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的父母。”这是清华大学新生入学第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老师对新生说的话。
你以为靠自己努力就能考上清华北大?不,这背后有个残酷的真相,你能够来到名校,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你的父母!
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晋军先生的《社会学概论》是每个清华社科学院大一新生的必修课。他每年开学都会做一个调查问卷,有两个问题:
“你父母的职业是?”
“你上大学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看了问卷结果,晋军先生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们的父母。2018届毕业的学生中,入学前到过境外的学生占43.9%,没有出过省的学生占0%;西部一所211大学到过境外的学生只有2.3%,没出过省的有22.7%。
这一项“入学前活动半径”调查数据非常稳定,往年清华学生入学前到过境外的比例也都在40%左右。家庭的背景决定了孩子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学习环境,决定了上的小学、初中,也决定了眼界和见识,能来到名校,单单有努力是不够的,还因为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在我们的邻国,韩国阶层分化十分严重,一般的平民子弟只有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寒门已难出贵子,贵子都出自江南。”韩国的高考,已经不是单个学生之间的角逐,而是家庭、阶层以及社会之间的战争。
父母的不努力,是会拖垮孩子的
具备稳定的物质条件和资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条件,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有很多人都说,教育其实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资源,好的外部环境使得孩子眼界能够更开阔,能接触更好的教育资源;事实上,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见识、态度、观念还有学习习惯。
印度电影《起跑线》中,也讲述了这个道理,面对幼儿园即招生,服装店老板拉吉和妻子米塔想方设法让女儿皮雅进入常春藤名校,不能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彻夜排队、练习谈吐礼仪、参加名校面试、买学区房、学说英语、企图进入上流社会……最终通过装作“穷人”,换得了名校贫困生的名额。学校一开始面试的结果很扎心,因为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因为他们觉得孩子的父母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
妻子米塔一开始就说:“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
正是因为夫妻两人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停留在中产阶级,只有好的学校才能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而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
父母的眼界,会是孩子的起跑线,境界高的父母,都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格局,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肩上看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样能给孩子带来的不止是眼界视野上与别人的差距,加以正确引导,让孩子学会在自己行为里完成自我完善。
2、有见识的父母,并不等同于有钱的父母,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视野、见识、资源上的限制,很多时候家长害怕自己的局限会限制了孩子未来的发展,而我们都还有机会去改变。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对世界的视野见识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影响着孩子自我人格的修养。
“高考状元的父母是做什么职业的?”这是个大家一直都很感兴趣的话题,为什么他们可以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从图中数据可以发现,教师和公务员家庭盛产高考状元,父母文化素质较高,并且平时还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是使他们成功的重要基石。
父母的身教大于言传
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有父母影子的投射,父母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却苛责孩子一定要完成,这样怎么能有说服力呢?
♣ 北京理科状元施沁汝从小就喜欢问为什么,每次父母都会耐心解答,当有父母答不上来的问题,也都是和女儿一起查资料。女儿在耳目渲染之间,就能体会到父母对知识的尊重。
♣ 广东状元张恒的父亲是个比他还爱学习的人,曾经父亲考中级绘图员的时候,比班里其他学员都大很多岁,父亲的行为是张恒最好的榜样,深刻展示了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
当我们责怪自己孩子不争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好,也应该想下,我们是不是也像“别人家的父母”?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来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召唤另一个灵魂。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又会是父母的镜子,看到孩子的种种表现,那都是你平时的缩影。Ta的未来如何,跟背后的家庭息息相关,父母的言行、态度,将对孩子一生产生影响,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孩子未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3、有人曾在网上提问:“我今天21岁了,开始学画画晚了吗?”有一个回答吸引了众人目光:“晚了,你父母已经打不过你了。”
与孩子坚持一样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坚持
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在一节目中邀请刘宪华Henry共同演奏金曲《梁祝》,大家都深深被刘宪华的才艺所迷住,他又当场弹奏了一首钢琴曲,再一次迷倒了大家。众人都认为,他是因为从小热爱音乐,才会有今天的成就,但是他告诉大家,并非如此。
他说:“我小时候也很不愿意学音乐,但父母一直逼着我学习,一直到十一二岁时还是不喜欢想要放弃。但我妈就是不同意,一直逼着我,后来慢慢学会了,我参加了第一个比赛,就爱上了。”
在场的王迅,小时候也有学小提琴的经历,当时母亲花了2个月的工资41块钱买了一把小提琴,可是学了一段时间后,他便失去了兴趣选择了放弃,看到今日的刘宪华,王迅感到非常遗憾。
89年出生的加拿大华裔刘宪华从5岁开始学习古典小提琴,6岁开始学钢琴,11岁开始学芭蕾,高中时拿过街舞冠军,横扫加拿大各类古典音乐比赛;16岁时在加拿大皇家音乐小提琴学院10级考试中获得银质奖章表彰;2010年以全额奖学金考上了著名的伯克利音乐学院。现在的刘宪华非常感谢父母,因为他们不逼着让他去做,他永远不可能成为“行走的乐器库”。
真正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逼出来的
在教育这条路上,变得优秀总要吃很多苦。父母的鞭策下坚持学习的孩子,和半途而废的孩子相比,长大后一定会有不同的人生。做家长的现在逼孩子吃学习的苦,长大后他们才不会吃生活的苦。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台前的光彩夺目,却没有看见“别人家的父母”背后的呕心沥血。
很多优秀的孩子都不是天生的,长大后拥有成功的人,一定都经历过一个吃苦无数的学生时代,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在他背后举起“皮鞭”。
每个孩子都会有长成人的那一天,在ta需要人来引导的那一段时光,父母将会是ta的指路人,用自己的身影,引出一条道路。如果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怎么让你孩子拥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