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岁的孩子学会加减法是很轻松的事,只不过很多父母把他们教糊涂了

作者:说说咱家娃 08-15阅读:2184次

今天橙子接着来谈数学启蒙,前一篇这里《不想陪作业陪出心脏病,那就早一点数学启蒙吧!(之一)》

(为什么换了个题目而不是“之二”,因为上一篇阅读量突然暴跌啊……我看换个题目还有没有救……)

这一篇主要讲加减法概念的引入,但是引入这个概念有前提,就是孩子一定要先学会10以内的“数数”(前一篇讲的就是这个),注意不是"背数",是给娃一堆物品,娃能数清楚有多少个才算能够“数数”,如果数都数不明白,就一定不要引入新概念,只会让孩子更加混乱。

很多父母会对掰着手指头也搞不懂4+3等于几的孩子怀疑人生,这孩子这么笨是随了谁的基因?

问题问错了,你应该问,这孩子这么笨是谁教的?

你说,加减法不是太简单了嘛,还能怎么教?4+3,4往后数3个,567,答案就是7咯!

不不不,对刚学会数数的小孩子来说,你这么直接教技巧,他绝对懵。

我换个说法,你就理解孩子的处境了,十二生肖你会背吧,如果鼠=1,牛=2,以此类推,最后猪=12,那现在马上告诉我:兔+虎=哪个生肖?

懵了吧? 一时半会算不出来吧?需不需要纸笔啊?

会数数的孩子之所以不会算数,就是因为,一二三这些数字,对他们来说,像生肖对我们来说一样,只是一个个代号,他们脑子还没办法建立这些代号和数量对应的关系,在这种认知水平下,如果用“4再往后数3个”这种加法技巧,就是生生的把简单问题变复杂了。

其实在生活中,四五岁的孩子是绝对有加法概念的。

譬如说,你问:我们家有几个男的?孩子说2个。几个女的?孩子说2个,再问,那我们家一共多少人呢?

只要你家孩子会数数,他一定能说出来是4个。

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其实他没有“算”啊,他只是把全家人又从头数了一遍而已。这才是加法最初的模样——把男的和女的放在一起,然后从头数一遍,一二三四,是四个。

所以,只要是会数数的孩子,肯定会算加法,只不过他不知道他在做加法而已。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加”。

因为孩子只听得懂“生活语言”,他明白“和”“一起”“一共”的意思,但是却不太明白“加”和“等于”这样的“数学语言”,所以你每次在孩子解决这样的问题后,都要用“数学语言”重新总结一下:两个人“加上”两个人“等于”四个人,强调“加”和“等于”的概念。

可以在读绘本的时候找类似这样的场景:

树上有3只小鸟,现在又飞来了一只,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啊?

对啦,是4只,所以3只小鸟“加上”1只小鸟“等于”4只小鸟。

也可以和孩子玩之前说的“麦圈游戏”升级版,麦圈可以换成其他小零食:

宝宝,拿出3个麦圈,先别动,再拿出4个麦圈,现在桌子上一共多少麦圈啊?

哦!7个!宝宝数的真对,所以3个麦圈“加上”4个麦圈“等于”7个麦圈。现在你可以把7个麦圈吃掉了!

这么说了一段时间,孩子比较熟悉“加上”和“等于”两个词之后,你就可以和孩子将加法概念进一步抽象,用掰手指的方法算加法了:

指着孩子一只手,说:给我一个“2”。

孩子照做后,再让指着他另一只手说:给我一个“3”。

然后把孩子两只手并在一起,问他:“那么,2加上3等于多少啊?”

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就改成问:“2加上3,一共是多少啊?”

还懵,就再生活化一点:“2个手指头和3个手指头在一起,一共有多少手指头啊?”

如果他数不明白,就帮他一起从头数一遍:一,二,三,四,五,二加三等于五!耶~~~

类似的题多出几次,孩子很快就会明白,加法掰着手指头是怎么算的了。

相信所有会数数的孩子,都可以学会这么算加法。

这种加数是5以内的熟练了,可以开始练结果是10以内的,譬如6+3这类的。

因为手被占用了,所以孩子需要学会“用眼睛数数”,一开始数量多的会比较容易数错,多练习就会越来越准确。

注意,这个时期,千万不要教所谓孩子数字的“手势”,譬如8是“打枪”的姿势,6是“同时伸出拇指和小指”,这样会让孩子对于数量的概念产生混乱。

法也是同样的过程,先从生活出发,问孩子,原来有5个麦圈,我拿走了2个麦圈,剩下有多少麦圈呢?

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原来有5,现在减去2,等于多少?

最后教孩子掰手指头算:让孩子先伸出5个手指,再缩回去2个手指,告诉孩子这就是5-2,等于多少啊?我们数一下,一,二,三,5-2=3。

就是教一个“加”和“减”的概念,至于什么“往后数,数3个”,这样技巧性的,让“加法变得更简单更容易算”的方法,统统不要教,因为你一教,就又要涉及一堆的概念,譬如什么叫做“往后数”,什么叫做“数3个”,什么叫做“数到几就是几”?孩子听了就都懵了。

这个技巧,需要孩子在练习中自己领悟,只有他自己领悟的,他才能够彻底明白到底怎么算的。

可能你要问,那要掰手指掰到什么时候呢?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掰手指,感觉好慢好笨啊!怎么教孩子心算啊?

在这里我要劝各位家长,这个时候,孩子算的越是慢,才越好,因为越是慢,他越是可以细心感受数量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的过程,逻辑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越是简单基础的东西,越是需要多花时间多训练对概念的理解。

因为数学是概念套概念的,上层的概念需要底层的概念来解释,譬如说,乘法就是“连着加”,除法就是“连着减”,如果你加减法的概念都模糊,乘除法就更懵了。

有些孩子很早就可以把加减法算很快,并不是因为他明白加减法概念,而是因为记性好,大人告诉他几次,他就背下来了,反正十以内就组合是有限的,好背得很。

但如果不深入的理解概念,数学就会越来越吃力,应用题稍微换一种说法,就不明白什么意思了。

所以学龄前的数学启蒙,目的不在于让孩子算得多快多熟练多准确,而是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体验到“加”和“减”的意义和过程,掰手指就是这个过程最好的分解动作。

而且这个时期可别教孩子怎么用计算器,让孩子有一种“我会算数”的幻觉,其实他根本不懂加减乘除是什么意思。

你需要做的,只是教他如何掰手指,然后平时没事的时候,多给他出题做游戏,让他掰着手指头算就好了。孩子如果总是因为做对了受到鼓励,是会十分喜欢算数学题的。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算错了数而责怪他,早早的败坏了孩子对数学的胃口,大人都会犯错,更何况孩子呢?你是觉得这简单,但是对他来说挺难的啊!

当孩子掰手指头比较熟练了之后,你可以出一些“有规律”的题,让他对数的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譬如说,每次都“加一”:1+1,2+1,3+1,4+1,5+1,

譬如说,每次都“多加一个:”3+1,3+2,3+3,3+4,3+5,

譬如说,每次加完答案都是一样的:1+4,2+3,3+2,4+1

譬如说,两个一样的数字相加:1+1,2+2,3+3,4+4

这里注意,计算结果超过10的加减法,先不要让孩子接触,等到孩子可以做到心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再开始“进位计算”。

你也无需告诉孩子“如何进位”,“借数凑10”什么的,一大套说下来孩子都晕了,你只需要借他十根手指头,出题类似9+2,8+4这样的题,让他自己去数,自己去总结规律就好。

不要责怪孩子算的慢,也不要要求他不掰手指头,当孩子足够熟练,自己找到规律之后,自然就不会掰手指了,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千万急不得。

我们毛头大概是4岁开始掰手指头,掰了一年多,突然有一天就不掰了,非要自己用脑子想,一开始想得慢,还容易错,慢慢的就越来越快了。

因为“用脑子算”这个技能是他自己悟出来的,不是我“教给他”的,所以他每次算数的时候都得意洋洋的样子,浑身散发“你不知道我怎么算的吧!”的那种臭屁感。每次做题都像是一次大型臭显摆,所以一直很喜欢我给他出题做。

比起算得快算得准,我更看重的是,孩子懂得如何去积极“思考”,并且享受那些“顿悟”的瞬间。

所谓学龄前的数学启蒙,就是给孩子脑子里种下一棵“概念”的种子:告诉孩子,什么“数”,什么是“加”,什么是“减”,再提供一些“计算”的环境,让孩子的逻辑能力自由生长,至于在脑子里怎么算,如何算,得靠孩子进一步自己参悟,父母就闭嘴少说吧,越是“教”,孩子越是乱。

因为“开花”这件事,是“教”不会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说说咱家娃作者|橙子,教育硕士,旅居北美,曾经是学理科的女文青,现在是爱码字的全职妈妈,7岁大宝毛头难养难搞,4岁二宝果果天使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