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长假期间,很多家长会选择带孩子和老人一起团聚,然而在这期间,很多家长会发现,原来听话懂事的孩子会出现很多“不听话”的现象,如:吃饭需要爷爷奶奶喂了、晚上到点不睡觉了、喜欢哭闹了等等。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一部分是因为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或者接触了一些平时不长期接触的人而导致,而另一部分则是因为老人部分育儿观点和行为与爸爸妈妈并不相同所导致。
那么,面对两代人之间出现的这种育儿分歧,家长该如何正确处理而又不伤害到老人的心呢?
1
不要当面训斥孩子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了错误应该立即纠正,尤其是一些行为习惯,应该立即指出并让孩子改正,所以当家长看见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都会不自觉的立刻制止孩子,如果孩子不听话,甚至会大声呵斥孩子。
而家长的这种行为其实是不太合适的,尤其是很多家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孩子会认为家长的行为伤害了自己的自尊,老人会认为家长指责的其实是自己,不仅会觉得下不来台,甚至会认为爸爸妈妈是在故意给自己难堪。
因此当爸爸妈妈发现孩子出现一些不当行为时,可以找机会带孩子到一个安静的没有人的地方,私底下和孩子说他的行为有什么不当之处,应该如何做,这样既保全了孩子的面子,也给足了老人的面子,即解决了问题,又不会伤了家庭和气。
2
讲究语言的艺术
很多老人其实都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在宠着孩子、惯着孩子,也明白自己“隔辈亲”的表现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尤其是一些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老人来说,他们可能根本无法完全克制自己的情感,于他们而言,只是想尽自己的可能去为孩子多做一些,去多给孩子一些。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一直说:“不要喂他吃饭”,“不要给他买这么多玩具”,“不要总让他看电视”,反而可以试着这一说,“我们宝宝是大孩子了,自己吃饭吃的可好了,自己吃一大口让爷爷奶奶看看”,或者说“我们不要光给自己选玩具,也去给姥姥姥爷选一个礼物好不好?”“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下楼玩一会吧,你可以带他们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等等。
老人听见家长这样说,自然会明白其中的意思,同时让老人看见孩子的进步,得到孩子选的礼物,并且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也是对他们一种莫大的精神上的安慰。
3
学会适当放手
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不太好的行为习惯,都会担心如果这样过一个假期,那么孩子就不好管了。
其实爸爸妈妈们是多虑了,孩子所处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群不同,自然会导致他们出现不同的行为,同时放假期间出现的作息不规律,生活节奏被打乱等情况,也会影响孩子原有的行为习惯。
因此家长在放假期间,可以选择适当的对孩子放宽政策,多看一会电视或者喂几口饭真的不会对孩子今后的整体习惯产生太多的影响,总是训斥孩子也会影响孩子假期的整体感受,还不如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假期环境。
当然孩子的这些行为也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可以在节后生活逐渐恢复正轨的情况下,逐渐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而一旦生活步入正轨,孩子也会自行恢复原有的习惯,而假期的欢乐时光,也会成为孩子美好的回忆。
4
提前和老人沟通
这里说到的沟通,当然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是沟通的人选,对于爷爷奶奶来说,沟通的首选人物就是爸爸,对于姥姥姥爷来说,沟通的首选人物肯定就是妈妈。
其实是沟通的时机,一定是要在回家之前,最好是在另一半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和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这样他们也不会因为女婿或者儿媳在场而感到尴尬。
第三是沟通的方式,可以先和老人确定回家的具体时间和时长,然后告诉老人现在孩子的生长状态和大概的生活规律,先让老人对孩子的生活习惯有个初步的了解,但一定要避免的就是以说教或者命令的方式,这样会让老人很难接受。
5
提前和孩子沟通
简单的来说,就是家长可以从孩子身上下手,也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些话从家长嘴里说出来,可能很难让老人接受,可是如果从孩子嘴里说出来,老人反而会更加赞同。
所以家长可以在回老家团聚或者老人到来之前,提前和孩子说好,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什么时间要来,那么我相信你已经是大宝宝了,可以独立的做很多事情了,等他们来了,我们也展示给他们看,好不好呢?
同时家长应该和孩子说好的就是,在接受老人赠送的礼物上,应该懂得适当的拒绝,比如玩具、衣服可以适当的收下,其他的糖果什么的应该自己学会拒绝,而且一定要提前说好,不要随便讨要礼物、应该讲礼貌等。
十一长假应该是一个家人团聚的好时机,应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节日氛围,这样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都会在心理上更有安全感,会在精神上得到放松,真正的享受属于他们祖孙之间的假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