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禾甜(爸妈精读主笔)
在对儿子的教育中,我至今还在后悔一件事情,发生在儿子五六岁时。
那天我把他从幼儿园接回家,他在客厅看视频,我去厨房做晚饭。
突然,他一声惨叫,冲到厨房,抱着我的腿,嚎啕大哭,浑身还簌簌发抖。
我正忙着对付炉子上的两只锅:一只马上要溢出汤汁,和另一只正噼啪作响,滋滋冒出油烟。
“怎么了?”我耐着性子问儿子。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地搂着我的腿,一直哭,我行动有些不便。
“快说呀,到底怎么啦?妈妈在忙着呢!”我开始有些不耐烦。
儿子还在哭,用手指指客厅,说“怕”,“别怕别怕,你是男孩,要勇敢,别哭了。”儿子的哭泣丝毫没有减弱,我急了,大声呵斥。
“你是男子汉,不许哭。”掰开儿子的手,我把他推到厨房门口。
儿子呆住了,愣愣地看着我,脸上挂着泪水,只是不再出声,张着嘴抽泣。
这件事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至少我这样认为。
后来,我发现儿子越来越胆小,对角落很害怕,稍微阴暗一点,必须有人陪;还对蜘蛛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恐惧。
询问原因,儿子才说:“那次看电影时,山洞里出现一只硕大的蜘蛛,很害怕。"
当电影《指环王》中那只大蜘蛛出现时,我也吓一跳,它用触角杀人的画面,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说,真是恐怖至极。
而我却让他闭嘴不许哭,要勇敢。
自己真是犯了大错,让他独自呆在恐惧里,没有及时解决,恐惧淤积在他内心,留下了阴影。
为什么会这样?无非因为他是男孩儿。
我相信很多父母跟我一样,听到儿子哭闹,心里就响起了警钟:
不行啊,你是男孩,你不能哭,你要勇敢。
你又不是女孩,哭什么哭呀。
男孩子还哭,不觉得丢人吗。
性别刻板观念让我们总认为女孩是柔弱的,理应受到保护和疼爱,能接受女孩的眼泪。
男孩就应该勇敢,“男儿有泪不轻弹”,哭就意味着胆小、不勇敢,娘,容易给男孩贴上这样的标签。
其实从生理结构上看,男孩脑干中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都比女孩要多,整个大脑的发育比女孩要晚6-12个月。
因此,男孩总是精力旺盛、好动、破坏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弱,更易用较极端直接的方式表达情绪。
而哭,就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形式。
但是刻板的性别观念,使男孩的情感需要最容易被忽略,常常被剥夺哭的权利。他们不得不把恐惧、愤怒、脆弱、受挫、委屈等负面情绪统统埋进心里。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不会哭的男人有个共同点,就是灭掉了负面情绪。”
当负面情绪没有了出口,压抑在男孩的心里,总有一天,当他无法承受重压时,就会以别的形式宣泄出来。
有的男孩用暴力以强凌弱;有的男孩表现出胆小逃避。
要么叛逆,要么抑郁。
但更糟糕的是,小时候不让哭的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哭了。
而当情绪需要宣泄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宣泄手段可能更加极端,更容易走向自我毁灭。
还记得“杀鱼弟”孟凡森吗?他已经病愈出院了。
经历过生死,“杀鱼弟”开朗了不少,脸上有了笑容,他说:“住院的日子有父母陪着最快乐。”
这句话听得让人心酸。
8年前,他因一则杀鱼的视频,一举成名。
视频中,小孟在自家鱼摊上手持菜刀,将一条条鱼开膛破肚。技巧熟练,眼神犀利,被网友戏称为“杀鱼弟”。
“杀鱼弟”排行老大,因为家中姊妹众多,小孟不得不辍学帮助父母卖鱼,维持生计。
年仅8岁,就要承担部分家庭责任。
不能喊苦,不能说累;不能贪玩,不能上学,只能拼命地干活。
稍有懈怠,父母便会责骂,他的父亲曾经用铁丝将小孟绑起来暴打。
负面情绪日积月累,终于在17岁这一年找到了出口,那就是毁灭自己,彻底解脱。
“杀鱼弟”喝下了百草枯自杀,幸而成功获救。
性别刻板观念赋予男孩勇敢、坚强、优越、责任等性别的社会属性,这就是“男子汉标准”,它要求:
男人应该意志坚强,有勇气,有支配权。男人应该什么都不怕。
男人应该全权负责一切,有优势,有优越感。
男人不应该有痛苦有感情。
Tony Porter是美国国务院国际讲师,非盈利组织“ACall for Men”的策划者、共同创始人。
他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社会所倡导的“男子汉标准”教育,让男人失去了自由,对男人实质上是一种束缚,他称此为男人束缚体。
男人束缚体要求成长中的男孩不能有害怕、无助、恐惧、委屈等情绪,哪怕这些情绪都是真实存在于孩子内心的。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麦克‧汤普森认为:
一味地坚持传统的刻板理念,阻止了男孩承认本身的情绪,也妨碍了男孩的情感发展,是引导男孩远离自我内心的一种错误情感教育行为。
Tony Porter曾经也被性别刻板观念引领,对女儿和儿子进行了糟糕的差别化教育。
他能容忍女儿佐伊在自己面前哭哭啼啼,却不能忍受儿子肯德尔哭泣。
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以“男子汉标准”,要求肯德尔不能哭,却不愿意去解肯德尔为什么要哭。
“你哭什么?抬起头来,告诉我,你错在哪里?”
“我根本不懂你为什么要哭?告诉我为什么?”
可肯德尔只有五岁。他根本不管什么男子汉标准,他只是为了宣泄情绪、表达感受而哭泣。
TONY还为自己没能把儿子培养成为坚强的男人而感到沮丧。
直到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因为失去大儿子满怀悲伤,却只能压抑内心的悲痛,只能躲在TONY面前失声痛哭。
边哭,边为自己没能控制住情绪,在儿子面前失态而向TONY道歉。
TONY突然意识到,他一直用来教育儿子的“男子汉标准”有多扭曲男人作为人的天性。
因为你是男孩,所以你不能哭;
因为你是男孩,所以你要勇敢;
因为你是男孩,所以你要强大;
因为你是男孩,所以你不再是人,你是机器人,不能有负面情绪,必须顶天立地。
前不久,在《幸福三重奏》中,大S和汪小菲一起坐高空缆车。
汪小菲双手紧紧握住栏杆,紧张的情绪都溢出了屏幕,观众都感知到了,但他却不肯承认。
直到后来,他才坦言:“其实刚才我真挺害怕的。”
大S询问为什么不承认时,汪小菲羞愧地说:“说出来多衰啊,那么大一男的,怕高。 ”
大S回答:“谁说男人不能怕高啊。”
是啊,谁说男人不能怕高啊,谁说男人就一定要伪装成强者啊,谁说男人就不能坦承负面情绪啊。
让男孩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坚强勇敢,不用掩饰脆弱;独立自强,偶尔也能撒娇,对父母有依赖。
因此,男孩正常表达情感的需要应该引起父母的重视。
面对一个哭闹不止的男孩,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德国心理学家卡萝拉·舒斯特告诫父母,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家长的情绪。
情绪越平静,越能冷静地与孩子沟通,因为如何回应孩子取决于父母如何认知孩子。
父母要有同理心,争取与孩子共情。
这时,轻轻搂过哭泣的孩子,告诉他,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同理心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理解,这种感知能驱散部分不愉快的情绪。
这种做法也得到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赞同,他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会与孩子共情。”
父母要多与孩子谈论他们的感受,引导他们选择表达感受的行为。
《妈妈是超人》中,霍思燕应对嗯哼哭闹的方法,很值得借鉴。
每次嗯哼哭闹,霍思燕都不是简单地让他闭嘴不许哭,而是先去体会嗯哼的感受。
有一次,嗯哼的脚被尖物扎疼了,大声哭泣。
霍思燕第一时间查看嗯哼的脚底,说:“踩到尖的东西,真的很疼。”
然后用尖物扎扎自己的脚底,对嗯哼说:“怪不得你刚才那么疼。”
运用同理心去引导嗯哼正确认识自己的感受。
此时的嗯哼已经放弃了哭闹,转而关心被尖物扎疼的妈妈:“那你快点拿开呀。”
霍思燕先用同理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再去教孩子应该怎么做时,孩子的接受程度就很高,孩子也就知道该如何去应对。
养育男孩,要更多一些耐心。
男人的世界很艰难,在他是男孩还能尽情哭泣的时候,就让他哭吧,并告诉他:“你不必坚强,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作者简介:禾 甜,富书签约作者,混迹于媒体圈的码字工。在凶猛都市披荆斩棘,心却向往东篱采菊禾田飞歌,微博@禾-田-飞-歌。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