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么久没有推文,不是我死了,而是我得陪孩子做作业了。
不要觉得太小题大做,不过一年级的孩子能有什么作业。
是的,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说根据“上面”的规定,小学一年级不应该布置书面作业,只需要做一点少量的口头作业。
不过,老师更加明确地说,规定虽然如此,但如果孩子真的这样做的话,那到了考试估计60分都拿不到。
孩子没上小学前,自己心里还在犹豫要不要也让孩子报个写字班拼音班什么的。
可是,我所接受到的育儿知识都是说,幼儿园期间不需要给孩子学太多的知识。至于练字,孩子手臂的力量还不够,也不宜过早练习。
所以整个暑假,我家既没有报拼音班,也没有报写字班,碰到比较复杂的生字,我也没有逼他去写。
这样混到了上小学,现在我真的好想去死一死。
我打听过,不同的学校或班级教学方式可能略有不同,别人家我不知道,先说我们班。
语文作业上来就是默写。
第一天学的生字,回家后要求会写,第二天会在课上默写,课文是要背诵。
我家虽然字认识还算多,但他不会写啊。笔划说的出来,但写的不标准,不标准到了语文老师那里就是错。
(班上其他默写好的小朋友)
家长会上,语文老师问家长,“你们觉得语文作业难不难?”底下哀嚎一片。
老师啧啧嘴,你们不要觉得难,相信现在的大多数家长都是有野心的,孩子升小学开始,就是要瞄准了XX中学的,否则干嘛千方百计要让孩子进好的小学。
听到老师这么说,作为差生家长的我,心里的苦又有谁懂?
老师在解释为什么要求孩子会写会认生字时举了一个例子,她说一个孩子考试的时候,试卷一个字也没动,问他都会,把题目念给他听,也能写的出来。可为什么考试的时候一个字不会写呢?因为他不认识字,题目看不懂当然不会做。
顺便说一句,只有幼儿园的家长才敢任性地想退群就退群吧,到了小学退群试试,作业全在里面啊。
不仅你自己要在群里,如果是老人接送的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晚托班的老师都要到群里来,生怕漏掉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影响孩子第二天的课业。
现在我每天基本就是盯着家长群,看老师的通知、布置的作业。
孩子放学回来,先把当天布置的作业完成,再做一些补充的练习,最后还要预习一下第二天要讲的内容。
一定要这么盯吗?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可以吗?就完成书本上的课业内容不行吗?
嗯,也不是不行,只是稍微好一点的中学,在报名的时候都要看孩子六年以来的综合成绩。
不相信,可以举一个我们当地某中学2019年小升初报名条件的例子,随便感受一下:
第一, 小学成绩全优
第二, 4-6年级至少得到3次三好生
第三, 有体现发展潜能的获奖凭证
另外一所是要求4-6年级,主科成绩全优。
这些成绩哪里来,只能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吧。
2
教育部前不久,发出过《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上面明确指出,禁止幼儿园及一切幼小衔接机构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并禁止小学在招生时对孩子进行知识测试,要求小学必须实施“零起点”教学,不允许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
我相信初衷都是好的,因为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6岁以前的孩子大脑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如果我们用过多的学业知识来限定其发展,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长久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学龄前儿童定义为“前运算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接受图像、文字和简单概念,但是他们不能接受变化、无法对它们进行操作。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理解1+1=2,但让他们算2-1,却算不出来。
学业教育,是从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开始的,而此时孩子没有能力将具体的知识点“统合”起来,所以对知识的吸收很有限,这也是国家规定孩子在6周岁时统一入学,接受知识教育的原因。
再举一个比较形象的例子,科学家曾用两组学龄前的孩子做教学实验。
一组的教学方式是,先给孩子示范折纸的方法,另一组是用语言详细地描述折纸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的孩子在看到示范后,能很快地自己操作,而第二组听完后却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即便再示范给他们看,也不如第一组孩子做的好。
这个实验再一次证明,过早地教授给孩子们符号的定义,是在限定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
可是“去小学化”通知的初衷是好的,也是科学的,但是真正零基础入学的孩子,能够立刻适应小学的进度和要求吗?
我有点怀疑。
其实最关键的还不是孩子比同龄人写字慢,识字少这些基础的表象,而是孩子因为不如同班其他孩子那样能够熟练、工整地写出作业,而受到老师批评,从而产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现在公办小学班级的人数通常在50-55人,不可能要求老师在上好课的同时,还兼顾每个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这就需要孩子自己去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因为学习而长期受到负面的评价,轻则会不喜欢这门课程,重则会逃避、厌学、产生敌意。
3
开学第三个星期,如果这时候那些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家长再问我,孩子幼儿园期间到底要不要学一些拼音、认字或是写字什么的。
我会建议他们,先评估一下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然后尽量让孩子了解相应知识作为储备。
1、父母有能力自己教,没能力交给专业人士教。
如果父母有时间、有耐心、有资源,且能够辅导孩子,最迟在升小学的暑假里就要让孩子学会拼音和写字(包括笔划和书写规范)。
进入小学后,老师如果就此辅导对孩子是一种巩固,老师如果直接教新知识,孩子不至于跟不上。
2、多收集信息。多跟小学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学区小学的要求,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学校用什么版本的教材,需要购买什么样的习题,写字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等。
3、提前做孩子的心理建设。
自尊心强、玻璃心、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差的孩子,父母要多和老师沟通,提前做心理干预,积极正面地引导孩子。
4、多阅读。
将来的一份试卷,很大一部分题目都来自书本外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来自于孩子的阅读,可以说读书越多的孩子,优势越明显。
所以无论是讲绘本,还是亲子阅读,这项工作越早开展越好。身边最早的朋友是从孩子十个月时就开始了。
在所有升学的过程中,幼儿园升小学应该是最难最关键的,因为它将奠定一个孩子学习的基础,在班级的位置,以及是不是能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我知道有很多父母都跟我一样,并不是视分数、名次为唯一的家长,大家所希望的都是孩子能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但是越往前走越感觉,所谓的平安、快乐、健康,更加需要父母们自身的强大和智慧。
好了,我得去看老师今天给我的留言了,
唉,差生家长的心好累!
PS:
个人有个非常不成熟的小想法,
幼儿园要想真正做到“去小学化”,
不能光从幼儿园这头抓,得从中学小学开始抓。
或者延迟入学的年龄,尤其是男孩子,
或者在正式升入小学之前,有一年的学业过度。
当然这只是不成熟的想法。
希望我家的经历,
能对各位还处在幼儿园的家长们一点启示。
如果是你,
你会选择让孩子入学之前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吗?
欢迎讨论。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chenyanmama0514)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