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这碗鸡汤有毒

作者:家有男孩 09-03阅读:1217次

父母知了

今天,“一年级的那些事”系列算是正式开张了,继续陪伴幼升小的那帮孩子开启一年级的学习历程,这种生命历程会非常奇妙,许多父母往往忽视了享受这种奇妙的过程,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先来讲述一个场景:一个在外打工的年轻爸爸带着一位幼升小的孩子在学校报名,但这个孩子已经离开幼儿园半年了,原因是孩子的祖父母身体出了状况,只好回家照顾,孩子没人带只好辍学回家,问他这孩子半年在家做些什么,年轻的爸爸眼圈都红了“感觉耽误了孩子,就是在家里和更小的孩子玩了半年,原来学的都忘得差不多了,基本的东西也不会了,实在是没有办法……估计在这里也读不成,只能回老家再读了。”这样的场景仅仅是流动儿童受教育的一个缩影,更多,更为丰富的场景还有不少,这也是诸多不同层次一年级孩子的真实状态。

有一句话这么讲“宝贝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看哭了多少父母!”然而,这实际上仅仅是一个煽情的标题,真正负责任的父母总会找到周全的方式,赚钱是现在进行时,而培养孩子是一般将来时,只顾现在就会失去将来,失去将来,你现在的所有的努力意义何在呢?

所以,从一年级开始,父母一定要负起责任来(这是假定之前有些父母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那么,这个阶段的关键期不能在错过了。)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让孩子和自己都能够感受到爱和满足,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灵拓宽的过程,更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你要知道生命不仅仅是自然年龄的长大,更在于生命质量的丰厚。

好,你也许会说,这些道理我懂了,那么现在就要讲一些具体的干货了。

1、在入学之初的一周内(当然,现在这个已经晚了一点,但还不是最晚),要完全弄清楚学校针对于学生的各种时间安排。参照校车接送时间地点,参照课表。需要保存一些必要的电话号码:班主任、任课老师、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问一下校长的电话,沟通渠道越多,信息量越大。

2、在一年级的最初两个星期,坚持每天临睡前,带孩子一起检查第二天早上要用的各种上学备品,顺便也带孩子跟您一起准备您第二天一早需要的东西,这样的整理可以让孩子有一种规划的意识,形成习惯之后,孩子就不会出现凌乱的桌面,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了。

3、要坚持做到每天老师要求带的学习备品或者其他物品及时帮孩子带上。若孩子常常记不清楚,参看第4条。

​4、至少要有孩子班里其他2位同学家长的电话。妈留妈电话,爸留爸电话。留家庭状况差不多的家庭的电话。现在基本都有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了,要定时关注群内信息,尤其是老师发布的@所有人的信息,你也在所有人之中,别让孩子第二天进教室感到孤独“就你没带那个啥,你爸没看微信信息么?”

5、让孩子每天离家时跟家里其他成员说再见,与送孩子上学的人说再见,接孩子以家后,让孩子与其他人报告他回来了。这种礼仪教育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让他明白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生活,积极乐观的招呼态度是对生命的一种肯定。

6、一年级第一个月,孩子写作业需要父母陪伴,这个陪伴不是看孩子写作业,而是自己在一旁读书或者做不影响孩子的事务。孩子作业都写完了,征求孩子意见或欣赏或检查,孩子有错误,不要让孩子改,要用别的纸再出类似的题目:
A、若孩子能做得出来,让孩子检查自己作业是否有错误,然后改正。在作业本上用铅笔记录孩子不会这样的题,语气为记录孩子不会,不要写成质疑老师教不好。任何老师不在乎质疑,但是孩子在乎,孩子若是发现家长轻易或经常质疑老师,孩子会马上产生看不起任何老师的心理。
B、若孩子做不出来,请家长讲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检查作业。之后怎么做参照A。

7、孩子的着装非常重要,不可以让孩子穿脏、破、过于时尚的衣服上学、过于旧的衣服上学。衣服要得体,干净,方便孩子运动。若学校当天不需要穿礼服,请孩子穿运动鞋,个别学校穿礼服,请给孩子配儿童皮鞋。

8、对孩子带回来的各种不属于家里的东西,深究到底,必须弄清楚来源,然后该送还的送还。

9、送孩子上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因为你现在接送,就为了将来不接送时孩子也懂注意安全。

10、目送孩子进了校门之后,别停在校门口,该去哪儿去哪儿,很多孩子进了校门迟迟不进课室,形成了各种安全隐患与坏习惯,这与家长做事拖拖拉拉在校门口与其他家长没完没了聊天不无关系。若有事需要交流,请离开孩子可能看到的视线。

11、永远不要突击到孩子的学校或者课室里去,孩子最反感这样的惊喜,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课室是办公室,是他自己的另一个世界。想去可以,必须提前告之孩子。同时,说了第二天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若是保证不了时间,就请闭嘴,否则第二天孩子在你不去的时候,会等一天,在你去晚了之后,会埋怨你一天。将来若是你的孩子不诚信,那就尽量少说学校或社会了。

12、坚持关注与学校相关的新闻,坚持了解学校周围的治安环境,现在每个学校都配有警务室,有相应的派出所领导担任学校的重要安保职位,若发现学校周围的安全隐患,从班主任开始及时逐层报告,并跟进了解。有家长觉得,这是应该学校做的,可是家长要明白一个此生不变的事实:孩子是你自己的。所谓:爱一个人,就要首先爱他的环境。

13、作为家长,没事儿看看自己家书柜,有书柜还是没有书柜,书柜里的书到底还能不能看,你自己看书吗?若是你自己没有看书,将来孩子不看书,你就别说孩子了,因为孩子首先是父母的复印件,不仅仅是外貌上的,也是精神生活层面的复印件,一个喜欢吃喝玩乐的家庭,孩子喜乐一些也是比较正常的,复印件不行,原件可能出了问题,别埋怨别人。

14、一年级孩子已经开始有了朋友意识,让孩子学会择其善者从之。上策不封顶,下下策:物以类聚。实在找不着好的朋友了,就选择与自己差不多的吧,不要往下找,孩子的未来决定家族的未来。交友不慎,生命的质量也会大受影响,例如像昆山龙哥这样的人,结交的自然也是不入流的圈内人。当然,孩子的世界相对是单纯的,只要兴趣爱好相同或者地缘距离相近,都有可能成为好朋友。

15、家里有困难的,例如:孩子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一方有重病,家里老人年纪偏大,或者家里经济出现重大问题……等等,父母一定要跟老师实话实说,说出来的好处不是暴露隐私或者博得同情,而是老师在知情之后一定会做到怎么样营造一个更适合您家孩子成长的心理空间。放心,任何老师对学生家庭状况的秘密都会守口如瓶,家长不要担心。老师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您家里有困难,您千不说万不说,这样就没办法从平时的生活中,帮助您的孩子了。

除了这些显性的准备,另外,还要为孩子做这些隐性准备:
一、心理准备
首先,告诉孩子上小学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懂得更多的事情。也要引导孩子懂得学校的学习与幼儿园的游戏不同,不能视课堂学习为游戏,随意大笑喊叫,破坏课堂纪律。应该集中精力听讲,认真细心地完成作业,学习结果要达到标准要求,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教育孩子要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告诉孩子怎样正确对待集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争取在班集体内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引导孩子对集体生活、对老师、同学和学校产生向往和期待。
第三,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一下校园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在家里也要帮孩子布置出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角,让孩子在家中先体会一下成为小学生的新鲜感受。
第四,切忌吓唬孩子和批评老师。常见到一些家长拿学校和老师来吓唬即将入学的孩子:“再闹,等你到了学校,让老师管你!”也有一些家长,尤其是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家长,常常很轻率地当着孩子的面非议学校和老师,说学校教学质量不行,或说老师水平不够等。这种负面评价使得孩子还未入学就与学校和老师有了抵触情绪,怎么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呢?
孩子从一开始能否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如何。只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育工作,孩子上学就不会发憷,就能为孩子的学习、进步打下稳固的基础。

二、作息时间调整在孩子入学前,家长最好制定一个与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一段时期的预演,这个在之前的幼升小专题里专门讲过,这里再简单叙述一下。如,早睡早起,家长最好能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从7月开始,可逐渐安排孩子进行午间活动,让孩子习惯不午睡;家长每天晚饭后都要看报,可让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孩子上学后,很自然就习惯了晚上做家庭作业。三、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学习习惯上,入学前的一段日子应增加孩子安静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如剪纸、玩拼图、写字、画画等,以便入学后能尽快适应课堂学习。此外,还需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比如:记住老师留的作业并能完成)。在生活习惯上,帮助孩子了解小学一日生活,提前作些准备,提高孩子自我照顾和保护的能力。孩子必须学会正确的穿衣、裤、鞋,有好的饮食及进餐习惯。

四、上学线路研究
孩子上学是一件大事,虽不需如赶高考般细致,但踩点、线路和接送人员的安排也需筹划好。
如果孩子上学由父母接送,那作父母的必须安排好孩子上学的时间与自己的工作时间。如果由祖父母辈接送,那为父母的也应该为长辈安排好行程,确保是最为安全的路段和时段。
建议上学前踩点几次,一来可以熟悉上学线路,二来也借此带孩子多去新学校走动一下。踩点的时间建议可在周一和其他工作日各进行一次,一般周一可能特别拥堵一些,多次探路的目的就是寻找到较为合适的路径。
在新学期的第一天,记得提前出门,以应对可能的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以免耽误孩子准时到学校。
总之,在孩子入学这件事情上,为父母的要做到外松内紧,尽可能不要把紧张的情绪带给自己也带给孩子。在思想上重视,落实到行为上需细致,但千万不可焦虑。毕竟孩子入学只是慢慢人生的一小步,即使做得不够好,也无需太过自责。

你看,真正要做好陪伴孩子成长需要父母费心费力处理许多细节,而绝不仅仅是一两句煽情的鸡汤话就可以糊弄过去的,“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对工作和孩子的教育都是一种责任推卸,凡是能处理好孩子教育细节的人,在事业上也一定会非常棒,两者有时是可以兼顾的,甚至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