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和朋友一起学游泳,我们淘气在泳池边打闹不小心两人都掉泳池里了,妈妈赶紧捞我们起来,上岸后我妈又对我开口就是一顿轰炸:“让你不听话呀,摔了吧,活该你!”听妈妈这么一说,还没有从惊吓中缓过神来的我哇的一声开始大哭起来。
而朋友的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完全不同,之间她笑着对女儿打趣道:“呀,我的小公主终于不是旱鸭子了,今天值得纪念哈!”接着,母女俩竟然都笑了起来。
就在那天,朋友学会了换气,而我却不想再进泳池,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怕水。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开水很烫,不能碰”这句话对孩子说上一百遍,不如当孩子试着摸一下发烫的水杯时体会来得深刻,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感觉去感知事物的对错,才能形成自己的认知。
但当孩子真正做错事的时候,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责备,讲大道理,其实这谈不上是教育,只是父母一味发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比起任意责骂,家长如何做才是明智的呢?
1、积极正面的引导不可少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的孩子本来成绩很一般,但却很喜欢看书,并且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但是握笔姿势不对,字也写得很潦草。这位妈妈看到女儿的笔记,并没有指出孩子的缺点给予纠正,而是说:“妈妈很喜欢看你专注看书的样子,而且你记的笔记逻辑很清晰,妈妈光看你的笔记都知道这本书很好看,坚持下去,以后你肯定是个大文豪。”奇怪的是,在妈妈的积极引导下,孩子的字写得越来越好,语文成绩也不断进步,成了班里的尖子生。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家长的鼓励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如果当时这位妈妈立即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说不定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到她成绩的提高。
2、有理不在声高,注意沟通的语速语调
孩子做错事时,有时的确要及时止损,否则孩子会一错再错,不过很多家长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把声音调高八度,他可能没有意识到,再科学的沟通方式,都会输给粗暴的语气,孩子听见妈妈刺耳的训斥声,只想赶紧逃开,怎么可能听你好好说话呢?
在孩子犯错时,作为家长即便心里再着急,也先应该让自己冷静下来,用比较低的语调,平缓的语气,先夸赞孩子做的正确的方面,然后再在适当的时候引出孩子的错误与风险。 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接受父母给出的建议。
3、父母要积极地以身作则
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专家。家长积极,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家长消极,孩子也容易变成父母的“情绪垃圾站”;父母过于强势,孩子也容易形成恐惧、胆小的心理。
做父母的一定要有“完美=完蛋”的意识,凡事不要太过苛刻,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尽量用平和、接纳的态度,把自己对孩子的高标准稍稍降低一些,多多鼓励孩子并相信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