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父母,凭什么让孩子听话?!

作者:功夫妈咪孩子教育 08-27阅读:5940次

[请花一秒,点击上方“关注”,也许有惊喜哟!]

/01/

在育儿师兰海主持的节目中,有一个12岁的女孩青月,很胆小,说话总是小声又小心的样子。

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在家里,爸爸心情不好的时候,青月如果想说点什么,爸爸就会粗暴地打断她,冲她发火。

妹妹总是抢她的东西,抢不过就哭。青月试图向爸爸解释真实状况,但是在爸爸眼里,她的解释都是“犟嘴,不听话”,甚至说“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后来的时候,青月每次受到委屈,从来不敢解释,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或者发呆。

她和爸爸说话变得小心翼翼,绝不多说一句话,最后主动和爸爸的沟通只剩下了一句话:“爸爸,妈妈呢?”。

育儿师鼓励她通过写信的方式和爸爸说出自己的委屈和想法,她说不敢写,更没有勇气把信给爸爸……

家是孩子安全的港湾,原本可以让孩子自由表达,但是青月在家里却如惊弓之鸟,不敢轻易开口说话。

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点,她每次都安慰自己:因为爸爸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听我说话才会这样。

然后她心安理得地选择妥协和逃避,并且把这种与爸爸相处的方式延伸到了外面的人际关系中。

在学校的时候,她从不愿意主动和别人沟通,每次和别人发生语言冲突的时候,她就会马上做出妥协,并且安慰自己:我自己的意见其实也没有那么好。

所以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她都不善于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坚持自己的观点,她变得自卑、胆小、敏感。

育儿师认为,爸爸如果还学不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肆意打断孩子的表达,让孩子长期这样压抑自己,青月的性格将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02/

除了青月爸爸的 “打断型”,其实还很多父母表现出其他不听孩子讲话的类型。

心不在焉型:

上次去朋友家,我看到他和女儿的一段对话:

女儿:爸爸,刚才露露打了我......爸爸,你听见没有?

爸爸:听见了。(盯着电脑打字)

女儿:她还抢了我的玩具......爸爸,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

爸爸:我听得见,我现在忙,然后呢?(盯着电脑打字)

女儿:算了,没有事了,我去看电视了。

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如果父母盯着电脑、电视、手机,会让孩子感觉挫败、气馁,进而放弃沟通,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选择在父母面前“闭嘴”。

否定型: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女儿要和比自己大11岁的男友结婚,妈妈嫌弃女婿年纪大,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女儿好,不同意这桩婚事,还扣住户口簿不让他们办结婚证。

后来女儿多次和妈妈耐心协商,妈妈仍然固执己见,还很有道理,“我是为了你好啊”。女儿被迫无奈,把妈妈告上法庭。

这些父母,无论孩子做什么,他们都以“为你好”的名义进行否定,罔顾孩子真正的需求。

他们希望,孩子的思想,就像自己思想的影子,不要出现丝毫偏差。

宣泄型:

在一个育儿节目中,7岁的小女孩琪琪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同学不但抢了她最喜欢的画笔,还画花了她的衣服,她觉得特别委屈,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回家后她告诉了妈妈,想寻求安慰和帮助。结果她刚说了一句,妈妈就火冒三丈地说,“你这孩子胆子也太小了,你为什么总是这样?从幼儿园就被人欺负!”

琪琪睁着眼睛可怜兮兮地看着妈妈,即使有天大的委屈,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种类型的父母,听到孩子说话,第一反应是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告诉孩子处理方法。

结果父母重复说,孩子仍然会重复错,妈妈骂孩子笨,其实真正笨的是妈妈。

这些不会“听话”的父母有一个共同特点:孩子说话时,父母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根本听不到孩子内心的声音。

/03/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12岁之前如果不能和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使TA觉得“爸爸妈妈了解我”,那么在今后的人生中,父母都很难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不仅如此,说话不能被好好对待的孩子,还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美国爱荷华大学的语言学教授温德尔·约翰逊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选取11个语言表达正常的孩子,每当这些孩子正在说话的时候,就会用类似“你如果不会好好说话,干脆就不要说话了!”这样的话语被打断和警告,

这些孩子还会被暗示有口吃,语言能力存在问题。

结果5个月后,这些原本可以正常交流的孩子,开始变得交流困难,甚至拒绝和人交谈,并产生极其严重的焦虑和自卑症状,就像文章开头的女孩青月,而且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这些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去解决,他们会焦虑,无计可施时就用行动解决,比如哭泣、发脾气、暴力等。

另外,孩子不能和父母正常沟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和重视,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精神饥渴。

于是TA迫切需要另外一种沟通方式来缓解内心的失落、焦虑和不安全感,比如网络、游戏。

在纪录片《中国的网瘾少年》中,那些患上网瘾的少年,无一例外都和父母无法正常沟通。

一个16岁的网瘾少年对父母说:

“每次我说什么,你们总是‘不理解’、‘不相信’。我特别压抑和孤单,每天只能对着小熊玩具说话。”

“你觉得我为什么上网?上网都是我一个人的错吗?在家里都没有人重视我。哪次出去我们没有吵架?”

“我并不觉得网络是虚拟的,他们也是人,他们在电脑另一边坐着,我们可以互相关心。”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孩子有救,他只是太渴望重视和理解了,只要父母和他好好沟通,他会慢慢变好的。

但是父亲没有看到他的孤独,只是抱怨说,“我养了你16年,你为什么要这样?”

压抑、痛苦的孩子最后喊出“我马上死给你看,我拿命还你。”沟通戛然而止。

无论多么内向的孩子,都曾经是爸爸妈妈身边的小话痨,那些被父母“没时间”、“无聊”、“不行”、“怎么可能”等语言打发的孩子,很难获得健康的人生。

妈妈总是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其实在孩子心中,也有一句话:爸爸妈妈,你再不听我说话,我就不爱你了。

/04/

不会听孩子说话的父母,怎么可能培养出听话的孩子呢?

无数本书、很多个专家都会告诉我们,如何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听话的父母。

想想我们自己,自己说话时被打断、否定时,说出的话别人不理解、不支持时,我们是什么心理、感受,孩子基本也是这样的。

想一想,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们的话,我们就应该如何对待孩子。

比如,和孩子说话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建立同理心。

有一次,我和孩子约定好再看10分钟电视就睡觉,10分钟后,我叫了他三次,他都只说一句话:“妈妈,我再看一会”。

当我开始有点不耐烦准备催他第四遍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看的这集动画片还剩五六分钟才结束。

我想,如果是我看剧,剩余几分钟,我无论如何都会把它看完再去睡觉的。

后来的时候,我就会告诉孩子,“你把这集看完我们就睡觉啦”。而孩子也会在这集结束后开开心心地关掉电视。

再比如,不要拿自己的经验去打断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思考和尝试。没有人喜欢别人居高临下地对自己指手画脚。

在《妈妈是超人》中,5岁的嗯哼要榨果汁,并且他的做法就是直接把樱桃、蓝莓放在杯子里,嗯哼开心地说:“这个汁酸甜又美味。”

霍思燕没有阻止他,只是轻轻提醒他“它没有成为汁。”

然后嗯哼就直接把水加入杯子中,发觉没有味道,嗯哼说“要搅拌才行”,“我敢肯定这个可以。”

霍思燕仍旧没有打断他,只是微笑看着他思考、尝试,然后引导他不断改进。

适应孩子的节奏,给他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表达,多点耐心询问孩子“你觉得呢?”

孩子说话时,我们就看着TA,认真地等着TA说完;孩子说不明白,我们就引导TA说清楚;孩子说完了,我们再给予鼓励,“宝贝表达得很完整,我听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