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慎之(关系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
终于有一次夫妻二人单独去香港旅行的机会,与儿子分分秒秒待在一起的我很动心,和帮我照顾宝宝的姥姥谈了几次都未果。
我说:“为了他,我都两年没离开北京半步了!”
我妈说:“我也是!”
我说:“我也需要休息,我现在连个礼拜天都没有!”
我妈说:“我也没有!”
最后,拗不过“做母亲就得无条件牺牲”的舆论压力,只能放弃。
旅行成了梦想,爱情早已“阵亡”。儿子出生后,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成了我的爱好,我勒令老公也加入到这个行列,并且明确分工,我负责文字记录,老公负责图像和视频记录,我们定期进行整理。可是每到年底翻阅照片的时候,看到孩子一步步成长的欣喜都无限欣慰,可是一张张图片中,只有儿子,或者是我和儿子,或者是他和儿子,一家三口的照片都很少,更不用提我们两个人的照片了,几乎年年为零。
★ 专家解读 ★
自己“安全”,家庭才能“安全”
飞机起飞前的安全演示录像中是这么表达安全的:如果出现意外需要用氧气面罩时,大人一定要先给自己戴好,再给孩子戴。这对应在生活中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先学会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第二,夫妻关系的和睦,是孩子成长的优良沃土。
中国式教育,总会让人认同妈妈应该是用牺牲自我的方式去满足所谓的道德规范,这种牺牲也包括将夫妻关系降格于照顾孩子之下。但这样的牺牲,恰恰容易引起强烈的内心冲突,因为这种“好心”禁不起现实的检验,一定会办成“坏事”。
夫妻双方都曾经是带着自己最好的状态出现在对方的视野里的,并且一直努力地做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当“努力”和“最好”变得力不从心,双方又都不愿意承认和接受时,往往就会无意识地成为对对方的攻击。因此,照顾好自己,稳定彼此的关系,才能够使家庭更“安全”,也才能使养育变成真正有益于孩子的养育。
本文来源:《父母必读》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