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的困惑:敏感起来的儿子

作者:赵博士养育咨询室 08-14阅读:1046次

特别说明:本文主要观点内容为《学前教育》杂志约稿,案例为该杂志提供。

儿子快4岁了,我和妻子都很爱他,一家三口经常在一起。我希望他能健康成长。我发现儿子最近有一个变化,如果妈妈累了或者批评他、语气严厉的时候,他会问:妈妈,你生我气了吗?你不喜欢我了吗?请问我儿子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有点过于敏感呢?我应该怎样做合适?(一位疑惑的爸爸)

案例解读

虽然我们希望孩子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有助于孩子的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但我们也希望孩子的这种能力能够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关注到别人的情绪心理即可,千万不要过于敏感,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总是被他人情绪左右,以致于养成不够大气和豁达的个性。

案例中的爸爸也表达出了这种担忧,儿子的变化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

小变化意味着大发展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很期待孩子长高长壮,这些身体指标也很容易被我们观测。与体能发展不同的是,孩子心智水平的发展变化比较内隐,往往不容易被父母理解。案例中的男孩子,在妈妈批评或者是语气严厉时,开始会思考妈妈行为背后的原因,这在孩子心智水平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说明孩子开始主动探究个体言行背后的心理原因,意识到妈妈本身的情绪,以及妈妈对自己的喜爱程度,可能会影响到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对成人来说,这可能是司空见惯的考虑问题的方式和逻辑,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却蕴含着质的变化。虽然小孩子在四个多月就能识别很多脸部表情,在八九个月时就会出现社会性参照,即能够有意识地搜索别人的情感信息,来帮助自己理解他人行为的意思。

比如别人呈现笑脸,孩子就会明白对方喜欢自己,允许自己继续眼前的事情;如果对方摇头瞪眼,孩子就会明白对方可能不喜欢自己,或者是不允许自己继续眼前的事情。

但是,孩子在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并不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去使用。这是因为比起在意别人的心理想法和情绪,孩子们会更加在乎自己内心的感受。

比如四岁以前的孩子,收到自己并不喜欢的礼物时,虽然知道要表示感谢,但还是有可能会生硬地拒绝送礼物的人,也极有可能把礼物扔在一边,直接告诉对方,自己不喜欢。孩子完全明白对方的好意,但因为自己的失落和不高兴,还是会采取比较任性的做法。

这是因为小孩子在一岁多能够独立行走以后,自我意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越来越喜欢独立,越来越喜欢全世界都关注自己,渴望爱,自觉营造让自己360度舒适的小环境,只要自己开心,不太在乎别人的想法和感觉。

孩子开始知行合一

但这种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孩子们会逐渐明白,只考虑自己是行不通的,想要有更好的社会交往,就要顾及他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据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更顺畅、友好的沟通交流。个体的这种能力叫做心理理解或称心理理论。

发展心理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大约在四岁获得这种能力,这意味着孩子能够进行异位思考,心理理解能力高的孩子,往往具备更高的情商,有更好的社会交往状态。

因此,如果孩子对家人的情绪和心情变得更加敏感了,说明孩子的心智正在进一步发展。话句话说,儿子的敏感,标志着他的成长,这是他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崭新的起点。

未完待续。

-END-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赵博士养育咨询室」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