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这样管最有用!

作者:☆积木育儿☆ 08-16阅读:2828次

在“积木育儿”后台,经常有父母留言,问孩子执拗的问题。如:

其实,孩子之所以看起来性子倔,只不过是到了叛逆期。

发展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都会度过3个叛逆期:

① 第一逆反期:两岁半到三岁左右,自我意识萌发现在的孩子大约1岁前后就开始表现的“叛逆”了。一方面现在孩子的确越来越聪明了;另一方面是父母们养孩子更加小心,也因此对孩子更早、更多说“不”,孩子自然也学会了说“不”。

这是孩子从意识上最早开始的与父母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感受与他人分离的快乐,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优秀的个人品质。

上面案例里的这个孩子,其实就是进入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逆反期。

这其实说明,孩子长大了,而且心理非常健康!反倒是父母,则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时经常采取命令、要求的态度和语气,甚至简单粗暴地打断孩子的行为?那样,孩子习得的,也将是粗暴的处理方式。

简言之,面对叛逆期孩子,父母不能限制,更好的办法是接纳和引导。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即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让孩子做选择题。如,进家后,父母与其命令孩子“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不如换成可供孩子选择的陈述句:“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或是放在鞋架上。”睡觉的时候,父母给出的选择可以是:“咱们是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上床?”

父母给出的选择其实是事先筛选过的,并且自己可以接受的。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方面,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行为做到良性引导;另一方面,孩子也不会产生被控制感,相反还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

② 第二逆反期:7-9岁,准大人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所以不愿让家长拉手,不让父母叫自己“宝贝”或小名了,要求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大人说东,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不讲道理,爱哭、比较娇气等。

脾气秉性的突然转变、强烈的逆反心理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常见现象。孩子进入学校后,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因此开始要求独立,行为上想要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

此时,父母一定要放弃家长“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帮助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比如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是否想要发展这方面的爱好等?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学习动机增强,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这样,在身体与心理矛盾的自我纠结和成长中,孩子开始有了更多样的情绪体验。

对女孩来说,会变得内向并体验到自我怀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绪;对男孩而言,则更多地体验到暴躁和愤怒。正如这位父亲所说,青春期的孩子大都处于“烦着”的状态。

青春期的孩子,角色和身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他们开始寻求同龄人的支持。他们非常重视同伴关系,易受同伴影响,可能会做一些并非自己意愿但同伴认同的事,如抽烟、喝酒。这些行为虽然父母不认可,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人的象征,代表他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等。这也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会面临一些危险,如网络成瘾、早孕、酗酒、犯罪……

想要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首先,我们要学会信任孩子有这个能力;其次,就是与孩子保持亲密而有间的亲子关系: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支持孩子渴求独立的尝试,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多与自己的亲戚朋友走动。总之,叛逆期并不可怕,父母了解了这个成长规律,应对方式对了,这3个叛逆期,大部分孩子都能够顺利度过。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哪个阶段,都不要跟叛逆期的孩子硬碰硬。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与自己的想法相左,而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这样做,实际上漠视孩子真正的需要,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比如,阳光明媚的一天,孩子却吵着要穿雨鞋去学校,你可以先说:“好啊,你当然可以穿着去,但是你要承受学校同学嘲笑你的后果。”我们不要说,同学一定会嘲笑他,但是要把这种可能性告诉他。至于到底要不要穿,这个选择权还是要留给他。

接下来,我们其实可以给孩子反驳的机会。如果他真的会说服你,那就按他的要求做,这样他也会看到你对他的尊重,你们也因此增加了新的合作式的沟通方式——不再是什么都听大人的,而是有事情大家可以商量着来。

再比如,前几天,我冒着大雨送女儿去上舞蹈课。上课的地方离家不太远,因为交通不太方便,我们只能选择步行。

“妈妈,我今天不想去跳舞了,这么大的雨,我的裤子都淋湿了……”女儿突然停下来,用力拉着我。

我当时想说:“都走了一半路了,不能半途而废。”但我忍住了,我知道这样的话一说出口,叛逆的她就更加要把我往回拉了。

于是,我看了看她,说:“裤子被雨淋湿了的确不太舒服,如果现在回家也可以,但是你就失去了一次和妈妈雨中探险的机会了哦!”我特意提高“探险”两字的音调。

“探险?”女儿一脸疑惑。

“是啊,你不是一直渴望探险吗?今天正好是一次探险锻炼的好机会呀,你可以把这段路想象成雨中探险的游戏,水坑和大风就是探险途中的障碍,只有勇敢的孩子,才能战胜艰难险阻,最终成功到达终点,还会得到一个小贴画做为奖励。不过呢,你也可以选择放弃,那我们这就请假回家……”

我的话音还没落,女儿就一脸兴奋地说:“我要探险,我要和妈妈一起探险!”……

孩子的世界容易非黑即白,有时候他们变得执拗,只是因为不知道还有多种可能,还有多种选择。

如果我们能够发挥想象,适时地增加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项目,给他们选择,引导他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他们自然就不需要花大力气来反驳你了。

今天我要推荐给大家的这本《倒影成双》,就是引导孩子通过转换角度,翻转过来看同一幅图画,就会呈现不同景象的绘本。

孩子多做这样的练习,对于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乐观性格的形成,都很有帮助。

《倒影成双》

这本绘本由美国著名作家安·乔纳斯创作。

这种独具风格的“安氏翻转绘本”采用一正一反两种方向的创意,阅读方向不同,画面随之产生了新的风貌,让人期待,同时也给人惊喜。

乔纳斯利用海水倒映天空的原理,让天空和海面翻转之后,互换角色,描绘夏日海边从清晨到黄昏的天光水色。

同时,她也巧妙地模塑形体,使黎明时分的树冠翻转之后,变成黄昏音乐会的听众。

暴雨来临前的风起云涌,竟然在翻转之后变成了一群人的后脑勺。

水车坊成为移动游乐园里的摩天轮和云霄飞车。

而桃子树变成了睡莲……

这些变化让读者在阅读当中,一直有新发现!安·乔纳斯精心设计的视觉游戏,让读者充分享受读图的趣味。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倒影成双》还曾荣获2018科学早教大会颁发的“最具科学早教气质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