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爱无能”!该怎样给他最好的安全感?

作者:涵妈育儿 07-31阅读:4520次

前几天,邻居王姐带着八岁的儿子睿宝在小区里玩轮滑,结果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她和另一个妈妈刚聊了几句天,就听到扑通一声,接着有孩子大哭起来。

她跑过去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女孩摔倒在地上,胳膊有擦伤,嘴也破了皮,有血流出来,小女孩疼得哇哇大哭。

小女孩的妈妈正揪着睿宝,大声指责:“你这孩子怎么回事,玩轮滑不知道看着点人,把我家宝贝撞倒了,我家孩子要是有个好歹,我和你没完!”

王姐说,她当时看到那个小女孩受伤,想到接下来去医院检查治疗等一系列麻烦事,特别生睿宝的气,很想狠狠教训孩子一通。

睿宝看到妈妈来了,扑到妈妈怀里,委屈地说:“妈妈,不是我撞的”。看着儿子脸上的泪水和那惊慌失措的委屈的眼神,看到那个妈妈那么凶地指责儿子,王姐改变了主意,她决定无论怎样,都和孩子站在一起。

她过去扶起了小女孩,对那个妈妈说:“现在最要紧的是送孩子去医院。我儿子说不是他撞的,我相信我儿子的话。具体是怎么回事,咱们有时间了回来看监控。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会承担的。”

王姐带着睿宝,陪那位妈妈把小女孩送到了医院。路上王姐紧紧地抱着睿宝,对他说:“别害怕,有妈妈呢。”

从医院回来后,王姐坚持和那位妈妈一起去物业调取了监控录像,证实了当时睿宝只是从小女孩身边经过,并没有撞她,是小女孩自己鞋带松开了绊倒的。

王姐坚决地要求那位妈妈给睿宝道了歉。她说,当她看到睿宝看她时,那亮晶晶的眼睛时,她知道自己做对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他们的依靠,他们避风的港湾,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当孩子被误解,受了委屈时,都期待父母的保护。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责骂孩子,会让孩子有被背叛感,会觉得避风港不再安全,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遇到事情时,父母和孩子肩并肩,是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1

在冯小刚导演,严歌苓编剧的电影《芳华》中,女主角何小萍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童年安全感的缺失。

何小萍想穿室友的军装去拍张军装照,她没有大大方方地借,却是偷偷拿了去拍照,拍完了再偷偷放回去。

她会把吃饭时领到的馒头藏起来,掰成一小块一小块藏在报纸包里,没人的时候偷偷拿出来当零食吃。

她这些怪异的表现,根源在于她那没有安全感的童年。

原著中,何小萍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在母亲和继父的新家里,她就是一个负担,累赘,被人称为“拖油瓶”。

吃饺子她只能吃破了的饺子,如果她能分到一个鸡腿,她会马上埋到饭下边,等所有人离开饭桌再偷偷扒出来吃。

当保姆和弟弟妹妹欺负她时,年幼的小萍唯一可以依赖的亲人,她的母亲从来没有站在她这边,为她说过话,保护过她。

母亲也觉得她应该吃被煮坏了的鸡肉,穿修改过的旧衣服,甚至因为一件旧毛衣母亲还打了她。

假如母亲能在她苦难的童年里,和她站在一起,给她些关怀和疼爱,她的童年也就不会那么黑暗无光了。

童年安全感的缺失,让何小萍在长大后,依然难以收获幸福的人生。

她不敢和室友借军装,她爱刘峰却不敢说出来,她梦想着当英雄,当有一天成为英雄了却精神分裂了。

本来就有着寄人篱下的敏感和自卑,被欺负被排挤的时候,母亲没有选择和她站在一起,她童年的安全感彻底坍塌了,造成了她成年后的悲剧人生。

2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安全需要即安全感,它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心理学家指出,从生命体形成到孩子个体发育成熟,这期间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这种生命最初的安全感被称为原始安全感。

安全感是最重要的生命质量指标,也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程度的最大要素,父母孩子莫不如此。

儿童时期对安全感的感受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在儿童时期没有获得良好的安全感,那么他有可能一辈子都摆脱不了不安全的心理阴影。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性格阴郁,容易攻击别人,长大后还会出现“爱无能”和“被爱无能”,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很多育儿专家都在强调三岁前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家长也都知道这一点。

却不知道的是,过了三岁的儿童,也可以由于父母的不当教育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安全感。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不易,但破坏却只是一句话的事。

下面这些破坏孩子安全感的事情,你有没有做过呢?


妈妈不要你了

有一次在公园玩,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要求妈妈给他买泡泡枪,妈妈说家里有上次刚刚买的,用完了再买。

孩子又哭又闹不肯走,妈妈生气了,就说:“你再闹,我就走了,我就不要你了。”

然后妈妈快速地走了,孩子抹眼泪的功夫,就找不到妈妈了。

我永远记得那个孩子那绝望的眼神,撕心裂肺的哭喊,慌乱地四处跑找妈妈的小小身影,而他的妈妈却躲在一棵树后观察他。

这种动不动就说“妈妈不要你了”的家长,破坏起孩子的安全感来真是没商量。

你一句“不要你了”,幼小的孩子真的会产生被抛弃的不安和恐惧,这种不安和恐惧一旦产生,很难消除,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你的东西送给弟弟/妹妹怎么了?

9岁的小宇放学回家后,发现亲戚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家里玩,大人们在客厅聊天,小男孩正在他的房间里大闹天宫。

小宇的书被扔得乱七八糟,玩具被倒了一地,小男孩正抓着他最喜欢的机器狗往自己书包里塞。

小宇大声喝问:“你干什么?”小男孩哇地一声哭了。

妈妈和亲戚过来看,亲戚说:“你这么大了也不玩机器狗了,送给弟弟玩吧。”

妈妈也说:“让着点弟弟,一个机器狗,送给弟弟怎么了,多大点事!”

小宇妈妈不知道的是,她以为她是在教育小宇学会“分享”,实际上她却破坏了小宇对自己私人物品所有权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被破坏的孩子,长大以后,在人际交往上也很难有界限感。


“背叛”孩子

王姐在邻居指责睿宝时,没有在原因未查明的情况下就去批评责备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别怕,妈妈和你在一起,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承担,不是我们的责任妈妈会给你一个公道。

王姐说,她有过受了委屈却不被父母保护的经历。她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桌发生了争执,刚好被老师看到,老师大声指责她不守纪律,欺负同学,罚她在墙角站了一节课。

本来很委屈的她在看到爸爸后,希望爸爸能帮她去和老师说一下,是同桌拿了她的文具盒不让她写作业,不是她欺负同桌,哪知道爸爸不由分说给了她两巴掌,还说:“和同学打架就是你不对!”

她说,那两巴掌,让她觉得爸爸“背叛”了她,把她对爸爸的依赖和信任全打没了,也把她的安全感打没了。从那以后,她再遇到任何解决不了的事情,都没再和爸爸说过。


家长有时候是无心的,却造成了对孩子的“背叛”和伤害,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做过调查,那些被校园霸凌的孩子,在最初都曾经向父母求助,是父母冷漠地把他们推出去,导致他们再也不相信父母能保护他们。

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他才能有信任和被信任的勇气,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坚定不害怕,用淡定从容的态度去接纳每一种改变和每一次挑战,并且越挫越勇。

安全感充足的孩子,阳光、温暖、独立,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对父母而言,帮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保护孩子的安全感,是对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