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父母都做了什么?这项来自美国的研究结果扎心了……

作者:歪歪兔 08-17阅读:1649次

如今,为了孩子的成绩,我们很焦虑。

“什么‘快乐就好’?都是扯!孩子这么下去,未来就完了!”

“我宁可让他埋怨我一阵子,也不能坑了他一辈子!”

“孩子明明就是有起跑线的!一个好的小学,就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于是,我们拼命地节衣缩食,买下学区房,下血本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

有些家长甚至不惜辞掉工作,一心扑在孩子的学习上……

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跟上班里的“主流”,砸下半年的工资,让孩子参与学校组织的“暑假游学”……

然而,越是拼命付出,就越发现:

虽然全程监督孩子学习,但孩子写作业时依然磨磨蹭蹭,错误百出;

虽然报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但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都学不进去;

虽然查阅各种“儿童心理学”知识,设计各种奖励机制,但孩子却油盐不进……

看着别人家孩子看书时能一动不动地坐一上午,学什么都一点就透,语数外音体美样样优秀;小小年纪包揽各种奖项……

我们羡慕,我们纳闷:

为什么我们明明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依然不开窍呢?为什么别的孩子轻轻松松就能“赢在起跑线”,而我的孩子就这么吃力?那些优秀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养出来的呢?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就开展了一项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长期跟踪研究。

这项研究调查了一千所学校里两万多名儿童的学业进展,来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

在这个调查中,研究人员先列出了一些和孩子成绩有关的家庭因素,其中包括以下8个因素:

1.小孩拥有高学历父母2.小孩拥有完整的家庭3.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地位4.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5.小孩的妈妈在30岁或者更晚的时候生她的第一个小孩6.小孩的妈妈在孩子出生后到幼儿园之前不工作7.小孩在家里面有很多书籍(父母看的)8.小孩的父母每天给他们读书

先别着急看结果——我们可以先来猜一猜,哪几个因素和孩子后来的考试分数相关,哪几个不相关:

3

2

1

猜好了吗?

现在公布答案了:

相关的4个因素是:1.3.5.7而不相关的因素则有:2.4.6.8这个结果,颠覆了所有人以往的认知。

先前,人们往往认为:

我为孩子付出心血,给孩子读书,用心照顾孩子,监督孩子的学习,为孩子买学区房,孩子的成绩就会好起来,以后会更有出息。然而,这项结果却表明:

比父母“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是什么样子”。1.小孩拥有高学历父母:意味着父母本身智商较高,或者有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

3.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地位:意味着父母本身可以在不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为孩子提供比较充足的教育资源。

5.小孩的妈妈在30岁或者更晚的时候生她的第一个小孩:意味着孩子的妈妈更愿意将时间和金钱投资在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以及在养育第一个孩子时,内心更成熟。

7.小孩在家里面有很多书籍(父母看的):意味着父母本身热爱阅读,有一定学识,视野广阔。

而不相关的因素,更多地和“父母做了什么”有关:

2.小孩拥有完整的家庭:这可能意味着父母双方为了孩子,在强忍着不合适的婚姻。然而这项研究表明,“完整的家庭”并不会让孩子的成绩变好,而“不完整的家庭”,也不会让孩子的成绩变坏——影响孩子成绩和个性的,其实更多是“家庭氛围”,而不是形式上的“完整”。

4.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这可能和我们“孟母三迁”的印象相悖。其实住进更好的小区,并不会直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相反,如果家长是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购买学区房,可能会让父母更期待孩子的好成绩,这反而会让孩子充满压力。

6.小孩的妈妈在孩子出生后到幼儿园之前不工作:0-3岁时,“家长工作与否”的因素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所以担心“选择了事业就对不起孩子”的家长可以松一口气了,如果家长在事业上成功,还可以成为孩子榜样。

8.小孩的父母每天给他们读书:如果父母本身不爱读书,只是给孩子每天读绘本,就无法将阅读的快乐传递给孩子,孩子也就难以产生阅读兴趣。

这个结果一公布,扎了很多家长的心。

原来,我们为孩子的那些殚精竭虑,节衣缩食,甚至放弃事业,统统都是没用的!

那我们还要怎么做?

孩子的希望在哪里?

其实,孩子的希望,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常常会忘记一件最重要的事:

身教大于言传!身教大于言传!身教大于言传!虽然我们都知道这句话,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注意力聚焦在“孩子做了什么”上,却忽略了“我们自己做了什么”。

所以,我们自己往往沉溺于麻将或网剧,却要求孩子远离游戏和电视,热爱学习;

我们自己往往得过且过、“60分万岁”,却要求孩子必须优秀,最好能成为“别人家孩子”;

我们自己一读书就犯困,去博物馆就像“定点打卡”,却抱怨孩子不爱学习,知识面不够;

甚至我们挖空心思,为孩子“刻意创造”一个丰富的环境,天天往家里带绘本,每周带孩子上四五个兴趣班、辅导班,每年两次出国游……却忘了,我们自己,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

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全都看在眼里。

当我们自己拿起书本,甘之如饴地阅读,孩子才会明白“书是好的”;

当我们自己对博物馆和大自然充满兴趣,孩子才会对知识产生探索欲;

当我们自己内心强大,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困难,孩子才能真正变得坚强,不会为了小事哀声叹气;

当我们自己主动把握人生,追求卓越,孩子才能学会勇敢积极,不会轻易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所以,还是回到那个问题:

优秀的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答案是:

我们要想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首先应该做好更优秀的自己。我们希望孩子以后什么样,现在就应该努力地让自己变成什么样。

毕竟,我们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而孩子也是在照着我们的样子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