己没有小心谨慎,才会惹上那些事,责任不在施害人,而全在受害人身上。
正因为觉得都是自己的错,说出来可能就是给人添麻烦,很多孩子被猥亵后,宁愿自己心里藏着,也不说。
Part 3
孩子不愿对父母说自己的烦恼和遭遇,最大的原因源于对父母的不信任:就算说了,也得不到相应的回应,甚至被质疑或者惩罚,还还不如不说。
如此,他们就将小小心门关上了,而且关上以后就不会愿意轻易打开了。
很多父母在得知孩子受到长期猥亵后,痛苦地表示:如果孩子能早一点告诉自己,说不定事情不会这么严重。
可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绝对信任的建立,绝不仅仅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更是贯穿在平时生活的方方面面里。
① 让孩子有事儿敢说
其实不止是猥亵这种大事儿,就算只是平时生活里遇到的小麻烦,孩子情绪波动很大想跟爸妈倾诉时,有的爸妈总会觉得孩子是在小题大做,是在添麻烦。
“一点小事至于的吗,你还是不是男子汉?!”
“就知道给我添麻烦,你不能让我省点心吗?”
“哭,就知道哭!给我憋回去,我正烦着呢!”
这时,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爸爸妈妈嫌我烦,不想听我说话。”“是我不好才让他们不高兴的。”
敷衍也许只是一时,却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筑起高高的堡垒:不说,也许只是自己痛苦;说了,说不定会招来父母的打骂和责难,还是算了吧。
想让孩子敢说,唯有爸爸妈妈们懂得倾听才行。倾听的基础是无论大事小事,要先接纳和安抚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具体遇到的事儿,帮孩子一起去解决,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爸妈是自己的后盾,遇事应该跟爸妈商量。
② 不要反复否定和质疑孩子
孩子在这个世上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所以如果遇到事情第一时间也是向父母求助。但如果在求助时,父母表现出来的是质疑,则会增加孩子对被侵害的焦虑——连最信任的人都不相信自己,那更不敢告诉别人了。
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话表示怀疑,但是在孩子倾诉的时候,可以用引导询问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的疑惑,而不是直接让孩子来解释自己的疑惑——有时候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一旦爸妈表现出不耐烦的质疑和否定时,想让孩子再开口就难了。
信任的建立很难,但信任的破坏很容易,如果孩子连父母都不信,那他的整个安全感世界都崩塌了。
③ 平时对孩子多加观察
有些事情孩子不愿意说,其实通过父母的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痕迹。
有个网友分享她的经历。孩子四年级,一直住校,之前都是挺乖巧的孩子,也不太反驳大人,可是有阵子忽然变得很烦躁,谁说话都不爱听,成绩下滑很严重。当时她一度以为孩子是学坏了,心里也着急,但是她没有贸然批评教育孩子,而是带着孩子去做心理疏导,想知道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家里不肯说的孩子,在心理医生面前说出了在学校被老师猥亵的经历。妈妈听完后真的心痛,幸亏发现得早。
孩子在系统的心理疏导后,情绪好转,她也把孩子受到侵害的事向学校揭发了,学校比较重视,对此事做了重点调查和处理,孩子后来才敢继续去上学。
Part 4
谁都不希望这种不幸的事发生在自家孩子的身上,那种感觉就像硬生生地在剐自己的肉,恨不得跟伤害孩子的人拼命。
但如果真的发生了,只能勇敢地去面对,父母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陪伴他们走过低谷,要让孩子明白:发生的一切不是他的错,尽最大可能减小孩子的心理负担。
有可能的话,请心理医生介入辅导
在心理疏导方面,心理医生拥有更专业的沟通和疏导技能,如果孩子因为被猥亵发生心理状态变化,就应该及时带着孩子就医进行心理干预,别让孩子在恐慌和害怕中消耗自己。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尽可能给予宣泄的方式
被侵害以后,孩子的负面情绪必然会持续很久,就算有心理疏导也无法全面消除这种情绪。如果这种情绪被身边人厌烦,孩子心理负担也大。
最好是陪孩子一起宣泄负面情绪,无论是哭泣、还是运动,甚至是吃东西,只要孩子能宣泄情绪,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尽量允许。
尽量遗忘,不要再提起,寻找新自我
事情发生之后,这事永远不可能抹去。但在日后生活中,最好尽量避免提起这件事,重复地想起难过的事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伤害。所以,要尽可能地陪伴孩子寻找更多美好的事情,让孩子不要沉浸在过去,去找寻新的自我。当有一天,孩子有了更强的心理能量后,会将曾经的伤害消除到最小化。
无论世事如何泥泞、不堪,永远信任孩子、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做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最稳固的后盾,是所有父母都将毕生努力的方向。
别让孩子孤独、绝望地面对自己的困境,因为那会让我们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