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本该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一位阿婆却还在街上拉着路人,苦苦哀求一份工作。
这还没完,更劲爆的还在后面。这位阿婆是在为自己儿子找工作,这个儿子已经吸老人的血吸了二十多年了。
一个堂堂七尺男儿不缺胳膊不短腿,居然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这不是一庞大的巨婴是什么。
起初我还想着可能这孩子学历不高,工作不好找之类的,但直到我看到下面这个新闻,我才意识到这和学历没一毛钱关系,和人有关。
主人公48岁。从成材的方面来说,也算个妥妥的学霸了。从小学霸,同济大学,211高等学府毕业,后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深造,取得了工程硕士学位。
这找工作小意思吧。但他在回国后的7年里,一直是这么过的。天天宅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日夜颠倒,就是不去工作,专业啃老。从成人的方面来说,可谓失败至极。
这位是他啃老的母亲,她已是一位82岁的尿毒症老人。每周三次挤公交车去做透析,还得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来给她48岁的儿子。
为了逼着儿子去工作,母亲不惜把他状告到了法院,以需要“赡养费”为由,逼迫他出门工作。
可能告的了他的人,却改不了他的心。律师告诉她,即便胜诉,可儿子就是不出去工作,法院也能拿他没办法。
无奈,母亲只能撤诉。
到这,母亲才开始懊悔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
果然,这位母亲衣食住行样样包办,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舒服惯了……
到现在是,孩子怨恨母亲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母亲悔恨自己当时的样样包办,孩子没有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毁了他。
显然,这位母亲将孩子成人和成材两件事的顺序颠倒了。
先成人。能独立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要求。再成材。其次的学历也好,工作也罢,不过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品质更有保障而已。
而我们中国的很多父母偏偏喜欢包办。
为什么这些父母都这么喜欢“放着我来”呢?
原谅我不厚道的说一句,我们大多父母都在自以为是。他们的心态是:
第一,孩子还这么小,什么都做不了,要么就弄成一团遭,我来,我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
那我怎么看人家胡可的儿子安吉用搓衣板洗衣服的样子,真心做的很赞呢。孩子的好习惯是一天天养成的,自然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也是我们当爹妈的手把手引导出来的嘛。
不是孩子做不了,是家长自以为孩子做不了。我们得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第二,孩子现在还小,以后慢慢就会了。
要是真长大后慢慢就会了,那两位老母亲还要那么心塞嘛。孩子的身体会慢慢长大,可他长期养成的依赖心理不会改。
换个角度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寄生虫当着多舒服,谁还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到头来,我们自以为是的对孩子好的事,反倒成了他成人路上的绊脚石。孩子独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于家长,也败于家长。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从零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习惯,避免成为巨婴?
家长最该做的,就是让孩子参与到日常家务中来。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韦朗特曾追踪一组青少年数十年,发现童年时期常做家务的孩子,日后更会和人相处,心态较乐观。工作后得到高薪工作机会的几率高,同样也更不容易被市场淘汰,失业待家。
这笔宝贵的隐形财富早都埋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了,就看我们家长能不能把它挖出来了。
由于孩子处于不同的年龄段,动手能力有所差别,在做家务时,我们可以根据这张表给孩子安排小任务。
0—4岁
4—6岁
6—8岁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一点的是,我们不要把孩子做家务这事的重点搞混了。让孩子干家务重点不在他真能帮我们解决多少问题,而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换个角度说,孩子能独立做一些事,其实也能减轻我们的一些负担。
这于孩子,于我们家长,都是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