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出生以后,很多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基本上很少顾及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挣钱顾着全家就是最大的付出,而且工作压力还这么大,孩子就应该妈妈带。全职妈妈可以一天围着孩子转,可职场中的妈妈们,不仅要顾着工作,还要早晚接送顾着孩子的衣食住行。这也就出现了当今社会的“丧偶式”教育。孩子是妈妈生的,是妈妈带的,作业是妈妈辅导的,吃喝拉撒妈妈操着心。而爸爸们当初只负责献出了X和Y体的精子。还做了什么事情,回家后,沙发上葛优式的躺姿,电话手机刷不停,对孩子起到了哪些正面的影响。这样四种爸爸,可以换掉吗?
一、不管不问
感叹时间都去哪的时候,父母白了发,孩子长大工作离开了家。只有电话没有温度的问候,这让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不顾家,不孝顺。这些不顾家的背后,爸爸有沉思吗?或许在孩子的记忆里,爸爸这个角色可有可无,因为陪伴的时间寥寥无几。童年是孩子性格形成最重要的时机,而在形成性格的时间里却基本上不见爸爸的踪影,现在想着弥补,已经为时已晚,因为童年只有一次。
二、过度严厉
有些爸爸平常就肃穆严谨,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晚上下班也会把这样的态度放在家里,要求孩子作业要写好,成绩要好,事事都要做到最后,给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无法忍受的时候孩子的心理防线有可能会崩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半路教育
还有的爸爸,在孩子幼儿时期不管不问,忙于工作,带孩子就是放养式的教育,错了不引导,让孩子养成了无规则无意识。到了大一些要学习的时候,就看孩子的各种不好,开始半路管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行为习惯,各个方面基本形成,现在管教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四、打击教育
从小很多家长就爱进行对比式的教育模式,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好。这样间接刺激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的心理。
时光荏苒,眨眼之间,发现孩子与父母们已经齐肩。如果小时候不选择陪伴,或许你们之间的连线就是没有温度的电话,有温度的爸爸一定会让孩子钦佩敬仰,视为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