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邓超突然在微博宣布“息影”。
熟悉他平时爱搞怪画风的吃瓜群众,淡定地点开邓超配的视频,只想知道他在搞什么鬼——
视频里的邓超抱着哭得很伤心的女儿“小花妹妹”。先是说“不哭了好不好”,接着又说“好了,爸爸去上班了”。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原来是女儿不放邓超去上班~
评论中孙俪的留言亮了:“男人不该让女人流泪。”
而因为女儿的不舍,让“爸爸力”瞬间爆棚的邓超,产生了无心工作、只想全职的想法。
普天之下的老父亲、老母亲,在看完视频后纷纷表示膝盖中箭、感同身受——
“这不就是放完长假后我要去上班,娃闹着不肯让我走的表现吗!”
“仿佛看到抱着我大腿的孩纸……这就是搬砖抱不了娃,抱娃搬不了砖的死循环?”
作为财务自由的明星,邓超还能在微博上开开任性的玩笑说息影。
但普通家长就扎心了:这家家都有的分离焦虑,我们要怎么破啊?
问了圈身边人,发现大家常用的套路都差不离这几款:
A悄悄溜走——这大概是最常用的,趁着空隙将哭闹的孩子塞给带娃的老人,妈妈趁着机会立刻闪人;
B用礼物“贿赂”——告诉孩子一会下班就给他买个小蛋糕啊,让他别哭了;
C讲大道理、暗中给孩子“施压”——“不上班怎么给你买玩具呢?”“不赚钱怎么养你?”
以上这些方法,或多或少解决过你的问题,但,它们解决的,并不是根本上的分离焦虑。
尤其是“悄悄溜走”这个选项,对焦虑的孩子来说,更是“大忌”,它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
那要怎么做才是合适的呢?今天我们要先推荐一个比较通用的“流程”。它是处理分离焦虑时,最简单明确、也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无论多难,都一定要和孩子正式告别。
“妈妈/爸爸不会突然失踪”,对孩子来说是更安心的感受。
接下来,我们可以试着说出孩子的感受。
比如“我知道你现在有点难受,但妈妈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我会在下午六点钟准时回家”。
这第三步,就是“遵守诺言”,准点回家、回来陪玩了~
有的人要说了,这种套路对付一般的小孩可能好使。但我们家属于“特别难弄”的。
小孩哭到让你怀疑人生,该怎么办?
对于这些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的孩子,我们更推荐用“游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游戏力育儿创始人、美国的科恩博士那本著名的《游戏力》上,曾经有个案例:
有个男孩上幼儿园之后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妈妈走后会在幼儿园哭一个早上。这个妈妈就用了一个办法:在家玩“上学游戏”。
其实把游戏的场景切换一下,变成妈妈的“上班游戏”,一样是通用的。
我们可以用家里的乐高盖一个“家”,让家长和孩子来分别扮演真实生活中的角色。
在游戏中,乐高大人要和乐高小孩说再见。
这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说出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妈妈,我不要你走。”
听到这个话的“乐高妈妈”,要转身给害怕、不舍的“乐高小孩”一个大大的拥抱。
接下来你们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孩子说“妈妈,不要走”,妈妈呢,借用“乐高大人”给“乐高小孩”一个拥抱。
《游戏力》这本书中的原型案例,在经过几次这样的游戏之后,让孩子渐渐适应了幼儿园。
这当中的魔力在哪里?
其实,这就是一个通过游戏的方式充分满足孩子联结需求的经典案例。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找到“和妈妈在一起”、“和妈妈分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联结、独立之间的平衡点。
也有家长有另外的烦恼:孩子的分离焦虑是属于,我就算走开一会她也会不停过来缠着你。
关于这一点,在游戏力育儿这个体系中,有一个著名的“空杯理论”。解决的就是这个“工作的时候,小孩不停缠着自己玩”的难题。
比如科恩博士曾经说过的另一个经典案例——
有个妈妈需要在家工作,可是每次女儿都会哭哭唧唧地来打扰她,要妈妈陪自己玩。
平时,她都是告诉女儿:你乖乖自己玩,妈妈要工作。
这样说往往是没什么用的,孩子继续纠缠,妈妈呢就开始发火,直到女儿停下来,这就像母女之间无法打破的一个死循环。
后来,科恩博士给了这个妈妈一个建议。
开始工作前先跟随孩子到游戏区,她先陪孩子画了幅画,然后玩装扮成怪物的游戏,最后妈妈说:现在把我变成工作的怪物吧!
孩子也很高兴,把自己变成一只蜗牛,慢慢地爬走了。
短短5分钟,孩子得到蓄杯,大人也能在愉快的心情里工作,变得效率更高。
听起来,做这件事是不是也没有那么难?
其实,分离焦虑真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碰到。很多家长会说,狠一狠心,让孩子知道分离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吧,慢慢就习惯了~
今天我们要说,分离焦虑这件事,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把头疼的问题,能通过有趣的方式化解。这和偷偷溜走、讲了一百遍大道理孩子都不理你比起来,是不是就酷多了呢?
如果你曾经试过什么好的办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互动哦~
对了,我们做了一个好玩的小测试,糕妈是熊猫系父母,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呢?保存图片,打开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测一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