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孩子”是父母养育中的核心能力

作者:赵博士养育咨询室 08-13阅读:4785次

接触越多的家长,越能体会到大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有一些家长,虽然啃读大量教养书本,研讨各类教育理念,参与多种早教活动,但在教养中还是很难得心应手。

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父母不会“哄孩子”。

关于“哄孩子”,这个说法我们可能并不陌生,但是你可能还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如果我说“哄孩子”也像“游戏力”一样,也是一种需要学习,有待提高的能力,你会认可吗?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小案例:

悠悠快四岁了,上幼儿园小班。这天晚上,和姐姐在床上玩的时候,不小心自己撞到了床边。姐姐赶紧安抚和道歉,但是悠悠还是伤心地哭了。大声嚷着,“再也不和姐姐玩了!不跟姐姐做好朋友!”

听到悠悠的哭声,妈妈走了进来,继续安抚,建议姐姐先回自己的房间。妈妈检查之后,没有大碍,开始和悠悠翻看着书架上的绘本。

这时,悠悠突然问妈妈,“我有行李箱吗?”

“有啊!”妈妈随意答着。

“是那个粉色公主的吗?”

“是啊!”

“那姐姐小时候有行李箱吗?”

“有啊!”

“那姐姐的行李箱是什么样子的呢?”

“那个粉色公主的,就是姐姐小时候用过的呀,现在送给你用了!”

“为什么呢?我要用姐姐的?”

“因为姐姐不用了,她要用更大的箱子啊!你今天穿的风衣不就是姐姐小时候的吗?她长高了,穿不了,就送给你穿了呀!”

“为什么呀?”一向喜欢捡用姐姐用过物品的悠悠,这会一下子翻脸了。

悠悠一下子把绘本扔回了书架!哭了起来,“为什么姐姐比我大呀?”

“怎么了悠悠,这么不高兴啊?”

“妈妈,你就不能先把我生出来吗?先生我不行吗?不先生姐姐好吗?我要做姐姐!”

“哦,好啊好啊,妈妈下次啊,一定先生你,再生姐姐好吗?”妈妈赶紧蹲下来抱起悠悠,一边擦眼泪,一边哄她。

“妈妈,一定要答应我!把我和姐姐一起都放回你的肚子里去,记得一定要先把我生出来好吗?”

“好好好!妈妈答应,一定啊!”妈妈继续哄着悠悠。

刚好进屋的姐姐听了悠悠的话,真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悠悠可能觉得这样还不足够,从妈妈的怀里钻出来,先跑到客厅跟爸爸说了一遍,“妈妈下次先生我出来,再生姐姐!”爸爸哄着说“好!”

又跑到姥姥姥爷的房间里,大声说,“姥姥,妈妈说下次先生我出来!”姥姥哄着说,“是吗?悠悠要先出来了!好啊!”

“嗯!太好了!我要先生出来啦!我要做姐姐啦!”

全家齐心“哄”过之后,悠悠终于“雨过天晴”!

我们常说,“小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孩子的情绪状态并不稳定,可能说阴就阴,说晴就晴,没个定准,没有预告,更无规律可循。要想孩子能够尽快回复平静正性的情绪状态,父母必须得会“哄”孩子。

就像上面悠悠的例子,如果全家人不懂得哄,而是要跟孩子认真强调说明,出生这件事情不可逆转,你生为妹妹就要永远为妹妹的道理,可能小孩子就会更加生气。

又或者,在这样的情境里,去引导孩子自己撞到了,就不要乱发脾气,更不要怪罪于别人,更无益处可言。

如此一来,有些爸妈可能会担心,这样做不是要“欺骗”孩子?会不会把孩子宠惯坏?总是这样由着孩子的性子,骗着他们,不会混淆他们的很多事实概念?甚至误导科学观念?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依赖于孩子的年龄增长、大脑发育和知识经验的累积。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定的情境里,我们只要哄着孩子就可以,并不急于输入“真理”。

比如孩子还不能理解出生顺序不可以重来,此时我们没有必要教授孩子真知识,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这样的“哄”不会终身混淆孩子的知识概念,到了该明白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明白;二是这样的“哄”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养中棘手的问题,尤其是能有效改善孩子糟糕情绪的状态。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哄,而且一定要哄?建议主要是在孩子情绪特别激动、情感特别脆弱的时刻。

比如上述案例中,悠悠刚刚跟姐姐闹冲突,身体感觉疼痛时;孩子刚刚入园或是跟家人分离,正在经历分离焦虑时,一定要好好“哄孩子”,与其告诉他妈妈要工作,不如告诉他妈妈很快就来接他回家;孩子的宠物小狗死掉了,与其告诉他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一模一样的狗狗,不如承诺孩子,过些天给他养个一模一样的狗狗。

大家注意,这种“”一定要控制在具体某一时刻,即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时间久了,还是要慢慢让孩子接受一些事实。相关内容,大家也可以去参考之前的文章《养育有时就是一场骗局,有些谎但撒无妨》。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绝不能“哄”孩子,而是一定要坚定地讲道理,或者是沉默?建议是在孩子表现出本能“邪恶”的念头,或者是明显违背游戏规则的时刻。虽然同处于激动时刻,但父母确实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去哄。

比如两个小朋友打架,孩子吃亏了,哭喊着让爸爸替自己去打那个孩子。这时爸爸并不适宜承诺去打另外的孩子,比较适宜的做法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问孩子哪里疼啊?要不要去让医生看看?要不要吃药抹药?

爸爸可以承诺去批评那个孩子,教给孩子绝招战胜那个小朋友。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在欺负与被欺负的关系里没有真正的赢家》。

在孩子明知故犯,有意违背不遵守规则时,是万万不能再去“哄”着他们。关于这一点,大家也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你的孩子要懂得分享,但不可以太大方》。

养育时,如果孩子处于一种“天真无知”状态时,“哄”绝对是一种高招,“哄”时言行往往最能体现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END-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赵博士养育咨询室」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 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长按关注 一起成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