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家里搞科普?看完这篇就懂了……

作者:为了孩子杂志 07-19阅读:4863次

在家庭中,提到对孩子科学方面的教育,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大部分家长是这么做的:带孩子多到大自然中走走,买科普类的书籍给孩子看,和孩子一起种植物、养小动物……可是,还是会听到一些家长很苦恼:不知道为什么,我家孩子对自然科学老是提不起兴趣,很多次,我想让孩子读一些科普方面的书,增长点见识,可是没讲两页,她的注意力就到别处去了。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家长们已经越来越多地重视孩子科学方面的教育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而不是像前些年一样只单纯地希望孩子会背诗、会算数、会弹琴、会跳舞。我们欣喜这样的转变。然而,观念是转变了,方法呢?

听自己说

首先,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们自己对科学感兴趣吗?

第二,我们重视孩子的探索了吗?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他们对所有新鲜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他们每一次对未知事物、周围环境的探索,都是一次新鲜的科学体验,重点是,我们重视孩子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了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从地上捡起一样什么东西,我们是跟他说“很脏,赶紧丢掉”,还是蹲下来和他一起研究这个新鲜玩意儿。或者,当孩子提出了一个你也不太确定的问题,你是回答“不知道”,还是和他一起去找答案?

第三,我们对孩子进行的科普教育,超出他的年龄所能接受的范畴了吗?每个孩子在每个阶段都能达到一定的接受能力,如果我们提供的是他能接受的东西,他当然乐于接受,但是,如果他听不懂、看不明,如何能让他感兴趣?就仿佛让一个识字不多的孩子看一本百科全书,怎样能看懂?

听他们说

这是我身边两个孩子和家长的故事,或许可以给你启发和借鉴:

小小昆虫学家:尚尚年纪不大,却已经是幼儿园里知名的小小昆虫学家了。原来,从两三岁起,他就开始看一些启蒙类科普杂志,随之对昆虫产生浓烈的兴趣。尚尚妈本来很害怕昆虫,但是为了尊重尚尚的兴趣,就带他到昆虫馆看标本、去野外采集昆虫回来养。到现在为止,从卵或幼虫开始,尚尚和妈妈一共喂养了螳螂、独角仙、锹甲虫、竹节虫以及七八种蝴蝶,每一种都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记录,尚尚近距离地观察到这些昆虫是怎样成长、蜕皮、成蛹、破蛹。大家都夸尚尚妈计划周到,但她说:“我们并无明确的识别昆虫计划,一般都是走到哪儿,看到了,就停下来观察、研究,想了解的就回来查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尚尚和妈妈也因此结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有时候尚尚有一些疑问,就会让妈妈上去求教专家。现在全家都变成了昆虫迷,尚尚别提有多自豪了。

小小科学家:艾丽刚上大班不久,幼儿园里开始有一些动手实验课。有一段时间,她经常在家里把花瓣、树叶、碎纸片泡在一起,说看看第二天纸片会不会变红、变绿,还说这叫实验。家人发现后,爷爷给她买了幼儿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爸爸则带她去体验书里介绍的一些有意思的小实验。比如,书里有一段介绍路灯下影子变化的文字,晚饭后,爸爸就带着艾丽到路灯下感受:迎着路灯走,影子变短;在路灯下,影子在脚底;背着路灯走,影子变长。然后,爸爸简单讲书里的原理。当然,这些原理艾丽可能并不能听懂,但是没关系,这样的体验已经让艾丽感受到了乐趣。

现在,爸爸时不时地从网上搜索一些简单的科学小游戏,并在家里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室”,和艾丽一起实验,如镜子反光、阳光通过放大镜能起火、曲别针怎样能在水里浮起来……每一次实验,都让艾丽惊喜连连,还会试着带领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参与。她说:“我的志愿是当科学家。”

该怎么做?

从上面两位小朋友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中的幼儿科学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家庭中开展幼儿科学教育,首先,家长本身要对自然科学有兴趣,才能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孩子是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不要低估了他们潜在的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果家长表现得热爱科学,那么孩子就会被吸引,耳闻目睹后也会跃跃欲试。

其次,陪伴很重要。在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父母的陪伴都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其实,在很多自然科学的知识上,我们家长并不见得比孩子懂得多,我们跟孩子是在一条起跑线上的,是需要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和孩子一起去研究和探索,不仅加强了亲子互动,也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备受重视。

再有,不要轻易错过孩子的兴趣。当孩子提出一个疑问,或是对新鲜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时,家长要抓住时机,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去找问题的答案,深入挖掘孩子这方面的兴趣。这跟敷衍了事,对孩子的影响绝不会是一样的。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如果无法回答孩子的某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寻找答案,把提问的过程变成探索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一句 “我不知道,这个有什么好问的,你去问老师”,就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会使他丧失行动力。

也许有些家长会认为,幼儿园、学校可以更系统全面地教给孩子科学知识。但是,请别忘了,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认知。一般孩子在父母面前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这种状态使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而父母可以一对一地解答孩子的疑问,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帮助孩子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能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积累知识,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6个实用的简单做法

培养孩子的科学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早可以从绘本开始,尽可能给他多提供实践的机会。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可慢慢增加难度和深度。

●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走走,发现新鲜事物;

●可以建一个“家庭科学实验基地”,创造条件给孩子近距离接触和感受自然、生命、科学的乐趣;

●可以一起读一些适合幼儿的科普书籍。无需冗长的知识文字,更多地是在用精彩的图片展现生命发展、大千世界的每个细节,文字简单,富有童趣,却又不失真实。拿到这样的书,家长和孩子都会被吸引,自然就会产生探索的欲望;

●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可动手操作的材料,如电筒、遥控小汽车等,孩子会通过组装、拆卸这些结构简单的东西了解相关知识;

●可以适当陪伴孩子观看《比克曼的科学世界》(《Beakman 's world》)等有趣的儿童科学知识节目;

●可以经常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让孩子参与馆内的各项活动。

亲爱的爸爸妈妈,或许现在市面上的幼儿自然或者科技类的科普书籍越来越多,或者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已经陆续开展科普特色教学,或许很多幼儿科普网站已经存入了你的家庭网站的收藏夹……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现在,就请你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从各个方面一起观察、了解、感知每一件新鲜事物,探索世界。家庭科学教育,是幼儿科学教育的起点,没有终点。

文/刘 芳

以上内容选自《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