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了赚钱不陪孩子的爸爸妈妈,后来都怎么样了?

作者:师说头条 08-02阅读:922次

前段时间吃晚饭的时候,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妈妈,班里组织夏令营,我可不可以不去?”

本来闲散的心情,瞬间变这样:

儿子性格温和,平时带的时候让人很放心,很乖,不过因为潜力股的工作原因,我们一家从北方搬到广东。

搬家之前,其实我一直是拒绝的,因为:

每换一次少一个A的节奏啊,谁受得了。关键儿子的成长环境虽然是小型社会,但那毕竟也还有社会属性啊。

语言不通、交友障碍,很容易导致同学孤立、学校霸凌。所有负面情况都能顺理成章地成立。

我和潜力股平时工作又忙,没太多时间陪儿子,现在连班里的集体活动都不想参加,说明儿子可能在班里真的没什么朋友,甚至真的有可能被欺负了,或者是被孤立了没敢跟我们讲。

再加上潜力股老说什么言传身教,言传不如身教,让我也忙起来,要让孩子看到我们努力打拼,积极向上,奋发学习,有个好榜样,这样孩子才能自己也积极努力起来,想到这......

收拾好为潜力股准备的一万个白眼,我紧绷着神经问儿子:“你为什么不想去夏令营啊,跟同学一起不好玩吗?”

儿子皱着眉头说,“他们在一起都讲粤语,老师说了让他们讲普通话,但是他们还是讲粤语。我不用跟他们一起玩,我喜欢自己玩。”

果然是因为语言障碍,桌子底下我给了潜力股一记漂亮的回旋掐。但在桌面上我必须是个温柔贤淑的好麻麻。于是我决定先采取活跃气氛战术:

“尼地班入边,有无你中意概女仔啊?”(你们班里面,有没有你喜欢的女生呀?)

操着一口蹩脚的粤语,我半开玩笑的问着儿子。

宝贝儿子似乎听懂了,本来皱着的小眉头瞬间放松了下来,把脸埋向一边,并开始非常其独有的鹅鹅鹅之笑:

“妈妈你在说什么啊,我听不懂。”

我看有戏,继续:“无啊?甘有无女仔中意你啊?”(没有啊?那有没有女生喜欢你啊?)

儿子又开始鹅鹅鹅:

“妈妈说话好奇怪奥”。

这时潜力股总算是起了点作用,在儿子扭捏的时候一记补刀:

“儿子啊,爸爸帮你准备份礼物,你要是想跟哪个同学做朋友,就送给人家好不好。”

我立即乘胜追击:“小宝,那你可能要去参加夏令营奥,不然暑假来了,就很少有机会跟同学聚在一起了。”

儿子点了点头。

跟潜力股结婚这么多年了,这点默契还是有的。我们都想到了小宝换学校会面临的问题,但都没想到竟会是以这样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发生。

小宝是个好孩子,成长快,感知细腻,懂看大人脸色,但就是单单不会表达,不会求助。

以前在北方,虽然朋友不多,但每个周末小宝都跟一两个小伙伴在小区楼下的小公园玩。

现在被我和潜力股在这么小的年纪带着迈入地域的文化冲击,想着心里就难受。

最近直男都在看世界杯,gay与闺蜜都在看101,自己还看不上101,觉得幼稚,现在的自己,感觉就像个101妈妈,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好。

之前有个同事也这样,她儿子内向,平时很少跟同学一起玩。小孩班里出现过打闹的情况,有同学把她儿子脑袋往墙上撞,放学的时候追着她儿子打,她不知道。

班主任说这些事在家长会的时候准备跟她说的,结果她和她天煞的先森都忙,居然家长会都没去,所以不知情。

班主任还批评她,说平时家长群里,她是比较少说话的家长,这样对孩子成长不好,会越来越不了解孩子。

一开始被批评,她还抱怨,说平时工作上的事情怎么忙都忙不完,还没睡醒微信就来事情,上班路上就开始回复,每天加班是很正常的,家长群的微信提示基本都是99+没时间管。

“为娘不回复,那老师就不懂私下沟通吗”,我记得一开始她是这么跟我说的。

其实也能理解。现在的社会毕竟开始板结化,掌权和说话的大部分是60和70后。所以父母都双双奋斗在事业最前线,期待自己的人生可以这样:

但是一天到晚忙前忙后,难道照顾好孩子不是这一切的意义所在吗?

事业真的不是借口。

如果连孩子都照顾不好,职场升职,家庭失职,让孩子变成留守儿童,这大概是这天下最大的本末倒置吧。

同事说她一开始不这样,她家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她自己是那种担心得要死的心态。

宝贝儿子入睡了,她就经常在那观察宝贝的呼吸,她说她老是怕宝宝睡着睡着就不呼吸了。

她和她先森都一致认为孩子必须要自己带,所以上完幼儿园,就没让家里父母过来。

没想到其实自己带孩子,情况比家里老人带更糟糕。真的是不当父母不知父母心,做过了才知道自己嫩得像根草。

那段时间她心里很不好受,跟她先森来了场促膝夜谈。本来儿子上下学都是校车接送,现在变成她自己小车亲自接送。还跟她公司领导谈了,为了孩子,挪了个稍微安定的岗。

她说她理解现在的社会情况是这样的:

但如果连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都没有了,打拼得再成功、再富有的人生,又能有多少重量呢?

后来,她说班主任跟她反馈了另外一件事。说有次看到她儿子,把手伸出来,让一个同学锤,然后表示自己一点也不痛,手都被锤红了。

后来老师把锤她儿子的同学叫过去问,说你怎么欺负同学,结果那个小孩说,XX好厉害,怎么打都不痛。

听到这里,同事一阵心酸难过。

她没想到自己儿子竟然以这么笨拙的方式去融入集体。当时其实她很想跟自己儿子说,有些朋友,不交就不交,不用去牺牲自己来迎合所有人,但后来忍住没说。

毕竟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难道这不是勇敢的第一步吗?

孩子在成长,妈妈也在成长。

再后来有次放学路上,她说她儿子拿着她给的一个礼拜两块的零花钱,给欺负自己的同学买了串冰糖葫芦,那个同学就当没事的接过了冰糖葫芦开始舔。

当时她想冲上去把冰糖葫芦拍地上,但又怕自己冲动把儿子吓到,就侧面问儿子,没想到自己儿子说,“妈妈你不用担心我,这些事我能处理好,你安心赚钱吧”

谁说孩子不是父母的天使呢。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20世纪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曾经在自己的自传中提到,在自己的学术成就迈向巅峰的时候,自己的生命中出现了天使。

这位天使,让他与他的夫人没有做过多的犹豫,就放弃了待遇优渥的大学工作,搬到了海边,陪伴着天使的成长。

小罗素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切都如人意,知书达礼,兴趣广泛,身体健壮。但罗素发现儿子对大海,对水,有着天然的恐惧,自己在尝试了多少次的循循善诱和开导,都无法让孩子熟悉大海,熟悉游泳。

但是一代伟人罗素,怎么可以有一个懦弱的儿子。

这位久负盛名的哲学家怒了,一怒之下,把自己的儿子扔向了大海,藉由大海洗涤儿子的怯懦。

在儿子呛水的时候,这位哲学家适时的举起儿子,在儿子能扑腾的时候,这位哲学家在旁边默默关注。

几个来回之后,儿子总算是战胜了自己的懦弱与对水的恐惧,学会了狗爬式的耀人泳姿。

试问如果没有悉心的陪伴,没有仔细的观察,又有谁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到孩子的心理状态?

有谁能第一时间清楚了解孩子的强项与弱点,然后施于恰当的帮助和调整?

再后来,当徐志摩造访康桥,偶遇罗素,为之弃美赴英时,来到了这位伟人的海边住处。

这时的小罗素,性格大方而温婉,对世界的认知开阔而深刻,并且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徐志摩亲眼看着小罗素翻开自己的火车头小册子,如数家珍的诉说着某某火车头产于哪个年份,哪个地方,有着怎样的动力,现在保存于哪个博物馆。

除此以外,小罗素还成为了徐志摩的生物学老师,家附近的所有花花草草,小罗素都清楚的知道科类、名字、对阳光的好恶、对水分的需求。

一代国学先驱,一代浪漫主义伟大诗人徐志摩,竟折服在一个小小的天使对这世界的感知中。

而这位小天使的一言一行中,又饱含了多少罗素与其夫人对小罗素的悉心陪伴!

我们追求功与名,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也将失去很多。但我们或许不应忘记,有些东西我们不应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