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姐说
因为被包办代劳太多,很多孩子被指责独立性不够、动手能力不强。于是,总能听到身边很多父母对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目的自然是为了锻炼孩子。这么好的发心,怎么就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了呢?在孩子求助时,到底要不要帮?具体怎么帮,才能既帮助了孩子,又没有失去让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本文有妙招。
壹姐:尹建莉父母学堂金牌辅导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佳萌朗读音频
音乐:α·Pav-La Lune 梁欢-命运回廊
在我们的传统中,有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就是要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锻炼孩子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越来越多的事情上能够不依赖别人,这一点肯定重要。
但是——
如果一味强调“要自己做”,那就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
为什么?真有这么严重吗?
大家都知道安全感这个概念,也都知道安全感很重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
那到底什么是安全感呢?
在和父母们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觉得我的孩子安全感不够。或者说某个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从来不缺吃穿,也几乎没经历过事故、战争和自然灾害,一直都生活得很安全,那么安全感不足是怎么造成的呢?
造成安全感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孩子觉得得不到足够的帮助。
要想真正理解安全感,就必须理解人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社会性。
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因此对于每一个人的生存,不仅需要自己做事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得到他人帮助的能力,这两项能力是缺一不可的。
而对于孩子来说,得到他人帮助尤其重要,因为严格地讲,人类的孩子假如得不到他人的帮助,那就根本无法生存。
一个孩子的生存竞争力,不取决于他自己能够独自做多少事,而取决于他能够获得多少他人的帮助。
(这里所谓的他人,主要就是指父母等成人养育者。)
——路易斯·科佐利诺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
总之,能否得到父母的帮助对孩子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安全感的重要组成。
因此,每个孩子都具备一个本能,就是要经常确认父母是否能提供帮助,如果他发现得不到足够的帮助,他就会觉得不安全。
可是,怎么会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呢?我们怎么会不帮助孩子呢?别说帮助了,我们为了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的牺牲都心甘情愿呀。
相信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声。但是,孩子也这么认为吗?
以前曾经给大家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要求孩子自己拧开瓶盖,锻炼他努力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能力,有什么错吗?
刚才说过,努力自己做和得到他人帮助,这两件事是缺一不可的。因此锻炼孩子努力自己做本身没有错,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帮他。
这里又要提到咱们之前讲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孩子的大脑发育状况。
孩子的大脑还非常不成熟,因此他对一件事情形成的认识,还处在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的阶段。
在让孩子自己拧瓶盖这类事情中,父母可能只是简单地认为——我是在教给他们“要自己努力”的道理。
但这样的经历在孩子大脑中形成的认识很可能是:我需要帮助时,我爸爸不会帮我。
那么难道说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做所有的事吗?当然不是。即使我们这么做了,也只是让孩子得到了帮助,没有让他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有没有二者兼顾的办法?
还是以拧瓶盖为例,爸爸可以这么做——
会毫不犹豫地表现出愿意帮助他的态度,但行动上并不一定就是伸手把瓶盖拧开。
爸爸说:“好嘞,我来帮你!”然后可以握住瓶子,让我儿子来拧瓶盖。
也可以用拿过瓶子,表情稍微夸张地使劲拧,边拧边说:“哎呦,还真够紧的嘿。我拧几下拧不开。”再给孩子——“换你试试”。
这样轮流来,不管最后是谁拧开的都没关系,总之这会让孩子参与到一个合作努力的过程中,既让他努力了,又不会让孩子觉得他需要帮助时,爸爸却袖手旁观。
这跟“事情与心情的区别”类似——
我们只需要在心情的层面表达有求必应的态度,但在具体事情的层面,并不一定就是伸手帮孩子把事情做了。
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既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愿意帮他,又有机会继续努力锻炼自己。
很多专业人士都一再强调必须让孩子在心里确信能够随时得到父母的帮助,借用游戏力作者科恩博士的话说,就是: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随叫随到。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可能会担心: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变得事事依赖大人了吗,不就没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了吗?这个担心,其实又是因为把事情上的帮助和心情上的帮助搞混了。
咱们仔细回顾一下孩子成长的过程,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孩子会先努力练习自己走路,等到会自己走了,就开始粘着让大人抱。
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类似的模式:孩子先要自己吃东西、先要自己穿衣服,你喂他帮他,他还会不干,等真的有能力自己吃、自己穿了,他就开始要求大人喂饭、要求大人帮着穿衣服了。
我们以前对这个现象很不理解,甚至误解为孩子耍赖,甚至有人把这说成“行为倒退”,其实这个现象的真正含义,是孩子在本能地确认:我现在能自己走开了,那我还能随时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吗?我现在能自己做很多事情了,那么爸爸妈妈还会帮我吗?
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让孩子继续锻炼,因为他已经锻练过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答案:爸爸妈妈仍然会帮你。
对于孩子,能够随时得到爸爸妈妈帮助的世界,才是安全的世界。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留意:
我们往往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另一方面,当孩子在自己做事,并没有要求指导和帮助的时候,我们又容易横加干涉,告诉孩子“你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做更好……”
这样一来,我们不但毁掉了一个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检验和锻炼自己能力的时机。更糟糕的时候,我们的“帮助”让孩子感觉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怎么做都不对。这种挫败感,对独立性和自信心也是巨大的伤害。
尹建莉父母学堂“戒吼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14期,共有四万多人次家长参加了戒吼活动。活动结束后的调查问卷显示,活动有效率高达96%以上。活动中有高级辅导员为家长们答疑解惑,通过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家长们在育儿中的困惑与难题。参加“28天戒吼活动”,不发脾气也能养育出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
活动报名
作者介绍
李岩,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游戏力 ID:youxili123”。
主播介绍
佳萌,临清人民广播电台主播,能够听到我的声音就是缘分,愿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生活。喜马拉雅FM:佳萌的声音。
尹建莉
中国图书市场畅销奇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中国家庭教育领域里程碑式的作品,呈现了最完美的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连续9年全国家教图书第一,影响1000万中国家庭。出版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从“小”读到“大”》。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yinjianlifumuxue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