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要懂得分享,但不可以太大方

作者:赵博士养育咨询室 08-06阅读:5550次

三岁以后,尤其是进入了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和家长们都会鼓励小朋友们到懂得分享,因为分享不仅不会带给我们丧失,还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比如,几个小朋友共同照顾一个小布娃娃,就可以分担出不同的角色,让假装游戏更有趣味性;两个小朋友共同玩一个篮球,就可以轮流拍或相互传球,体验到一人一球所获得不了的快乐;家里有小朋友来做客,妈妈引导孩子拿出漂亮的糖果和玩具,邀请小伙伴一起来吃来玩,那种共享的愉悦远远超越独享独乐。

虽然从生理年龄上来看,大部分的分享都始于三岁以后,因为此时他们都能明确区分自我和他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岁以后,所有的孩子都必须做到愿意分享,更不能意味着孩子所有的拥有都可以用来分享,否则成人就给孩子扣上“独心大、太自私”的帽子。事实上,在成人的世界也是如此,就算一个再乐于分享的人,也要有专属于自己不可分享的私有世界。分享要基于孩子心理发展的基础,即在能够分清哪些属于自己,哪些不属于自己,区分自我和他人所有的基础上,孩子能够抑制住自己对事物的占有,愿意与人共享、轮流或交换,才能实现分享。

分享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个体主观意愿,即个体愿意分享,而不是被迫;二是个体能够从分享中获得乐趣,而不是痛苦和不舍。所以,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在鼓励孩子懂得分享时,一定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否则分享容易演变成两种结果:一种是被孩子理解成为他人的侵犯和霸占,无法享受到分享的乐趣,而且再也不愿意进行分享;还有一种则是,严重削弱孩子维护自己的利益的能力,缺乏物权人权意识,不懂得拒绝,分不清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可以分享,对他人的建议言听计从。

今天,我们重点来说一说第二种可能的结果。生活中就是有这样一群人,从来都是喜欢忍让和退让,很少为自己争些什么,即使面对浪漫的感情,也只会选择推让,似乎他们骨子里并不喜欢竞争,也不喜欢主动争取,总会把主动权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你可以说,这些人识大体,懂得谦让,但是你也可以说,这些人活得没有原则。时间久了,身边人反而会认为你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可以放弃,但凡你有一丝的不愿意分享,别人便会对你不满。久而久之,分享也不会给你本身带来任何快乐,还极有可能是不断累积烦恼和困惑。

所以说,小朋友们在年幼阶段就有必要知道,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可以分享,建立自己分享的底线和界线,还要学会拒绝分享。即使别人都认为你可以分享的内容,但是你根据自己的判断,如果认为不可以,也完全可以拒绝分享,因为你有拒绝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强迫你。我们来看一个小案例:

中班的东东特别喜欢托马斯火车,家里收藏了很多辆。这一天,爸爸同事的儿子项项来家里玩,两个小伙子一起玩托马斯,开心极了。临走时,项项提出想要东东的一辆蓝色托马斯,东东不给,项项开始就地打滚,虽然项项的爸爸一再承诺要给他买个一模一样的,也答应下次再带他来找东东玩,但是项项就是不能接受,非要拿走东东的火车。东东的父母看在眼里,感觉很尴尬,开始尝试劝东东把火车送个项项,说明天再买一个新的给东东。爸爸对东东说,“你看,你有那么多的托马斯,项项这么喜欢,就送给他吧!”听了爸妈的话,东东一下子不干了,大声嚷起来,“我不要,这是我的托马斯,它们是一套的,不能破坏!我都给项项玩了,他凭什么还要拿走?我就是不同意!”说完,抱着自己的火车跑回房间不出来。最后,项项爸爸生拉硬拽抱起打着滚的儿子回家了。

也许,有些父母也曾经历上面的情境。我只是想说,如果我是东东的父母,我会在心里为儿子点赞。我会为孩子勇于捍卫自己的心爱之物而感到开心和自豪。虽然,东东没有表现出全部的分享,但是他做了自己可以做到的,比如把自己的托马斯拿出来跟项项一起玩。但是,分享应该有底线,孩子必须明白,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享。如果您也是东东的父母,我希望您也能肯定孩子的做法,事后跟孩子沟通时需要再次强调,爸妈让你把火车送给项项,只是一个建议,送不送的决策权在于你,如果你不愿意,爸妈不会强迫你。而且,爸爸可能要为自己的冒失而跟儿子道个歉,因为很多在成人看来都很相似的玩具,在孩子们可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成人不可以用自己的“粗糙”否定孩子的“细腻”。如果孩子愿意继续就此事沟通,还要建议孩子,以后坚定拒绝就可以,没有必要愤怒地抱着火车逃离,也可以尝试讲道理给小伙伴听,让孩子学习更加和谐的沟通方式。

如上所述,孩子不仅要懂得拒绝父母和其他成人的建议,还要懂得直接拒绝小伙伴。当小伙伴提出索要时,一定要懂得思忖和权衡,不可以过于大方,更没有必要大方到人家要什么就给什么。试想这样容易被说服的孩子,长大之后怎会有主见,怎能坚持自我呢?所以,让孩子具备一定的抵御同伴 “游说”的能力,也是十分必须的。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案例:

大班的妮妮特别喜欢贴画,尤其喜欢冰雪奇缘的水晶贴画。这一天,妈妈又给她买了一大张,她自己主动提出拿到幼儿园去跟好朋友们分享。可是,晚上妈妈来接妮妮的时候,妮妮一见到妈妈就伤心地哭了。妮妮告诉妈妈,“小朋友们都说我小气!不愿意跟我做好朋友啦!”妈妈跟老师询问了事情的经过,又让妮妮自己说了一遍发生的事情,终于把细节还原清楚。原来啊,在自由活动时,妮妮经过老师同意,跟大家分享漂亮的贴画。因为贴画太漂亮了,一下子吸引了班上所有女孩子的艳羡的目光,大家都来跟妮妮“索要”贴画。开始妮妮是很开心的,可是后来妮妮越来越不开心,因为她看到无数小手伸过来,自己的贴画眼看就要没有了,而且自己最喜欢的那张爱莎的也不知道被谁拿走了,妮妮一下子大哭起来“你们别要啦!把我的贴画都要光了!我要我的爱莎,快点儿还给我!”这时,妮妮发现班里的小薇正拿着自己的“爱莎”贴画,一下子冲过去抢了回来,气得小薇大声说,“你自己要分享的!真小气!不跟你做朋友啦!哼!”虽然,老师对做了安抚和调节,可是妮妮见到妈妈那一刻,还是委屈地哭了起来。

如果,你是妮妮的父母,千万不要再去批评孩子。此时的孩子万分委屈和困惑,自己明明是一个爱分享的孩子,怎么就被大家说成是小气鬼了呢?这时,爸妈一定要首先肯定孩子爱分享的好行为,但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有哪些行为是要调整的?比如分享前要跟小朋友说清楚,哪张是自己最喜欢的,要留下,其他大家可以随意挑选;或者事先就把自己最喜欢的贴在裙子上或者留放在储物柜里。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那样混乱失控的画面,大家就不会觉得你小气。如果还是有小朋友想要妮妮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张,两个伙伴就可以商讨,妮妮就要自己决策,要不要交换?赠予或者是拒绝?

父母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千万不要为了表现成人的大方,就强迫孩子也要“大方”,可否分享,是否重要,家长说了不算,孩子说了才算,就像《看上去很美》里面的小红花,可能大人只把它看作是一种奖励办法,但在方枪枪小朋友看来,确是比天还高的荣誉;爸妈看上去一样的托马斯火车,孩子眼里确是完全不同的卡通人物;爸妈觉得没必要着急白脸的小贴画,在女儿心里确有千金的重量。所以,千万别忽视了孩子自己的内心感受。鼓励孩子懂得分享固然重要,但是引导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懂得拒绝别人的索要,懂得有选择性的分享,懂得维护自己的心爱之物更加重要。身为一个人,有时我们真的不需要“太大方”。

-END-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赵博士养育咨询室」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