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喆同学放学,顺便在游乐场玩了一会儿。孩子正玩儿滑梯,我突然听到有争吵声。
大概两个小朋友都想玩某个玩具,开始争抢,其中一个小男孩的妈妈要求另一个小朋友要排队。被说的小男孩的爷爷不干了,回击:“孩子的事,你一个大人瞎掺和什么?”
你来我往,嗓门越来越高,吵架内容也脱离了事件本身。
爷爷带着的孩子被吓哭了,妈妈带的小男孩儿可能年龄稍大,冲到吵架的两个人中间,一边摆出保护妈妈的架势,一边大声叫着:“不要欺负我妈妈!不要欺负我妈妈!”
盛怒之下人的情绪很容易失控,任何反应都是出于本能,根本没有经过理性思考。所以当小男孩跳跃着保护妈妈时,那位爷爷的巴掌高高抡起。万幸的是,三四个工作人员及时赶来,阻止了事态进一步恶化。
我无法想象,这一巴掌如果真打了下去,事情会混乱成什么样子。保护妈妈的小男孩虽然行动上没有露怯,我还是从他眼神里读到了惶恐——毕竟只有三四岁,对于妈妈的咆哮以及对方的辱骂完全没有消化能力。
虽然事情并未发生在我们身上,但到家后喆同学还心存恐惧,跟爷爷奶奶一个劲说:“爷爷骂人了,阿姨也骂人了,小朋友都哭了,喆喆也哭了。”
老早以前,我听亲戚说过类似的事儿。
也是在游乐场,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发生冲突,男孩的妈妈不知道说了什么,女孩的爸爸走上来直接一脚踹了过去。男孩的妈妈后背磕在了桌子角上,虽然有缓冲泡沫,也疼得站不起来。小男孩一看有人打妈妈,冲上去咬女孩的爸爸,女孩的爸爸一下把孩子推出去四五米远,小男孩倒在地上,好大一会儿才哭出声来……那一刻,妈妈躺在地上起不来,自己被一个那么大块头的人打,小小的他,内心的恐惧远胜于身体上的疼痛吧?
听到这个故事,我一下联想到了震惊全国的北京大兴摔死女童案。在案件发生的好长时间里,我都像得了被害妄想症,不敢一个人带孩子上公园,不敢单独带孩子去商场,只在小区里转悠。
从那以后,我成为一个很怂很怂的妈妈,公交上别人给我们让座,被别人抢先一步坐了,就自我安慰只有四五站,站一会儿也没关系;去超市买东西被人插队,我只是笑笑不再意气用事。
即使和娃爸一起出去,遇事也多半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有一次,我们逛完庙会,在一家肯德基吃饭,等了二十分钟才有一桌人离开。我刚想把手里的水杯放上,身后一个女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自己点的餐放在了桌上,说:“你们就两人,我们四个人,这个四人桌我们来坐吧。”
我看了看她身后的两个娃,没再吱声。娃爸点餐回来,看到我和别人拼桌,就问怎么回事,我把事情简单描述,他直骂我太没有原则了,说:“你对这样的恶人宽容,就是对自己原则的践踏。”
我笑笑说:“这不是也一样有地方吃饭嘛!”
其实,在被让位之前,我脑子里是经过飞速判断的:那女的好意思抢别人位置,平时肯定是如此行事已经习惯,决不是什么善良之辈。我坚持不让,多半引来唇枪舌战,而我最不希望的就是孩子看到我声嘶力竭。
有一个朋友,对各类争吵有着本能的厌恶。恐惧来源于初中时,她和妈妈去赶集,因为小商贩缺斤少两,妈妈和对方理论,对方不仅死不认账,还动手打人。看着妈妈先是像个泼妇一样骂街,接着被小商贩夫妻以影响生意为名抽了几个大嘴巴,才十几岁的她虽然尽力去帮助妈妈,但心底的烙印永远挥之不去……
现在很多人戾气太重,我们无法判断对方心里藏着什么魔鬼,人性根本斗不过魔性啊!真吵架或动起手来,对错已经毫不重要,失了身份、伤了最亲近的人才得不偿失。
遇人恶毒残暴,他污随他污,我自不染泥,不与其同层次共见识,这是最不伤自己的冷处理。
早在数百年前,王阳明就在96字家训中写到: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某次,和好友去看电影,别人坐了我们的位置。我们展示电影票后对方仍不离开,还污辱我们“丑人多作怪”。好友没和对方废话,直接找工作人员,问她是否对票入座,得到肯定回答后,直接让工作人员过来处理。我问她:“你一点都不生气?”她反问:“为什么我要生气?干嘛因为别人的态度影响自己的心情呢?”
如果换个不理智的,恐怕在对方出口不逊时就被激怒,就直接来一句“你丫坐了我的座位,还强词夺理!”,然后直接硬对硬干仗了吧?
狗咬了你,你当然不能去反咬狗一口,我们只要下次注意保护好自己即可。那种觉得天下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让路的人,总有一天会遇到比自己更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或动物。就像前几天新闻热点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一样,女主角平日在老公面前嚣张习惯了,以为在野外也可以随心所欲,终究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遇到事情,父母是冷静处理还是争吵式处理,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对待事情的态度。如果父母是遇到事就吵得天翻地覆,孩子也会觉得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如果父母遇到事情采取平和、理智的处理方式,孩子也会聪明地把握掌控事情节奏的精髓——
去超市,快一点慢一点都没关系,能买到东西就行;带孩子外出,口舌之争完全没有必要,孩子开心全家平安就好;带孩子拍照,店员推销不成的冷脸不去看就好,留住孩子的美好瞬间最重要……自己的心情自己做主,把握住当下事情的核心,旁枝末节自动忽略,任何时候都别忘记:孩子们纯真的眼神看着我们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而置孩子于危险之中,毕竟我们真的无法判断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不是装满垃圾情绪的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