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脏话?!是我的教养方式亮红灯了么

作者:大J小D在美国 09-13阅读:635次

昨天终于回归恢复正常更新了,分享了我上周在国内新书发布会提出的“成长型家庭教育环境”的感悟(戳->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四年多,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20年后依然优秀?)。

留言里有好几个朋友提醒我之前需要“填坑”的话题,当然昨天又有了不少“新坑”。于是今天赶紧“小跑步”先来填一个坑(吐舌头)。

这是不少父母头疼的一件事,孩子会说话后,突然日常对话中冷不丁就冒出了一句脏话。这对很多父母来说都是措手不及的,第一反应就是制止教育,然后效果肯定不会好,就会升级到“武力”解决,再说打嘴巴。可是效果似乎都不明显,反而陷入了一个死局。

那我今天就想提出一个挺另类的观点,如果我们就心平气和地让他继续讲会怎样呢?我每次和朋友分享这个观点,基本上隔着手机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大跌眼镜的表情,然后屏幕那边就会看到一连串的刷屏,“怎么可以?这样从小养成讲脏话的坏习惯长大了还得了?这个都不管,那父母的职责在哪里呢?”

我特别理解朋友们的反应,如果时光倒退一年半,我也是其中一员吧。但如今,当我重新解读孩子讲脏话的动机后,我的解题思路似乎就有所不同了。

孩子为什么会讲脏话?

老朋友们估计已经很熟悉我的解题思路了,先看到情绪,再解决问题。因此今天谈论的话题有个年龄限定,那就是学龄前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学龄前孩子讲脏话的动机无非有两类。

1、单纯模仿,寻求关注

很多孩子的第一次说脏话,几乎都不太明白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周围的成人或者大孩子在讲出某些词时所带有的情绪更加激烈。孩子对于情绪的捕捉是非常敏感的,于是他们就会想模仿,来体验这样的情绪感受,也想拥有这种“大人”的力量感。

而很经常的,每次当孩子说出这些词时,全家对他的关注就更多,这就会让他建立了一个错误的“因果关系”,我说这个词(即使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妈妈就会放下手机对我说话,全家都会围着我说话。于是,他们就会反复说,即使这是“坏的关注”,但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任何关注都是关注。

而且如果你的孩子正好处于2~3岁以后的阶段,可以掌控某一些和大人对着干的事情本身,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有力量的体验。

2、发泄愤怒和沮丧的情绪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尽管还不是很清楚地知道确切意义是什么,但他们懵懵懂了解了这些词是“不好”的。于是,当他们情绪极端愤怒和沮丧时就会出现讲脏话。

麻省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Timothy Jay曾经说过,当孩子还不会说话时,他们通过极端行为来表达这些情绪,打人、咬人、踢门等等。这时,如果我们去观察他们,就会发现和动物发脾气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直到孩子开始说话表达时,这些行为才会慢慢减少,而讲脏话也是表达情绪的工具之一,这是孩子非常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学习情绪表达的正常阶段。

从这个角度来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是脏话),相对于之前用极端行为表达,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以退为进”的应对策略

了解完了讲脏话的动机,大家应该对我开头给予朋友们的建议有更好的理解了吧。但是,这里的“让他继续讲”更多的体现的是我们父母当下的应对状态,用平静的状态回应,不大惊小怪,不打压制止,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应对策略。

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孩子有这个问题的根源。出于寻求关注的讲脏话,如果我们可以持续平静对待,孩子过一段时间就会自然不讲了。而出于情绪的讲脏话,那么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孩子疏导他们的情绪。

我曾经看到孩子各种“熊”第一反应就是欠管教,但后来我看到的是孩子的无助,他们不知道如何发泄情绪,他们实在太气了,气到只能用这样极端的状态来发泄。

因此,在孩子那个情绪的当下,不要急于教育,而是学会看到孩子的情绪。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影响他人,比如讲脏话这件事,并没有“实质”影响他人。那如果影响了他人,可以先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打人时第一时间先隔离;在餐厅大叫打闹地上打滚,可以马上带离餐厅。

然后平静地陪伴在一旁,回应孩子,“真的很生气呢,妈妈抱抱,妈妈陪你坐这边冷静一会”。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情绪被接纳了,他们任何时候都能安心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等到孩子情绪平静后,及时复盘,复盘不仅仅着眼于教育刚刚发生的是不对的,更需要针对今后遇到类似情况,除了生气(骂人),孩子还可以做什么。

比如出于沮丧的发泄,可以一步一步拆解过程,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出于愤怒的发泄,可以告诉孩子如何避免,比如遇到不喜欢的小朋友,可以直接走开。

除此之外,对于这两类情绪引起的发泄,还可以教孩子一些通用的情绪管理技巧,比如深呼吸、数到10、一个人去静静等。这些方法不只是在管教,而是在帮助,让孩子掌握更多的应对技能。

所谓“问题孩子”,其实都是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要只盯着孩子嘴巴里冒出来的词,而是关注孩子行为背后未被正确疏导的情绪和欠缺的能力。

不要教孩子从不生气,而是教孩子怎么生气

尊重他人的日常浸润

大部分谈到讲脏话的育儿文章都在说,父母言传身教,自己先不要讲脏话。这一点没有错,但还是没有点到问题核心。孩子即使不受父母影响,仍然会受到生活中其他孩子或者成人的影响,毕竟我们的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

因此,要真正在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在意识层面从小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处理关系。

当一个孩子真的发自内心明白,人和人可以有不同,但也可以互相尊重,可以尝试理解他人立场,有理有据表达自己观点时,他们就会主动选择使用更加友好的话语,而不需要我们人盯人地去严防死守他们所说出来的词。

可见,父母言传身教的确重要,但父母的言传身教不该只是停留在“讲不讲脏话”这个层面,而是需要在日常每一个互动让孩子看到,我们是如何处理和他人意见不同的,我们是如何尊重地表达不同意见的,我们很生气时是如何控制情绪的。

孩子不会记住我们想要教他们的事情,他们只会记住我们是怎样的人

就好像很多孩子会说“对不起”,但不是所有孩子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好像很多孩子会说“谢谢”,但不是所有孩子真的懂得感恩。

不要只是盯着孩子有没有讲脏话,更多的要关心孩子的情绪怎么了,更多的要让孩子理解如何是尊重他人,发自内心明白,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大J叨叨叨

下图是我们上周某天的对话,那天我从早上六点开始化妆一直说话到晚上十点,而队友已经连续带娃5天了。你们看我俩是有多惨。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我超级怀念回家带娃看书的,而队友超级怀念出差的。于是,他下周真的要出差去了,我们似乎都如愿以偿了,哈哈。

推荐阅读

1、品质教养

  • 我都说对不起了,你还要我怎样|没做这三步,孩子不会真正认识错误
  • 学会感恩|我们给不了孩子幸福,希望TA幸福,先补上这一课
  • 没经历过害怕,怎能变勇敢|当孩子说,妈妈,我害怕!
  • 经不起挫折的孩子,小时候父母肯定没做这三步

2、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 哄睡难的父母们,你真的知道睡觉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吗?
  • 刷牙像打仗,这些游戏让孩子主动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
  • 家有磨蹭王|学龄前的拖拉都是假性的,这样处理防止变真性
  • 见招拆招|一不满足就带着哭腔大叫,再好的脾气也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