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好孩子就是表扬出来的。
现如今,很多家长的都知道要经常鼓励表扬孩子,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也说“鼓励表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孩子几乎所有不当行为的原因,都可以认为是缺乏适当的鼓励表扬。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受到鼓励的孩子,受到鼓励越多的孩子,行为和性格会越好越健康。”
现如今,家长们都知道要常常鼓励孩子,但是很多家长们发现,鼓励的效果不如人意,自己想尽办法去鼓励孩子收效却很一般。
那是因为你混淆了鼓励与表扬!
前几天朋友发牢骚说:女儿小的时候很是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很快,也都能很好的掌握,但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做计算题就草草了事,不肯认真的座,稍微复杂些的计算题就会出错,前段时间的英语考试,单词量大,她错误很多,为了鼓励她,我说:“你这么聪明,肯定能背会。多背几遍就会了。”她却趴在桌子上哭起来,“我最讨厌学英语了,再也不要学英语了。”不是说夸孩子可以让孩子更有动力吗,怎么我夸了,孩子反而积极性下降了呢?
但是请回忆一下,平时我们夸孩子时用得最多的词语是什么?
当孩子画画完成后,你只说:你真棒;
当孩子积木搭建完成后,你只说:你真棒;
当孩子会背一首诗后,你只说:你真棒;
……
反正不管孩子干了啥,你都能用这个万能公式,举起大拇指,高兴地跟孩子说:宝宝,你真棒!
“你真棒”,到底哪里不对?
我们平常的“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快”,这些都是表扬结果。
这样的表扬不好吗?是的,这样留于表面的夸奖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容易获得的,同时也是是非常抽象的。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也许孩子只是收拾了一下玩具,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
不如更具体地说:“妈妈发现地上的玩具都收拾好了,感觉真干净整齐。”
这类赞美,才容易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进而积累自尊自信,而不必为了维护“你真棒”的形象拈轻怕重。
针对表扬,鼓励孩子,斯坦福大学教授曾花费十年时间专门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第一轮实验
在实验中,德韦克教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
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第二轮实验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
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第三轮实验
接下来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这一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
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德韦克回忆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好几个孩子都告诉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抓耳挠腮,做不出题就觉得沮丧。
第三轮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
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曾对数千个样本分析后得出结论:
决定孩子未来是否能够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很高的IQ,而是坚韧的品格、顽强的毅力,是抗压和抗挫折能力。
父母的随口赞美,让孩子失去的正是“坚韧”这种最宝贵的品格。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