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帮妈爱上课(BBMyGod)
1
闺蜜小雅昨晚在我们微信小群里吐槽,说一向在家里说一不二、任性调皮的儿子,自从上了幼儿园跟变了个人似的。
不仅每天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总要哭得挣扎一会才进教室,而且回到家也闷闷不乐。不是说被同学欺负了,就是被老师批评了,昨天回来后额头上还有淤青。
小雅又气又心疼的去问老师,得到的结果是,他跟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没抢过,就去推人家,结果那个小朋友闪的快,他身体向前扑了个空没站稳就摔倒,头碰到掉在地面的玩具上了。
不论是什么原因,看到儿子一下子从家里的大老虎变成了幼儿园的小绵羊,她心理很不是滋味。
这时,另一个闺蜜妙妙说,现在的孩子啊,都是纸老虎,就会窝里横。说她女儿也是这样,在家里吵吵闹闹跟个刁蛮公主似的,一出门就成了胆小的受气包。
去游乐场看到想玩的玩具不敢去争取,非要妈妈去跟别的小朋友协商。有人过来抢她手里的东西,她都不敢不让,就会在被抢了以后哭。
确实,很多孩子在家里是霸道小皇帝,一言不合就撒泼打滚求伺候,而一出门,就跟受气的小媳妇似的。
2
家长所说的“窝里横”现象,在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
婴儿出生时,都是以满足自身基本需要为主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本能用哭闹或者其他方式来向家长寻求满足。
0到3岁是自我意识敏感期,孩子在不停地探索和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尤其到2岁左右,开始真正产生自我意识,会感觉到“自我”的存在。
同时他们也进入到了秩序敏感期,也就是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按照他自认为的秩序来进行才可以。
于是,我们会在孩子身上发现一系列排斥别人的行动。比如他要自己拿杯子喝水,大人想教他怎么用,他一气之下就把杯子扔地上还很有理地大哭起来。
一旦孩子所认为的秩序被打乱,他就会感觉很痛苦,大哭大闹。
除此之外,孩子还会找故意找一些理由,来对家长发泄情绪。比如,看到爸妈下班回家,会冲过去抱着他们捶打,来表达对他们的想念和没有被其给予陪伴的不满。
还有一些孩子在玩耍时,故意摔打玩具发出叮铃咣啷的响声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获得关注。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吃饱穿暖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于是孩子会去父母身上找寻这种被爱被关注的感觉。
年龄小的儿童还不会爱,在他们的眼里,我爱你,就是我需要你。于是,孩子表面上是无理取闹,但实质上也是由此来表达对家人的爱。
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适当地给予一些满足。
但是,面对一些无理的要求,也要立规矩、讲原则,否则一再的纵容会加重孩子的撒泼耍横行为。如果3岁以后孩子还如此,那么家长就得引起高度注意了。
3
正常的孩子3岁以上已经可以用语言,而不是身体行为(哭闹、踢打)去表达自己。
他们已经开始明白在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行为是合适的。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还是很任性地对家长的任何提议说“不”,就很可能是家庭的纵容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而这样的“窝里横”不会使孩子多厉害,反而出了外面之后容易怂。
家人的无限制满足会助长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的溺爱、家庭空间的圈养,会让孩子习惯这种任性索取的行为。
过度的赏识教育会让孩子无法分辨正确的行为。
比如孩子都四岁了,你还在夸他原本两岁就该学会的吃饭走路等行为,这样会让孩子盲目的骄傲。
不树立规矩,就会让他们将“哭”当成万能挡箭牌。
尤其一些隔代养的孩子,老人看不得孩子的眼泪,只要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就哭闹,怎么横都没事,反正有人护着。
4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只是,孩子接触的环境并不只有家庭这一方天地,当他们见识到外面的世界,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便怂了下来。
于是,他迷茫了,在家里听着家人说自己很棒,而一出门外界的评价却认为他什么都不是。
因此,孩子的情绪会受挫,自尊心也会受到打击,从而表现出郁闷或烦躁。
然后,他会把这种负性情绪再转嫁到家长身上,会在心里埋怨家长:为什么你不告诉我事实是这样?
但是小孩子并不一定能用语言表达完整的情绪,便在行为上上演了一出“耗子扛枪窝里横”的大戏。而且长此以往,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会造成一系列问题。
无法适应新环境,容易孤独。对孩子们来说,无论是外出与人玩耍还是将来上学,总是要接触外面的人。
如果总是恐惧融入团体的圈子,很容易造成没同龄朋友的孤单,也容易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
我儿子幼儿园有个同学,从进园的第一天起,一直到毕业,每天家人送他上学时都要哭,心理上脱离不了对家人的依赖。
内心不够强大,不懂得与人有效沟通,很多人对陌生人很客气,却只会在家里用发脾气和暴力来发泄情绪,甚至长大后对伴侣或孩子进行家暴也是源于小时候的这种因素。
心理上对亲近的人过于依赖,对外面的人过于排斥不信任,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开展。
5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教育的起跑线。只有从家庭教育着手,培养好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他才不至于呈现窝里横、窝外蔫的“两面派”现象。
● 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与爱。
经常亲亲、抱抱孩子,让他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呵护,时刻能感受到被爱被关注,便不会去总想着如何搞破坏引起注意了。
● 多与孩子聊天、亲子阅读。
通过讲故事和平等对话,让孩子学习体会缓解情绪的办法,也有助于他心智的成熟。
● 教孩子学会分享,发展社交关系。
多带孩子去与同年龄的小朋友接触,用互换玩具,一起游戏等方式,锻炼他的交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 引导孩子多做家事,锻炼独立的习惯。
比如吃饭、睡觉、上厕所、穿衣服这些事情,早早就锻炼的孩子能自理,这样去了幼儿园也能快速适应。
● 对于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要学会说“不”。
孩子是天生的侦察兵,他会从父母的表情和表现中,总结出自己任性的程度。父母若设立了原则和底线,他便也会懂得有礼有节。
● 要做到“家园共育”。
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要保持学习生活习惯与学校一致,多与老师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按照学校要求,听一些教育讲座,把握每个增加育儿知识的机会。
把爱、道理与体验同时传递给孩子,他才会成为一个内外一致、是非分明、热情有爱的人。
来源:帮妈爱上课(BBMyGod),①大咖育儿精品课程,免费试学;②分享海量干货,一站式教你轻松育儿;③8090后学习型家长的聚集地,期待您的加入!原标题:《孩子“窝里横、窝外怂”,面对这样的“纸老虎”,我们该何去何从?》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刘韶斐