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比起学习,拥有一个健康而自信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当一个孩子变得自信以后,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强大很多,即便是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也敢于去尝试,失败之后也不怕从头再来。
好的,那么就开始今天的分享吧。
我想用两个关键词,结合自己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小案例,来谈谈这个话题。
首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词:
接 纳
相信没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能无条件地去接纳孩子,却很难做到。
比如我们会本能地对那个聪明漂亮又能说会道的孩子青睐有加,而对那个沉默寡言反应迟钝,即便是拼尽全力成绩仍还垫底的孩子爱不起来。
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那个各方面处于劣势的孩子,处境就会更艰难一些;如果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他也会不可避免地陷入跟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的境地。
可能大家会觉得, 说这些跟培养孩子自信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关系非常大。
一个被父母完全接纳的孩子,他的内心是充盈的,能量是流动的,内心世界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外界完全打开的。也就是说活得很敞亮,很阳光。
这类孩子,你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就能观察到:他们不缺乏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其是完全接纳的,给予的爱也是高质量的。
接纳并不是完全认同对方的观点和看法,而是在某个情境中让对方感受到你跟他的心是想通的,你跟他的情绪是有链接的,你可以理解他的感受,愿意跟他一同面对并帮助他一同解决问题。
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就给他上纲上线讲大道理,道理可能都没错,你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有点可能没又意识到,那就是亲子交流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双方要在彼此尊重并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一方的高高在上咄咄逼人,只会让另一方闻之胆怯望而生畏,这样一来,他只能关闭自己的内心,放弃与你对话的可能性。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跟孩子生活中的小片段。
有一天傍晚,我下班刚进家门,就看到大棕神情有些不太对劲儿,他悄悄地把我拉进了书房。
他说:今天班里有个小女孩打他脸了,还打了好几下。
我先看了一下他的脸,稍微有点红,不是很严重。然后就很好奇地问:
怎么会连着打好几下呢?通常情况下别人打我们一下,我们要么还击,要么就挡一下,不会一直被打呀。
他说:我的原则是不打女孩子,而且对方出手太快没反应过来。
我又问:那是怎么打的呢,是左右开工吗?
他说不是,只打了一侧脸。
我问疼不疼啊,他说也不太疼。
然后我说:要不咱俩做一个游戏吧,就叫“模拟事发现场”。
然后我让大棕用他自己预估对方打他的力度,打了我的脸一下,我又根据他描述的力度,打了他的脸一下。
他的手拍在我的脸上,我感觉不太疼,我拍在他脸上,他说比这个还要轻一些,但是听起来声音还要响一些。
就这样,先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模拟了事发现场之后,我知道孩子基本没受太大的伤害。
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有必要让那个小女孩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尤其是不能打脸,这是最基本的礼貌,而且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也是很不理性的。
然后我就想,怎么处理比较合适呢?
是跟小女孩的妈妈联系,还是跟班主任老师沟通一下呢,斟酌之后,还是打通了班主任老师的电话。
班主任老师非常负责任,她在问清楚事情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来龙去脉之后,说第二天会先问问小Y(就是那个小女孩,用了化名)。
第二天中午,我回到家,看到大棕坐在床上安静地看书。
他看到我回来了,很平静地跟我说:
今天早读我们老师找小Y了,她承认她打我了,但是没承认是打得我脸,而是捏了两下。然后丁老师就又问她: 你到底是捏的还是打的?
我问:那小Y咋说的呢?
他说:这些都不重要了。我觉得还是把这事儿淡化比较好,差不多就行了,总要给别人个台阶下吧,你说呢。
然后他说: 妈妈,今天早上我跟小Y两个人都过得很愉快。
然后就很开心地继续看他的书了。
总得来说,事情处理地比较圆满,孩子没有太大损失,也都意识到彼此行为上的不足,而且最重要的是关系也没发生变化,大家还是好朋友。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下复盘。
孩子为什么会愿意跟你倾诉?
因为你可以接纳他的情绪,并愿意跟他一起面对和分析这个事件,而不是一味训斥指责或怒其不争。
倾诉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先不要主观臆断,而是静下心来听孩子复述整个事件,然后根据对自己孩子和另一方的了解来做出基本判断。
这个事件中,哪些是孩子之间的玩闹无伤大雅的,哪些是原则性问题需要规避的,必要时可做现场模拟,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
人与人之间,需要界限,但更需要理解和合作,所以尽量以和为贵,在没有严重损失的前提下,作为父母咱们的态度就是尽量淡而化之,而不是将矛盾激化,将事态严重化。
下面来看第二个关键词:
尝 试
有时候我们会特别在意自己的外在,比如说开好车啦,穿漂亮衣服啦,背名牌包包啦。想方设法将一套高端配置武装在身。
除了虚荣心和爱美之心之外,深层次根源其实就是不自信。说到底,就是想用外在的高端配置来掩饰内在的低端配置。
其实这样做并不靠谱。
自信这个东西就像是一个人的气质,得靠多年的修炼,单纯只凭着花钱打扮或是烧钱去趟韩国换张脸回来,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
那么具体怎样去修炼呢?
孩子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需要父母早期的投入。
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去尝试,尝试自己以前不敢尝试的,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一点上,大人孩子同样的道理。
我们需要去鼓励,但仅有鼓励是不够的。
还需要提供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在鼓励声中去尝试着独立做一些事情,然后在独立完成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获取有效经验,在成功完成这件事之后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随着能做成的事越来越多,孩子的成就感就越强,也就会越来越自信。
这里面有一些小技巧。比如说,要从比较简单的小事做起。
再来分享一个案例。
大棕四五岁的时候,还是一个很胆怯的小男孩,非常缺乏自信。
有一次幼儿园老师让他跟另外一个小女孩搭档主持节目。但是他却拒绝了,他说自己没有那个实力。
其实那时候的主持非常简单,就是在每个节目出场前,把节目的名称和表演者介绍一下就OK了。什么串词啊,随机应变啊,这些能力统统都不需要。
但他就是不敢,怕自己做不好,给搞砸了。
这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他。
有一次,带他去万达玩。
有个时装柜台在做宣传,免费赠送小朋友充好气的气球,那时候的大棕很喜欢气球,就想要一个,但是他又不敢去,就让我去给他要一个来。
我说:既然你喜欢,就自己去要一个吧。
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想要但又不敢,扭扭捏捏地半天也没挪步。
我告诉他:其实呢,阿姨都特别喜欢小朋友,只要你表现地有礼貌一些,然后再表达出你的想法,就OK啦。
你可以这样说 : 阿姨,这个气球好漂亮,我很喜欢,请问可以送我一个吗?
我敢说,阿姨肯定不会拒绝你的,她一定会很开心地送你一个。
然后,就看他慢吞吞地朝柜台那个方向挪着步,走两步低下头琢磨一会儿,走两步再回头看看我,我就朝他笑笑,给他一个鼓励的手势。
这段不到十米的距离,对他来说非常漫长,跨出这一步,也是异常艰难。
终于,挪到那儿了。
一开始还不说话,就在一边看着,看着阿姨给别的小朋友发气球,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些腼腆地跟阿姨打招呼,然后就看到那个阿姨问他喜欢哪个颜色,他指了指黄色,阿姨很麻利地充好气,将气球递到他的手里。
拿到气球之后,回来的路上,表情轻松了很多。跑一步还蹦跶两下,就这样高高兴兴地,蹦蹦跳跳地拿着气球凯旋而归。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儿,但却是一个孩子自信心恢复的开始。
他觉得自己是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他会在内心深处给自己点赞,而我也会抓住这个机会,根据他的表现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自信心也同样如此。
从那以后,我都会有意识地放手,让他自己独立去尝试做一些事。
就这样,在一件件小事的磨炼中,在一次次独立的思考中,在事成之后的成就感和赞美声中,他就慢慢地培养起稳定而强大的自信心。
两年之后,大棕上一年级。
开学第一天,老师问:谁能上来表演个节目?他可是一点都没不好意思,大大方方地举手,大大方方地表演了一个在小海豚口才学过的贯口“报花名”。还在全班的票选中,赢得了当天“表现最佳小男生”称号。
这一次得到的肯定,无疑又是一次正面激励。
自信心就像是一个强大的系统,会在一次次的正面刺激中进入稳定而持续的良性循环。
自信,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塑造的。 而我们父母,就是那个最靠谱的幕后推手。
我们需要花点心思,有点耐心,像对待自己的事业那样把孩子的成长当做一件大事来对待,如果我们真得用心去做了,结果都不会太差,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