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佟菲
前几天,在玩具店外,我目睹了这样一幕。
一位奶奶带着一对孙子、孙女刚选了玩具出来,女孩抱着一个漂亮的娃娃,男孩则抱着一个有小汽车的积木玩具。
才出店门口,男孩就把积木拆开了。他摆弄了几下,觉得没趣,便把吵着要玩姐姐的娃娃。
奶奶训斥了他几句:“不能要,那是姐姐的,玩你自己的。”
弟弟不依不饶地哭闹着,还伸手要抢。
奶奶为难地看了看孙女,说:“让他玩玩行不行?你是姐姐,弟弟小,让着他点吧。”
姐姐犹豫了一会,最终把娃娃递给了弟弟。
奶奶连忙夸奖:“真是奶奶的乖孙女,最懂事了,不像那个皮小子。”
女孩垂着头,什么都没说,只是眼睛一直盯着弟弟手里的娃娃。
弟弟撕着娃娃的包装纸,每扯一下,她的眼睛就跟着抖一下。
这一幕,让我觉得心疼,她分明舍不得,却依然选择了听奶奶的话。
前几天,“你周围那些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样?”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无数人的共鸣,留言达5万多条,其中一条很是扎心:
“已经很少有人会问他快不快乐,只是知道他看起来从不生气,好像永远在包容别人。可是我真的很想抱抱他,告诉他不要再逞强,你也是个孩子。”
做一个乖孩子,总是把别人的心愿看得更重要,却只能委屈自己。
不想让别人为难,便为难自己。
乖孩子总是讨喜的,因为他让成人免去了为难,省却了麻烦。但他自己的内心感受,却最容易被忽略。
在心底,我一点也不希望我的孩子也那么“乖”。
乖孩子的背后
是精心隐藏的“自苦”
乖孩子,不愿轻易坦露自己的心声。
我的好友雨晴,曾经跟我讲过一段令她刻骨铭心的经历。
小时候,她是一个很乖很乖的女孩,不会大声讲话、从不骂人。心里想要的东西,也不敢轻易对父母开口。
直到她初中毕业那年,表姐带她出去旅行。但令她没想到的是,素来刻薄的表姐一路上对她各种冷言嘲讽还有捉弄,让她受了不少委屈。
回到家,她对着父母哭诉自己的委屈,妈妈只有一句:“我不信你表姐会这么做,表姐带你出去旅行,你还抱怨她,你觉得你对吗?”
那一天,她痛哭了很久很久,但晚上,还是顺从父母去看望了即将离家的表姐。
从那一天开始,她在心中与父母竖起了一座高大的围墙,从未再向父母坦露过自己的心声。
直到许多年以后,她的这段心路历程,也从未向父母提起过。
“乖”孩子习惯把自己的伤隐藏起来,表面上云淡风轻,但伤痕却已经深入骨髓。
乖孩子,善解人意的背后是“隐忍克制”。
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让不少人泪目。
妈妈在地铁站工作,每天早出晚归要工作12个小时。三岁的儿子偷偷来看望正在值班的妈妈,并说:“妈妈,我不打扰你工作,亲亲我就走。”
小小的孩子让人心疼,不仅在于他的爱,更在于他的“克制”。
乖孩子把自己的情感隐忍起来,他不哭不闹让人省心,但情感的表达却不能自由舒展。
乖孩子,“周全”了别人,忽略了自己。
在之前的一期《奇葩说》中,有一段采访环节,在一堆礼物中间,孩子被问道:“最喜欢的玩具或爸爸陪你玩一天,你选择哪一个?”
其中一个小男孩说:“我选择爸爸陪我玩这个玩具,因为爸爸喜欢踢足球,这个玩具也是踢足球的,所以爸爸肯定会喜欢这个玩具的。”
“爸爸很辛苦,太不容易了,所以我想给他煮火腿肠面。”
乖孩子总是很“周全”,他们甚至有超出年龄的成熟,“体谅”是乖孩子们的一项专长。
他们在乎别人的感受超过自己的感受,却少了那份童真的肆无忌惮。
乖孩子
在伤害面前更难做出对抗
今年暑假,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12岁的双胞胎女孩,在参加夏令营时,遭到教练的猥亵,洗澡被看、被强吻等。
凌晨三点,教练说要带女孩出去,女孩便听话地跟他去了楼梯间。
后来,妈妈在了解到这个情况时,曾气愤地问孩子:“为什么要听教练的?”
孩子回答:“不是你叫我要听老师的话吗?”
那一刻,妈妈的心里一阵绞痛。
在坏人面前,乖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不敢去反抗。
星妈马伊琍曾经在一次直播中,谈到儿童安全问题:
“软弱的、听话的、不会反抗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被伤害的对象。”
来源:马伊琍微博
她聊起女儿爱马小时候,自己曾经是一个很严厉的妈妈,而爱马则是一个非常听话的乖小孩。
只要声音大一点,或者表情严肃,她就会马上认错:“妈妈,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别的小朋友要当妈妈,总是让爱马当宝宝。
爱马对妈妈说:“我也想当妈妈,我不想当宝宝。”
马伊琍说:“你可以拒绝啊。”爱马答:“我不敢。”马伊琍觉得困惑:“都是同龄的孩子,有什么敢不敢呢?”
她发现,还是听话惹的祸:“听话的孩子,容易屈从于对方强硬的方式。”
之后,马伊琍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来鼓励孩子,才终于让爱马说了那句:“我不愿意”。
如果父母经常用严厉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而孩子又习惯了服从于父母,做一个乖孩子。
那么当他遇到伤害,而对方又采用的是和父母同样严厉的方式时,孩子往往就不敢做出反抗了。
听见孩子的声音
才能打破“乖”的局限
最近在《如懿传》中大火的张钧甯,童年时也曾经是个乖孩子。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小时候便内向腼腆,也曾经把老师和父母的话奉为圣旨。
转变发生在她17岁那年,张钧甯被选为礼仪队长,于是,她开始艰辛的训练。
之后,因为训练影响了学业,妈妈拦着她不准再去。
张钧甯第一次反抗妈妈:“这是你的人生还是我自己的人生?”
妈妈为此感到震惊:“女儿不再是那个听话的乖乖女了,但我因为她的勇敢而骄傲。”
按照妈妈的设想,张钧甯大学毕业后本该按部就班地成为一名教授或律师,但机缘巧合之下,张钧甯走上了演艺的道路。
面对母亲的阻止,张钧甯再一次问母亲:“这是你的人生还是我自己的人生?”
从此,张钧甯彻底挣脱了“乖”的桎梏,越来越活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若得到满足,人们将得到最大的快乐。
乖孩子最容易在父母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中摇摆,甚至为了满足父母需求而牺牲自己的需求。
如果一开始,他们的心声被倾听,他们的想法被鼓励,他们的梦想被接纳,那么他们便不必那么费力地挣扎,便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你不可以去学坏
你可以不太乖
我欣赏天后王菲的教育风格。
在写给窦靖童的那首《童》中,她透出对女儿的期许:“你不可以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窦靖童慢慢长大,拥有自己的棱角和特立独行,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
她15岁开始纹身,妈妈没有多说,只是一句:“少纹点”。
求学期间,窦靖童两度退学,王菲的意见是:“你想好了,不后悔就行。”
可是,当窦靖童真正出道,走到人们视线的时候,人们却惊讶了,“坏孩子”窦靖童,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放浪不羁,任性无理。
她低调又独立,自己外出打工,也和好友吃路边摊,对每一个人都谦逊客气。
她情商很高,遇事平和,遇到刁钻的提问,也耐心回答,不发脾气。
在自己喜欢的音乐上,她洒脱随性,坚持自己的风格,不摇摆也不妥协。
“不乖”的孩子,更懂得真正爱自己,他们不需要向谁证明自己,只是向着心中的光亮前行。
他们不需要在关系中跌跌撞撞,反复地去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不乖”的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理直气壮地拒绝,免了许多与烂人的纠缠。
相比“乖”,有独立主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有勇气对不公做出反抗,对机遇迎头挑战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
“乖”是孩子疼爱父母的方式,也是最让人不忍的一种表达。
而不忽视乖孩子的心理需求,鼓励孩子“不必太乖”,是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更深远的爱。
亲宝宝APP:一家人的亲子空间,千万家庭的选择。怀孕、育儿必备,轻松记录宝宝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