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晓昕
来源 | 爱如是博客
我还是准妈妈时,也曾盲目热衷于了解幼儿识字法、背圆周率后一千位数等有关神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后来随着对各种不同体系教育理论的逐步了解,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实践逐步展开后,才知道世上的神童不多见,常见的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
现在我只有一个目的: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智商和情商全面发展的孩子。
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自在、善良勇敢、内心快乐,有爱心的人,打下这样的人格基础,进入小学、中学,对于学校里的那些知识性的学习是完全没问题的。
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现代父母早期教育问题。
1
注意 3 岁前的敏感期
遵循孩子的天性
孩子在 0 - 6 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 0 - 6 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后台回复「敏感期」,可以查看 31 个敏感期的不同表现)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
其他各个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现,比如五六岁时有一个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让孩子顺利自然地渡过,才会保持健康的心态。
2
不要教孩子
只要示范
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
举个例子:
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
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
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 18 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
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能辨别好。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三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还处于不能换位感觉阶段,也就是说如果教左右,必须镜面示范:认左边时,成人站在对面,必须举右手,认右手时,成人在对面须举左手。辨别左右有时成了一个孩子某个时间段很难的事,其实是成人不知道孩子的镜面认知方式造成的。
3
正确处理孩子的哭闹情绪
是建立良好性格的开始
喜、怒、哀、乐、恐惧等都是老天赋于人类的正常的情绪表现。我们成年人总是喜欢高兴的事,对于啼哭常常觉得很烦。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们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说「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非常大的错误。
哭是他内心矛盾和冲突的释放,不是坏事,成人只要轻轻地拥抱他,抚摸着他的后背。
第一句话说「哦,宝贝,妈妈知道……(刚才发生的什么事),你非常难过,妈妈理解你」「哦,宝贝,妈妈知道你摔疼了,还有一点点吓到了是吗?」,这是共情,表示我们理解他,接受他的悲伤是调整他的情绪的开始。
第二句话一定要说「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很重要)」,这样一说他会很快开心起来的。
第三句话是「妈妈爱你,妈妈理解你」。
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觉呼出去效果更好。
几个月的婴儿一旦啼哭我们常常口中应叨着「来啦来啦」就十万火急地冲过去,这样不好,孩子会养成用控制大人的心理。应该用轻松而平缓的语调说:「饿了是吗?妈妈来了」。一旦孩子挣扎哭闹拒绝某件事就用妥协的声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应该用平缓的口气说:「好,现在不要,我们等会儿再……(做某件事)」。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可以用哭闹控制大人,可以随心所欲。
许多时候教育方法的实施要善于观察总结,而不是一以概之。
- 今日作者 -
林晓昕,厦门爱如是教育机构创办人,在儿童教育一线深耕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