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沸腾的游乐园,女儿果果始终没有融入“大队伍”,而是哪里人少就拉着我往哪里走……
我的内向女儿
“小区里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她从来都不去。”“一到人多的地方,就闹着要回家。”“她小时候就这么内向,以后长大了怎么办才好?”
每天傍晚回家,都能听到果果奶奶的抱怨,脸上的愤怒表露了她对孙女的极大不满。在这个褒奖“外向”,不赞赏“内向”的世界,内向的孩子似乎等于低情商,总是不被人待见:
长辈会说:“这孩子见了生人就躲,长大肯定没出息。”此时,内向=没出息。
老师会说:“这孩子功课不错,就是太内向了,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此时,内向=孤僻。
同学会说:“他经常沉默不语,过于沉闷。”此时,内向=无趣。
他们都是内向的人
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这本书中,作者苏珊·凯恩指出,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内向者。相对于交谈,他们更喜欢聆听,相对于参加喧嚣的聚会,他们更倾向安静的阅读;他们致力于创造却不愿自我推销;他们宁愿一个人独立工作也不喜欢加入到小组的头脑风暴之中。
是的,有很多人,他们内向、安静而稳重,却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诸多改变。比如,以喜爱独处而闻名的爱因斯坦。他说:“创造性思维是受到单调的平静生活和寂寞所刺激得来的。”
比如,内向的圣雄甘地。他说:“你可以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改变世界。”
比如,优雅的女神赫本。她说:“我喜欢独处,喜欢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赏树木、花朵、天空 …… 如果给我机会让我从周六晚上独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会很开心。”
比如,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他说:“内向的人可以花好几天去想一个棘手的问题,并强迫自己想出领域的最边缘处在哪,并能阅读任何能为自己带来好处的文章。”
比如,J.K.罗琳。她说,当《哈利波特》的点子出现在我脑袋里时,我正在旅行中手边并没有笔可以记下来,可我真的太害羞了,连跟别人借一支笔都不敢开口……
甚至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是他在《心理类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向的概念。他本人却是个非常内向的人,而且一直专注在自我的世界中。
他说,内向者会受到内心的思考与感受的世界的吸引,外向者会受人与活动等外在生活的吸引;内向者专注于他们理解的周围事物的意义,外向者扎入事情本身;内向者通过独处充电,外向者在社交不足时充电。
内向的孩子具有惊人的天赋和能力
苏珊· 凯恩在 TED 做了题为《内向性格的力量》的演讲,当你聆听她激情澎湃的演讲时,你会发现内向的人具有着惊人的天赋和能力,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惊人的改变。
所以,当你看到孩子面带微笑地看着别的小朋友在玩耍时,当你看到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思考时,当你看到孩子在喧嚣中独处一隅时,请不要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家长要帮助内向的孩子更好地成长
如果你家里有个内向的孩子,请不要否定他的个性,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1.不要试图去扭转孩子的性格
作为孩子最信赖的人,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内向。请你告诉他(她),内向是一笔财富,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品质,让孩子们明白内向也有很多优势,知道内向并没什么值得羞愧和不安的地方。你千万不要老想着去颠覆和改变,试图把孩子改造成一个外向的人,这样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如引发孩子的焦虑症等心理问题。
2.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情感
内向型孩子习惯将情绪、情感及需求藏在自己心里,很少直接表达出来。作为家长,要多去倾听和理解孩子,及时给予他们回应,并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心情,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我。如:“今天你主动找妈妈讲了你的困惑,感谢你对妈妈的信任,妈妈希望你以后多找妈妈沟通,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3.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包容
内向的孩子在新环境中或面对陌生人时往往会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家长要对孩子有足够的包容,可以多做些“铺垫”工作,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外界。如带孩子参加活动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孩子提前到达活动现场,让孩子熟悉环境,营造一种安全舒适的感觉,还可以允许孩子先与活动的焦点地带保持一定距离,让孩子先默默地观察,然后再鼓励孩子去尝试。
4 .和老师主动沟通孩子的情况
家长可以就孩子的一些情况主动和老师沟通,有助于老师正确解读孩子的内向行为,比如沉默寡言并不代表孩子没有注意听讲,正相反,内向的孩子此时可能正在全神贯注地聆听和观察。
内容来源:最美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