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呼呼猫妈(富书签约作者)
我们家女儿,两岁,从开始说话,就指着家里的各种东西问:“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我们家两个老师,自然是耐着性子回答:“这是电视”“这是书桌”“这是妈妈的洗面奶。”
确实和所有的孩子一般,这些问题告诉她一百遍了,等到第二天又继续发问:“这是什么“?
还十分有趣的是,每每带他见到一个新奇的东西,她都是兴奋的模样。
例如,在小区里散步,看见比她稍大一点的孩子,在玩吹泡泡,五颜六色的泡泡在她的身边围绕。她一会追着去抓这个,一会跑着去抓那个。
特别是当天空中出现很多泡泡随着风冉冉上升的时候,就会惊呼“哇”“哇”“哇”!
坦白说来,这个字我是没有教过的,好像家里人也很少说这个字眼。
而且她的读音还非常准确,用来表示惊讶读音是:[wow]。
我和家人讨论,除了教会她开始叫“爸爸”“妈妈”其他的,例如“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哇”这样的字眼和句子,我们是没有教过的。
莫非是人类的本能?莫非这就是所谓的孩子的天性?
人类对于这个世界,对于世界发生的所有事物都会表达出疑问,好奇,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觉得惊奇的便会惊叹,这不是就是从“?”到“!”的一个过程吗?
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的疑问之后都会伴有惊叹,有了疑问才有惊叹,或者说疑问和惊叹是一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你发现没?
你知道什么是好奇心吗?
心理学认为: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
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这是专业术语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好奇心,就是对自已看到、听到、闻到、碰到等各种感觉器官接到的信息觉得奇怪,而去探索的心理历程。
好奇心可以使人类去做连自已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是有了好奇心,人类才得以发展和进步,成为地球的主宰者。
哇,表示是惊喜,是惊叹,是惊讶,有时也是是好奇心的成果。
女儿快一岁时,对什么都好奇,尤其对饮水机的开关好奇,这点好像发生在好多家庭里面。
她外婆带着她很担心,每次女儿想去触碰一下,外婆就抱着走开了。
一开始,还是有效的,女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可能毕竟还是只有一岁。
只是满了一岁之后,转移注意力这招就不完全有效,更加激起了女儿的好奇心,大人总有走开的时候,而女儿可以到处走动的。
于是我决定不用看着了,饮水机的开关并不很危险,只要一放手水就会停,与其一直提心吊胆地看着不如让她烫到一次来得有用。
我的愿意是如此,倒是也有额外的惊喜。
某天,女儿又一个人钻到了饮水机所在的地方,我们一家人其实都侧目关注着,却装作不在意的模样。
当然在做这个尝试之前,我们感受了一下水温,稍微热,却不至于烫伤。
女儿首先打开了蓝色的开关,按着不动,毕竟力气稍微小了一点,一开始并没有让水更快地流成线的模样,只是一点一滴,女儿思索了一会,用两只手按住开关,果然就听见水流的声音,哗哗成了线。
摸摸水温是凉凉的,而且溅起水花弄得满脸都是。
女儿仿佛是被自己的举动惊到了,小嘴巴长大,斜着脑袋,一秒钟之后,两只手鼓起掌来,嘴里还是伴随着“哇”“哇”的声音,继而我们便听到了一串有魔性的笑声。
半响之后,女儿研究完了蓝色的按钮,就开始研究红色的按钮,有了上次的经验,女儿就明白自己需要两只手的力气才能按住开关,于是一开始便用了两只手。
因为红色的是有稍微高的水温,所以在这一刻里,我们全家人都关注着。
果然,她去尝试水温的时候,因为刚刚是凉水,现在是热水,明显地有区别的,给烫到了。
这一次的“哇”是哭声来了,不过几秒钟之后,女儿倒是自己停止了哭声,依旧还是盯着两个开关看,那紧紧皱起的眉头仿佛是在问:“为什么蓝色的是凉水,红色的是热水呢?”
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就是我们该介入的最恰当时机了。
告诉她,这是饮水机,红色是热水,很烫,蓝色是凉水。红色的水有可能会让你受伤所以要记住,爸爸妈妈阻止你动的东西都有道理的。
不要以为一岁的小孩不懂,其实他们会听明白。
好奇的结果是惊叹,当然也有可能是惊喜,或者惊吓,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惊喜还是惊吓都是不能缺少的能量。
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提供让孩子敢于去探索的场景,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她们自己承担惊讶,承担惊吓,承担惊喜。
暑假小侄子到我们家来玩,某天打开电视,无意间看见一个魔术表演的节目,小侄子就移不开眼睛,看看屏幕,从摆上道具,一直到结束。
小侄子的眼睛瞪着大大的,嘴角里发出“哇”的声音,一边自问自答:“那个花瓶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颜色突然变了呢。”
“哇,好棒”客厅里不时传出他的惊呼声,从哪些惊呼声里可以听到欣喜,欣赏,崇拜。
“不要嚷嚷了,不要嚷嚷”我妈打断着小侄子的惊呼声。
因为着急着要看某个肥皂剧,连忙夺过遥控器换了台,一边说:“那都是假的呢,是因为有道具帮忙的,你都这么大了,还不知道啊。”
在一旁看着小侄子的眼神明显地暗淡下去,还是拉扯着我的衣角问:“是假的吗?姑姑是假的吗?为什么啊。“
我赶紧拉着小侄子进了卧室,然后打开电脑,说:“我们一起来看看神奇的魔术,好吗?”
小侄子的神奇一下子就喜悦起来,丝毫不假思索地去关上了门,正儿八经地认真看我寻找着魔术的视频。
我其实也是在电视上多次看到魔术表演的情况,真的非常奇特.我为了让小侄子感受到魔术的神奇和惊心动魄,选了好些个不同类型的魔术。
小侄子瞪着明亮的眼睛,一边看一边发出惊叹声:“飞箭穿心的魔术真是惊心动魄。”
我也跟着惊叹,两个人一起讨论起来:“好神奇,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我去检查小侄子当天的日记,每天要写日记这是他的暑假作业,倒是平常是半响写不出一个字,这一天倒是半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
他在日记本里写着:
今天,我和姑姑一起看了魔术表演,只见魔术师戴着黑色的高帽子,穿着带下摆的衣服,他让助手把一个人固定在箭靶前,摇摇手,拿出一支带丝线的箭,开弓,射箭,只听“嗖”的一声,箭带着丝线从那人的心脏穿过去,叭地叮在靶上。
当时,我还很担心那个人会不会有事,可是躺在地上的人突然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站了起来。
我觉得魔术很神奇,我的脑海里有很多的疑问,我要好好学习,姑姑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破解魔术的神奇。
我感叹于孩子的好奇心,同时更加了解不能漠视孩子的惊叹声的重要。
世间万物绝不能没有“好奇心”。如果世界上没有了“好奇心”,那就等于清澈亮丽的大湖里没有了湖水,也不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湖了。
我们常常惊讶于孩子的好奇心,似乎他们的心里真的有一万个为什么,更加时常听到孩子的惊叹声,那是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发自内心的热爱,向往,欣喜。
因为有了好奇心,所以他们回去观察,会想要去研究,因为研究了之后,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欣喜,那对于他们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
好像小孩子喜欢小动物是天性,无论是毛毛虫,还是小鱼。
昨天家里买了一些小泥鳅,放进水盆里,活蹦乱跳的,小孩是不懂得害怕的,女儿一见他们,就如同欢迎一群小朋友一般,欢呼着欢迎她们的到来。
我是很害怕这些,私心也是想要教女儿不要怕。
我们将小泥鳅放进水盆里,女儿用手去波动水,那些小泥鳅便活蹦乱跳起来,女儿仿佛觉得这是小泥鳅在回应她的友好一般。
在水盆前面呆了一下午,一会去波动一下水,一会想着要去和小泥鳅握握手,还不时地拉着我们一起去观看小泥鳅的游泳比赛。
我们跟着她,她欢呼时,我们也觉得有趣。泥鳅四处游溅起水花时,我们同样感到有趣,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时光。
你有没有发现,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身上的好奇心越来越少了,我们常常期待自己要保持一颗童心,一颗初心。
但其实好奇心是童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你有没有发现,好像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成人身上对于事物的惊喜之情越来越难以流露了,我们常常让自己更加沉稳,冷静,不随意表达自己的喜好,喜怒不形于色。
但其实愿意流露出欣喜,惊讶的人,更容易获得快乐和满足。
好奇心和惊喜心仿佛成了我们终究会怀念的逝去的特质。
我们知道了魔术是假的,我们知道了小丑是假的,我们知道了很多小时候觉得很神奇的东西,也不过如此。
我们常说“好奇害死猫”,常常觉得表达惊喜惊讶就是没有见过世面的表现。
甚至有些时候,也会打扰孩子的好奇心,漠视他们的惊叹声。
我们常说孩子需要我们的陪伴,但是真正用心的陪伴,一定是陪着孩子一起发现,陪着孩子一起惊叹,陪着孩子一起从疑问到惊叹去探索的过程,才算是真正有效的陪伴。
嘘,不要打扰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漠视孩子的惊叹声。
作者简介:呼呼猫妈, 富书签约作者,一个有趣的老师,性格鬼马活泼逗比有下限,形象甜美知性有分寸,热爱各种好玩的事儿,关注各种好玩的事,文字平和灵动有情感,喜欢鸡汤不油腻,在一个角落里记录一个瞬间的感觉,只为传递温暖的文字、情绪、还有故事。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