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发的誓就是等着有一天被打脸。我也想温柔,想轻声细语,可是有时面对不听话的熊孩子真的控制不住吼叫啊,好好说话他不听,和你讨价还价,理由一大堆,能不吼吗?有多少妈妈有娃前温柔可人,有娃后变身河东狮吼母老虎型了。不吼孩子,做的到吗?做不到的!相信现在的孩子没有几个不被吼过,可是如果孩子被吼之后是这种反应,可不能大意,不注意孩子以后会有性格缺陷。
青春期,叛逆期
孩子依然渴望和父母好好相处
虽然我们是最亲密的亲人,是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并不是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
到一个年纪,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觉醒,想要自己有一些思想,想要自己做主。同时,随着年龄增大,孩子会逐步有自己的社交圈,同龄人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喜欢把什么事告诉给父母。因此,到了这个阶段,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心事:孩子有孩子的心事,父母也因为猜不到孩子的心事,也在心里揣着很重的心事。所以,整个家庭环境都比较沉重,大家都不喜欢说话。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用劲太大,非常唠叨,但无论父母怎么说,孩子始终不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甚至觉得父母越来越烦。
而家长却很无辜,甚至因为孩子的抵触感到伤心:“难道我不是为他好吗?怎么这种态度?”如果交流不到位,直到某一件事和孩子发生了争吵,那么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十分紧张,情况继续恶化,家长甚至会因为孩子的叛逆感到绝望:“我这个孩子好像已经废掉了,我真的已经没有办法了。”
但事实上,孩子沉默的背后,却深深地藏着孩子们的无助。明明是最亲密的人,此时却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都觉得自己懂对方,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抓住对方心里在想的那个点。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给在场所有的青少年提供了很多卡片,卡片上写着各种他们可能需要的东西,比如“会打篮球”、“有很好的朋友”、“学习能进步”等等,让他们选择自己需要的卡片。最终,每个孩子的需求不一样,他们最终留在手上的卡片也不一样。可是有一张卡片,几乎是被所有的孩子留下的,那就是:
所以,即便在日常生活中,这些青春期的孩子总是表现得不想跟父母说话、不理父母、总是跟父母作对,但实际上,孩子们是从心底想跟自己的爸妈好好相处的。
一个初中的孩子说:“其实我真的不想跟她(妈妈)吵架,可是我说话她听不懂,她说话的时候,我不想听。”在分别和父母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发现,亲子双方都有一个共同诉求,就是好好相处。
独处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强烈的内心欲望,就是“我很希望我有自己的思想,并且按照我自己的想法试一试。”
所以,有时候,孩子沉默,不说话,他不是对父母有情绪,可能仅仅是他自己有想要理清楚的事情。作为家长,我们能够允许孩子有比较多的独处的时间,而不是直接发脾气说:“你干嘛,又不理我,怎么这么不尊重我。”允许孩子独处,不去打破他的沉默,是很重要的。
允许孩子有比较多的独处时间,允许他自我思考,自我处理,允许他有更多的时间安排自己生活的空间。虽然对家长来说,这是很不容易的事。但是,我们应当明白,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使孩子觉得窒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我们爱孩子,就要允许他有自我发展的空间。
选择权
选择权在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
不越界不代表不管。有的家长说,“你不让我管她那我就不管了吗?”
不是的,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把自己看成独立的大人,但是他毕竟是孩子,毕竟我们是家长,我们还有需要帮助孩子看到他看不到的部分。
除此以外,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注意:一定要把青春期的孩子放在与我们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这点交流要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
比如说,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提醒自己:父母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担忧,甚至自己想要采取的解决办法也可以充分表达出来。
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最基础的信息,可以给孩子提供我们对于此事的认可和认知、我们家长的意见。
但是,最终做出选择的应该是孩子。
交流
把握时机
如果你们正在争吵,如果孩子今天的情绪不是很好,或者双方都没有能够平静下来交流的时间和情绪,那就少说几句,现在不适合交流。一个好的交流空间,就是双方都在情绪比较平稳的时候。
那么最好的交流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就是孩子感到无助,过来询问父母的意见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我们更要充分地表达自己,但同时也充分地尊重孩子。
除了充分的表达,有效的亲子交流,应该还包括“倾听孩子”,这往往是我们家长忽略的部分。
倾听孩子
当孩子来找你听你意见的时候,在我们开口之前,应该让孩子先充分地表达,让我们用心地听孩子说,倾听他到底在焦虑什么、担心什么、对什么事情拿不定主意,他想要怎么样。先听清楚了,我们再说。
冲突
我们把冲突想象得太可怕了,一说到“冲突”、“争吵”之类的,就觉得非打即骂。但实际上,在亲子教育和亲子交流当中,如果家长能够直面冲突,这件事就好办了很多。
冲突的产生,源于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如果冲突是我们和孩子之间一个意见的交流,而不是互相的诋毁攻击,那么这个冲突就是有价值的。因为这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让我们看到对方是怎么想的,甚至因为冲突吧原来藏着的话说出来,反而可以让事情往前发展,最可怕的是沉默。
所以,如果在交流的时候,在平时亲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给予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宽松的环境——家长的手不要伸得太长,给孩子安排太多具体的事情,同时,在日常的交流当中能够给予孩子信任,能够留给孩子一片独立的空间,那么,在冲突发生的时候,其实吵两句也没有关系,因为在孩子的心里,父母依然是他最亲的人。
其实,大多数时候,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并不一定是指“特别统一、互相理解”的状态,而是我们始终相信一点:亲子关系一定是基于非常深厚的爱。
所以,即便我们和父母之间总觉得隔着点什么,我们依然相信那份爱存在。一个像夏天,一个像冬天,我们也能够把冬天变成春天,但是,这是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彼此的信任才能做到的。
有时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如果父母逼孩子学他不想学的,是父母做的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经选择的,那就是父母的责任了,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无论什么事坚持才会有效果,有效果才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坚持,久而久之,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今天不吃苦将来会吃苦;今天不努力会努力一辈子。
其实,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可能横空出世,其背后必然有着父母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
最重要的也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赏识点滴的进步,让孩子从小能受益父母给他们心灵的安抚!
(本文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